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升
目的探讨不同的过滤方法对艾司唑仑片含量及其均匀度测定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滤纸(LPM)、混合纤维素酯膜微孔滤膜法(CFMF)以及偏氟膜微孔滤膜法(PFMF)过滤,然后依次测定艾司唑仑含量,计算出A+1.80S.并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3种过滤方法测定3批样品,含量和均匀度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但3种方法过滤后测定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三种过滤方法操作方便且准确,实际应用时均可选用.
作者:熊建华;李金龙;毛伟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含抗高血压药处方分析,以提高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查我院2004年1月至6月门诊的心内科处方1510张.分析某类药或某药的用药频度,了解医生用药倾向及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使用频度高的是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单个使用频率高的是氨氯地平和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吴珊;陈宇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冬虫夏草具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功能,据药理实验冬虫夏草能明显促进免疫功能,增加冠脉流量,有明显降压平喘作用,市场上常有以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充当正品使用,必须加以鉴别.
作者:滕志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在制定标准及实际工作中,采用不同型号的C18柱,由于性能存在差异,难免出现系统适用性难以达到标准[1]规定要求.本文通过实验选择更合适的流动相,使原标准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卡托普利片中卡托普利二硫化物含量更适用于实际检测工作.方法本文采用日本岛津公司shim-packCLC-ODS色谱柱(4.6mm×150mm,5μm),比较在不同流速及柱温条件下,不同流动相对卡托普利二硫化物的洗脱及分离效果色谱图.结果流动相C(乙腈-0.05%磷酸溶液(25:75))为其中佳,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0.6%(n=9).结论HPLC法测定卡托普利片中卡托普利二硫化物含量,可使用流动相C.
作者:谢循策;汤林海;高慧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儿科2004年4月~2005年4月的门诊处方样本6240份进行调查,依据统计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60%,有药敏试验的极罕见,使用种类前2位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比例为15.98%,单一用药比例达83.84%,属基本合理范围;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用药以头孢菌素类为主,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应当制定相应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詹海容;郭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分别与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维生素K14种止血药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曲松钠与4种止血药配伍后6h内各药的含量,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值,观察外观的变化.结果6h内配伍基本稳定.结论头孢曲松钠与4种止血药配伍后,6h内其配伍液各药含量、pH值及外观无显著变化.
作者:潘浩;欧阳山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极膏中的丙酸倍氯米松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结果线性范围在5.14~11.9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0.84%.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地控制无极膏的质量.
作者:陈振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对短葶山麦冬药材中甾体皂苷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建立一种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茴香醛比色法进行试验条件的优化,以短葶山麦冬中主要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短葶山麦冬皂苷C为指标性成分,考察显色剂浓度、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等四因素,优化显色条件.结果优化条件后,测得结果为福建泉州产短葶山麦冬中总皂苷含量为1.4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结果以文献方法-高氯酸比色法验证可靠.结论采用此种比色方法结果较为简便、可靠,能够用于短葶山麦冬总皂苷含量测定,可作为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作者:李林洲;余伯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经2倍稀释可消除干扰因素,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可有效检测该药细菌内毒素.结论可用鲎试验法对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控制热原.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凝胶的含量.方法色谱C18柱(4.6mm×260mm),流动相:甲醇:水:36%醋酸(75:25:2),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在0.0648mg·mL-1~0.1512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397×106+3.058,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
作者:黄金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调查分析我院2004年门诊用于中晚期癌症患者的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与其用药原则进行比较,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尚属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临床医生的用药习惯还有待于改进.
作者:周晓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中空栓的研究概况和进展.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中空栓的处方设计、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概括.结果中空栓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制剂稳定性好等优点,便于个体给药,尤其适于小儿、呕吐及慢性病患者应用.结论中空栓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开发前景.
作者:王芳;刘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利尿药为临床常用药,与一些药物配伍使用时能产生不良反应,应注意避免.
作者:方兵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验证蒸汽-空气混合压力灭菌法对软体包装输液灭菌的效果,建立混合压力灭菌法的验证方法.方法通过空载热分布、满载热穿透实验来测定软包装灭菌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值来确定灭菌器内的冷处,并通过冷点处的生物能力测定及Fo值来验证灭菌效果的可靠性.结果空载热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在空载状态下混合压力灭菌时灭菌器腔内各部温度分布基本均匀一致,满载状态下灭菌器腔内冷点处在底层.但通过Fo值、生物能力测定结果、灭菌后输液质量及破损率表明灭菌效果符合要求.结论蒸汽-空气混合压力灭菌法完全适合于PVC等软体包装输液的灭菌要求,通过空载热分布,满载热穿透实验以及微生物能力测定等实验可对混合压力灭菌法的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作者:张荣;蔡亚松;田文君;郑绍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与日俱增,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人,是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之一.
作者:王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寻找能够鉴别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的新方法,为进一步探索石斛类药材、饮片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药材原粉末加KBr直接压片法测定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的红外光谱,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峰形和相对强度都存在较显著的差异.结论首次采用红外光谱法鉴别铁皮石斛与几种常用混淆品,结果快速、准确,为控制铁皮石斛商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兆奎;孙彩华;李美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同时分析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方法用Hypersil ODS2(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三乙胺(68:32:0.1,V/V)为流动相用1mL·min-1的流速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30nm;柱温40℃;液相出口分流20%进入离子阱质谱,以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MS+)进行质谱数据采集.结果得到样品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并对谱图进行分析和归属.结论本方法方便、快速、灵敏、可靠,对临床药学、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等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方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拟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氯伪麻缓释片中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取血浆0.5mL,加20%高氯酸100μL,涡旋离心取上清液,供HPLC/UV分析.色谱柱:PhenomenexLunaC18(150mm×4.6mmID);流动相:甲醇:水=H:86;检测波长271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在0.2~20.0μg·mL-1范围,色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r=0.9994.低检测限为0.1μg·mL-1;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在90.3%~93.4%,方法回收率在101.6%~101.9%范围内.
作者:陈惠玲;田媛;张尊建;叶飞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经济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药库口服降糖药出库记录.结果口服降糖药年使用金额在药品总额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76% 0.81%;口服降糖药使用金额排行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脲分别为末二位,口服降糖药DDDs排序、阿卡波糖为第三、第五位.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较稳定,甲苯磺丁脲、苯乙双脲已被高效安全新药替代;阿卡波糖(拜耳公司)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差异较大说明药价定位较高.
作者:侯苏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ismume(Sieb)Sieb.et Zucc近成熟的干燥果实.其味酸、涩,性温.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乌梅树适_性强,在多种气候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我县栽培乌梅历史源远流长.文章对乌梅的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保管进行了介绍.
作者:陈琼英;郭新年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