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扶蓉
药品外观鉴别是识别或初步确定药品真伪的简单方法,可通过人们感官对药品的包装、标示、相关物件及药品内容物性状进行鉴识分析,以达到初步鉴别药品真伪的目的.
作者:陈志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电化学检测山萘酚舍量的方法.方法 本文采用伏安法研究山萘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极反应机理.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5.0),在-0.2~+0.8 V范围内山萘酚在玻碳电极表面是受吸附控制,发生准可逆单电子转移电极反应过程,电子转移系数为α=0.467;并以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了检测山萘酚含量的新方法.结果 山萘酚在玻碳电极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Epa=0.401V,Epc=0.347V,测得其氧化峰电流Ip与浓度1.0 ×10-7~5.0×10-6 mol·L-1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 mol·L-1.结论 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山萘酚药物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作者:刘爱林;张少波;吴潇霎;李丽萍;曹扬远;林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介绍了医院一体化洁净病区药房的工作体会与存在问题,提出建立一体化洁净病区药房是医院管理的一项新举措,是医院管理的需要.
作者:蒋国军;孙远南;倪慧;寿张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我院口服降血糖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计算机药品消耗数据处理和处方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我院门诊口服降血糖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排前3位的是格列齐特片、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缓释片,而购药金额排序前5位的有2个国产药,3个合资药.结论 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降血糖药比较受医生和患者青睐.
作者:朱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混合配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PIVA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传统模式还是PIVA模式,各具优点与不足.笔者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与同行商榷,目的是更好地做好静脉输液混合配制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作者: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原则[1],分别用两个厂家鲎试剂对3批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当供试品稀释28.4倍时可排除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结论 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作者:陈友爱;李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制订再障康复丸质量标准.方法 用TLC法对川芎、补骨脂、女贞子、黄芪、枸杞子进行了鉴别试验,用HPLC法测定药品中芍药苷含量.结果 用TLC法检出了川芎、补骨脂、女贞子、黄芪、枸杞子.芍药苷在0.04~0.60 μg~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98.7%,RSD为1.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本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玉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他汀类药物因具有强大的降低LDL-C作用,是降血脂的一线药物,近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际需要,联合用药越来越多.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如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抑制血栓形成等.同时,近年来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对于防治心血管病外的多种疾病有新的作用和用途.
作者:倪春峰;李志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瘦身轻逸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KromasilC18(5μm,4.6×150mm,大连依利特);流动相:甲醇-0.2%磷酸(83:17);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1.结果 大黄素浓度在3.84μg·mL-1-26.88μg·mL-1.大黄酚浓度在6.56μg·mL-1-45.92μg·mL-1之间,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为1.30%;大黄酚的平均含量为98.96%,RSD为2.4%.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综述了鳖甲在炮制、药理活性及生药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鳖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阿普唑仑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VP-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0.7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 阿普唑仑线性范围为8.96~89.6 μg·mL-1(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RSD=1.2%).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阿普唑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晓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胃复舒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34:60:6: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 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0.01756 μg~0.1756 μg,r=0.9999;黄芩苷线性范围0.04696 μg~0.4696 μg,r=0.9999;平均回收率盐酸小檗碱为99.76%,RSD为1.26%(n=9);黄芩苷为100.66%,RSD为1.10%(n=9).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用于胃复舒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麻仁丸(水丸)中的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XTerra(R)RP185μm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 本法可同时测定芍药苷和橙皮苷的含量,其分别在0.001596~0.03192mg·mL-1(r=0.9999)和0.01224~0.2448 mg·mL-1(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4%和99.50%.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麻仁丸(水丸)质控方法之一.
作者:林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两者的大吸收波长,并测定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用酸度计测定两药配伍后pH值并观察外观变化.结果 奥硝唑在320nm,头孢噻肟钠在234.5nm处有大吸收.混合液在4h内外观澄明,无沉淀产生;混合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含量、pH值均无明显变化.6h后两药含量测定结果略降低,8h后混合液紫外光谱发生改变.结论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4h内完成.
作者:王蕾;王军;付翠香;路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从分子极性表面积和分子量预测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根据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AM1法得到的优化构型用Monte Carlo法计算得到分子量和分子极性表面积.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从药物的分子量、分子极性表面积预测14种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采用statistics60软件做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结果 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子量(MW)、氢键给体表面积(SH)和氢键受体表面积(So,N)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fb=1.89-6.50×10-1So.N+6.24×10-4SH2+1.41×10-4MW*So.N(n=13,R=0.8891).结论 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子量和分子极性表面积密切相关.从分子极性表面积预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用于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的研究.
作者:詹淑玉;傅旭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补钙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及意义.目前,我国人体普遍缺钙,特别是妇女、儿童及老年人较为突出,合理科学的补钙对人体健康和防治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元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苯甲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 苯甲醇在91.42μg~274.2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5%(n=9).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部三外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查2005年11月~2006年5月出院病历资料,统计该科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按抗菌药物的费用比、DDD指数、联合用药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患者药费/住院费(%)和抗菌药费/总药费(%)分别为19.65%和32.78%,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部分存在用药时间过长、选择品种不合适等现象.结论 某院三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大多数品种的DUI基本合理,部分预防性用药未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引起重视.
作者:杨嘉永;刘碧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发挥中药师应有的作用,可通过提高认识,不断加强学习,完全能够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能够胜任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为病人的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陈坤全;张养琳;陈益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