叶赛银;朱光辉;王军;王尧杰;吴小芬
目的 对莲(Nelumbo nucefera Gaerm.)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方法 以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莲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莲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鑫;曲玮;梁敬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药牡丹皮活性成分丹皮酚的合成方法.方法 以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乙酰化得到2,4-二羟基苯乙嗣,应甩四丁基碘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与碘甲烷甲基化得到丹皮酚.结果 合成丹皮酚总收率为68.32%,目标化合物通过UV、IR表征.结论 以间苯二酚为原料、直接用水蒸气蒸馏得到丹皮酚,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康建军;陈莉敏;林友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一种改良的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初步体会.方法 取出生24h之内的小鼠的心脏移植于成年小鼠耳后皮下,观察手术后移植心的存活率情况.结果 初期实验取得的结果尚可,同系心脏移植存活率达80%,同种异体移植存活率达63.6%.结论 该改进型小鼠耳后心脏移植模型不需显微操作,具有操作简单易行,便于监测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杨福贵;黄瑞健;强华;张良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国内1994~2008年使用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文献源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无显著性相关;出现时间主要集中于使用超过1d以上.有关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致ADR的报道共涉及患者3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6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ADR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静脉炎、斑丘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肝肾损害,程度轻重不一,停药及经症处理后,预后均良好,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林慧;梅全喜;曾聪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温州地区各级医疗单位2008年通过温州ADR中心上报到国家ADR中心的384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847例ADR中,男女比例相当,20~39岁的年轻人较多,占34.96%;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类药物为主,占51.2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置多,占57.01%.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损害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其他系统损害;1例-ADR结果为死亡,14例留有后遗症,其余均治愈或好转.
作者:项丹珠;叶蕾;于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近年来研究山楂的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主要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康运用进行了总结,发现该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钩吻生物碱化合物抗消化系统肿瘤的活性,并初步探索其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比色法,观察钩吻生物碱化合物对人肝肿瘤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MGC80-3、人食管癌细胞TE-11和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对SW480细胞和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SW480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5±0.10,0.76±0.28,0.52±0.22和1.41±0.06 mmol·L-1.对MGC80-3细胞IC50分别为0.82±0.19,1.20±0.33,1.14±0.23和1.22 ±0.11 mmol·L-1.钩吻素子、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己对TE-11细胞和HepG2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对TE-11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74±0.05,1.94±0.30和1.73±0.35 mmol·L-1.对细胞HepG2的IC50分别为1.26±0.32,1.82±0.35和1.79±0.54 mmol·L-1.结论 钩吻生物碱化合物具有抗消化系统肿瘤活性,并存在一定的构效关系.
作者:黄静;苏燕评;俞昌喜;许盈;杨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茯苓与伪品茯芩进行性状、理化、显微的鉴别.
作者:吴智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广泛进行文献检素的基础上,概述了百草霜的成分、临床应用研究,概括介绍百草霜的药用价值.
作者:吴一飞;倪士峰;杨波;赵婷;田苗;何树静;骆蓉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介绍国内近年来有关美西沙星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体克,神经精神异常,低血糖,心动过速,白细胞减少等,但较为少见.
作者:张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多维元素胶囊中烟酰胺、维生素B6、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溶液(取庚烷磺酸钠0.6g,1000mL水溶解,加三乙胺2.8mL,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体积比6: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选择280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 烟酰胺在30.0~152.0μg·mL-1(r=0.9997)、维生素B6在1.0~5.0μg·mL-1(r=0.9998)、维生素B1在10.5~52.5μg·mL-1(r=0.9998)、维生素B2在10.5~52.0μg·mL-1(r=0.9997)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RSD=0.43%)、100.50%(RSD=1.33%)、100.30%(RSD=0.88%)和100.50%(RSD=0.90%).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重现性好,可作为多维元素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王琛;陈彬彬;邹梅娟;程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广西圃斑蝰蛇毒中提取的NGF对Aβ25-35诱导的AD模型小鼠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仪自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小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NGF对AD小鼠进行治疗,测定不同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变化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变化.结果 广西贺斑蝰蛇毒NGF呈剂量依赖性的对AD小鼠脑内胆碱能系统产生调节作用.与模型组比较,NGF中剂量组(0.4μg·μL-1)与高剂量组(0.56μg·μL-1)小鼠脑组织AchE活性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且各剂量组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剂量组(0.28,0.40,0.56μg·μL-1)小鼠脑组织Ach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高剂量组(0.56μg·μL-1)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5),且各剂量组间这两个指标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 广西圆斑蝰蛇毒NGF可促进ChAT的表达,增加Ach的合成:降低脑组织AchE的活性,抑制Ach分解,增加脑内Ach含量,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
作者:罗淑芳;汪效英;陈崇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输液截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院实际,分析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结果 输液擞粒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大输液本身的因素、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可制定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 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微粒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
作者:白秋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未芰蓉叶具有明确的抗炎镇痛作用,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还有抗滴虫,抑菌,体外抗HBV作用,急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其毒性很低,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对未芙蓉叶的药理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邬科;卢立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中盐酸川芎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法.方法 采用ODS HYPERSIL(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水-甲醇-三乙胺(40:60:0.2,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94nm.结果 盐酸川芎嗪在1~1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盐酸川芎嗪溶液平均回收率102.20%,RSD 2.2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测定注射用盐酸川芎嗪中盐酸川芎嗪的含量.
作者:叶赛银;朱光辉;王军;王尧杰;吴小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在室温20℃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将头孢哌酮钠加入5种输液中,配制成浓度为4mg·mt-1的溶液.在室温20℃下,于配伍后0、0.5、1、2 4、8h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度,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 配制后8h头孢哌嗣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含量分别为98.96%、98.77%;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有所下降,分别为96.55%、97.62%、96.43%.结论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好,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作者:吴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试验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Aspirin)及氛比格雷(Clopidogrel)研究其能否起到减轻肝脏损害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构建了ConA诱导的急性肝克模型,用腹腔内注射或灌胃氟比格雷方法处理实验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进行肝脏病理结果分析.结果 p阿司匹林(2578±754U·L-1)或氯比格雷(3378±967U·L-1)的使用明显降低了ConA诱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P<0.05),而且两者的联合使用对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下降具有协同作用(1828±683U·L-1);同时相对于阳性对照组(坏死面积43%±21%,白细胞浸润数56±24个/视野),阿司匹林(坏死面积31%±20%,白细胞浸润数34±20个/视野)或氯比格雷(坏死面积37%±25%,白细胞浸润数42±27个/视野)的使用明显减轻了ConA诱导的肝组织炎症(P<0.05);而且两者的联合使用对抑制炎症反应有更明显的作用(坏死面积25%±17%,白细胞浸涧数22±13个/视野)(P<0.05).结论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明显减轻ConA诱导的肝细胞损害,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与白细胞作用从而减少史性细胞浸润的机制.
作者:施丽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对我院药品调剂,药物咨询,临床药学,临床药师培养,ADR监测,构建合理用药网络系统等全程化药学服务综合分析,促进病人合理安全使用药物.
作者:胡旺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药物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药物研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舛其质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其在有效期内安全有效.本文列举新药中报资料中质量标准部分大量出现的不规范使用格式与术语的现象并提出更正意见,希望对研发者起草质量标准有一定帮助.
作者:魏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痛风宁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柏、肿节风、防己和青风藤等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各药材对应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重复性好,可作为痛风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陈景海;徐榕青;陈瑶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