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的鉴别

黄亚芳

关键词:半夏, 水半夏, 鉴别
摘要:目的对混淆品水半夏的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结果正品与混淆品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能准确地对正品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进行鉴别.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梢蛇及几种混伪品的鉴别

    本文通过对乌梢蛇及其6种混伪品的比较鉴别,供参考.

    作者:谢光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液消渴冲剂中葛根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液消渴冲剂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采用Lichrospher-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0.4%醋酸溶液(26:74)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长为250nm.结果葛根素在0.0103μg~0.206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651796.7x+2955.3,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4%,RSD=1.1%(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玉液消渴冲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立兴;陈庆伟;黄俊雄;史中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和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乌司他丁和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计算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乌司他丁组和施他宁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7.0%和90.9%(P>0.05),成本-效果比乌司他丁组远远低于施他宁组,分别为80.73和190.19.结论乌司他丁与施他宁均能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但乌司他丁成本-效果比优于施他宁.

    作者:周蕴;俞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冬虫夏草与混、伪品的鉴别

    冬虫夏草具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功能,据药理实验冬虫夏草能明显促进免疫功能,增加冠脉流量,有明显降压平喘作用,市场上常有以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充当正品使用,必须加以鉴别.

    作者:滕志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中国药典》(200O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几点看法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控制和提高药物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笔者对某些判断标准不甚明了,提出了一些看法.建议制定更加合理、明确、统一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

    作者:朱炳富;俞信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甘散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芍甘散中芍药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固定相:Kromasil 5u100AC1s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 : 8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 230nm;柱温:室温.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145~1.16μg(r=0.9998,n=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RSD为1.02%(n=9).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端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的纵向数据分析

    目的调查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情况.方法分别对2000年1~6月及2003年1~6月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予以合理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00年1~6月67.06%,2003年1~6月67.69%.从抗菌药物使用目的分析:治疗:2000年为78.79%,2003年为71.55%;预防;2000年为19.24%;2003年为27.33%;盲目:2000年为1.97%,2003年为1.13%.使用合理性分析:合理及基本合理: 2000年为98.15%,2003年为99.12%.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000年前四类分别为头孢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氨基糖苷类;2003年前四类分别为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植物类.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较为合理,仍需进一步搞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袁晓斌;李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含葡萄糖输液配制工艺改进

    采用高浓度的浓配方法配制葡萄糖输液;高浓度混合方法配制葡萄糖氯化钠输液.结果可以有效降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特别是>5μm、>2μm的微粒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邱逢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台湾药害救济法简介

    药品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良反应的救济也变得更为迫切.我国台湾是继德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个实施药害救济政策的地区,本文将对台湾的药害救济法进行简要的介绍.

    作者:李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促进GSP不断的落实

    GSP认证之后,必须进一步落实GSP的管理,本文阐述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和方法开展科学的质量管理活动,使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强化科学质量管理意识,从而提高GSP水平,促进GSP全面持久的落实,可达到提高药品质量的目的.

    作者:高晓宝;刘宝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社会和患者的满意度,必须加强护患间的心理沟通.良好的心理作用和稳定情绪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必须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语言的针对性、语言的礼貌性、语言的安慰性和艺术性、科学性.

    作者:黄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相似度评价方法、化学模式识别、存在问题.

    作者:许玲玲;尹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中利巴韦林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建立HPLC单点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依据JJF1059-1999建立数学模型,合成不确定度.结果通过对实验过程不确定度因数的分析,确定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结论本评定方法适用于日常HPLC单点测定实验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魏丹琦;修虹;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考察

    目的考察25℃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0~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等变化.结果 25℃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后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几乎无变化.结论 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

    作者:陈国庆;王锦芳;陈振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职业者呼吸疾患与医疗用药服务调查

    目的了解某地职业者呼吸道疾患发病率与医疗用药服务状况,为今后医药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某矿区工人及居民男性500人,随机抽样问卷填表式,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结果有效问卷298人,其中工人组135人,农民组78人,商人组89人,干部组96人.工人组呼吸道疾患与早期症状阳性率比其他职业组高,P<0.01,用药方式工人用中药少.各组中成药与西药比例相关不显著P>0.05.用中档药品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用药档次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费与医保付费各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加强有职业危害基层卫生医药服务工作,扩大医保覆盖面,对呼吸道疾患的中成药和中档药应增加生产并面向基层,服务广大群众.

    作者:兰万贤;邹加亮;梁立微;严美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紫草油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对紫草油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药品中所含的冰片进行鉴别.结果制定的鉴别方法排除了药品中其它成份对被检成份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本法可用于紫草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硒化壳聚糖和亚硒酸钠抗K562细胞的实验研究

    应用MTT比色分析法比较研究有机硒化物-硒化壳聚糖和无机硒化物-亚硒酸钠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硒在体外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反应关系:硒化壳聚糖的抗白血病效应明显高于含同样硒量的亚硒酸钠,约为其3倍,有机硒比无机硒具有更高的抗白血病活性.

    作者:邓守恒;孙各琴;周有利;邓守平;陈崇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混合压力灭菌法的灭菌效果验证

    目的验证蒸汽-空气混合压力灭菌法对软体包装输液灭菌的效果,建立混合压力灭菌法的验证方法.方法通过空载热分布、满载热穿透实验来测定软包装灭菌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值来确定灭菌器内的冷处,并通过冷点处的生物能力测定及Fo值来验证灭菌效果的可靠性.结果空载热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在空载状态下混合压力灭菌时灭菌器腔内各部温度分布基本均匀一致,满载状态下灭菌器腔内冷点处在底层.但通过Fo值、生物能力测定结果、灭菌后输液质量及破损率表明灭菌效果符合要求.结论蒸汽-空气混合压力灭菌法完全适合于PVC等软体包装输液的灭菌要求,通过空载热分布,满载热穿透实验以及微生物能力测定等实验可对混合压力灭菌法的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作者:张荣;蔡亚松;田文君;郑绍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止痒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以苦参、黄柏等多味中药为原料,治疗瘙痒症的复方止痒凝胶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方法制备复方止痒凝胶剂并进行136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达94.12%.结论本制剂处方合理,治疗瘙痒症疗效显著.

    作者:吴胜华;张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比色法测定短葶山麦冬药材中总皂苷含量

    目的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对短葶山麦冬药材中甾体皂苷类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建立一种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茴香醛比色法进行试验条件的优化,以短葶山麦冬中主要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短葶山麦冬皂苷C为指标性成分,考察显色剂浓度、反应温度、显色剂体积、反应时间等四因素,优化显色条件.结果优化条件后,测得结果为福建泉州产短葶山麦冬中总皂苷含量为1.4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结果以文献方法-高氯酸比色法验证可靠.结论采用此种比色方法结果较为简便、可靠,能够用于短葶山麦冬总皂苷含量测定,可作为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作者:李林洲;余伯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