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混合压力灭菌法的灭菌效果验证

张荣;蔡亚松;田文君;郑绍忠

关键词:混合压力灭菌法, 验证, 软体包装, 灭菌效果
摘要:目的验证蒸汽-空气混合压力灭菌法对软体包装输液灭菌的效果,建立混合压力灭菌法的验证方法.方法通过空载热分布、满载热穿透实验来测定软包装灭菌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值来确定灭菌器内的冷处,并通过冷点处的生物能力测定及Fo值来验证灭菌效果的可靠性.结果空载热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在空载状态下混合压力灭菌时灭菌器腔内各部温度分布基本均匀一致,满载状态下灭菌器腔内冷点处在底层.但通过Fo值、生物能力测定结果、灭菌后输液质量及破损率表明灭菌效果符合要求.结论蒸汽-空气混合压力灭菌法完全适合于PVC等软体包装输液的灭菌要求,通过空载热分布,满载热穿透实验以及微生物能力测定等实验可对混合压力灭菌法的灭菌效果进行验证.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鉴别方法的改进

    目的建立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TLC定性鉴别法.方法薄层色谱法,以水饱和的醋酸乙酯为展开剂,在紫外光254nm下检视.结果两种药品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并改进了药典中定性鉴别方法的某些缺陷.结论本鉴别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两种药品的快速分析

    作者:康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酚氯伪麻缓释片中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

    目的拟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酚氯伪麻缓释片中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前处理方法:取血浆0.5mL,加20%高氯酸100μL,涡旋离心取上清液,供HPLC/UV分析.色谱柱:PhenomenexLunaC18(150mm×4.6mmID);流动相:甲醇:水=H:86;检测波长271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在0.2~20.0μg·mL-1范围,色谱响应线性关系良好,r=0.9994.低检测限为0.1μg·mL-1;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在90.3%~93.4%,方法回收率在101.6%~101.9%范围内.

    作者:陈惠玲;田媛;张尊建;叶飞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院外科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分析

    调查我院外科抗生素使用情况,随机抽取2004年1~8月外科住院病历608份,统计分析每种抗生素的应用例数、应用天数、平均应用天数、药品总消耗量、约定日剂量(DDD)和药品利用指数(DUI).结果我院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比例为20.72%.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疗程不当、联用不当、重复用药、选药不当、给药次数不当及无指征用药.

    作者:倪穗琴;吴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

    目的通过对门诊含抗高血压药处方分析,以提高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查我院2004年1月至6月门诊的心内科处方1510张.分析某类药或某药的用药频度,了解医生用药倾向及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使用频度高的是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单个使用频率高的是氨氯地平和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吴珊;陈宇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尼莫地平自微乳化液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以测定尼莫地平含量为指标,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方法,对尼莫地平自微乳化液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尼莫地平自微乳化液大鼠小肠吸收较好,循环灌流3h后,胆管结扎的大鼠小肠药物吸收百分率为84.74%,胆管未结扎的大鼠小肠药物吸收百分率为81.54%,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率无显著影响.

    作者:涂秋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梢蛇及几种混伪品的鉴别

    本文通过对乌梢蛇及其6种混伪品的比较鉴别,供参考.

    作者:谢光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状况的纵向数据分析

    目的调查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情况.方法分别对2000年1~6月及2003年1~6月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予以合理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00年1~6月67.06%,2003年1~6月67.69%.从抗菌药物使用目的分析:治疗:2000年为78.79%,2003年为71.55%;预防;2000年为19.24%;2003年为27.33%;盲目:2000年为1.97%,2003年为1.13%.使用合理性分析:合理及基本合理: 2000年为98.15%,2003年为99.12%.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000年前四类分别为头孢类、青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氨基糖苷类;2003年前四类分别为头孢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植物类.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较为合理,仍需进一步搞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袁晓斌;李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通过上网检索,查阅国内中文医药期刊,对有关生脉注射液的ADR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的ADR病例报道相对较少,上市10多年共计36例.ADR中性别无显著差异,30岁以上为多发人群.用药30min内出现ADR占51.52%,ADR类型中变态反应占40.9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结论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可靠,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作者:刘炜;张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合剂中两种磺胺的含量

    目的探讨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SO、SMZ两种磺胺含量的效果.方法精密配制标准液和供试品液,量取上述标准液2mL各两份,置25mL容量瓶中,一份用于0.1mmol·L-1氢氧化钠液;另一份用0.05mmol·L-1硫酸液稀释至刻度,得浓度为2.0mL×10-1mg·mL-1的溶液,同时按复方碘胺合剂处方量配制不含SMZ、SD的空白对照液,同法处理.将酸性溶液置参比池,碱性溶液置样品池,在190nm~600nm范围内扫描,得差示吸光谱图.结果在318nm处SO差示吸收光谱有大负吸收,SMZ空白吸收曲线平行横轴△A为零,对SD吸收无干扰.两种方法测定SD+SMZ的结果与亚硝酸钠法测定SD+SMZ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本文所拟的方法是准确可行的,且简便,快速.

    作者:沈春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氯芬酸钠凝胶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双氯芬酸钠凝胶的含量.方法色谱C18柱(4.6mm×260mm),流动相:甲醇:水:36%醋酸(75:25:2),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60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在0.0648mg·mL-1~0.1512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397×106+3.058,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

    作者:黄金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的鉴别

    目的对混淆品水半夏的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与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结果正品与混淆品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能准确地对正品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进行鉴别.

    作者:黄亚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癫痫病人血清与唾液中苯妥英浓度的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测定癫痫病人血清与唾液中笨妥英的浓度,总结其相关性.方法采集55例癫痫病人的血清与唾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唾液中苯妥英的浓度.结果苯妥英的唾液浓度与血清浓度的平均比值为10.42%±1.1%.结论苯妥英在血清与唾液中的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当于血液中游离状态的苯妥英浓度,而且测定唾液浓度的方法取样简便、无创伤,因此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林中;陈赛贞;杨秀斐;陈红;王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和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乌司他丁和施他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计算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乌司他丁组和施他宁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7.0%和90.9%(P>0.05),成本-效果比乌司他丁组远远低于施他宁组,分别为80.73和190.19.结论乌司他丁与施他宁均能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但乌司他丁成本-效果比优于施他宁.

    作者:周蕴;俞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液质联用同时分析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目的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同时分析几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方法用Hypersil ODS2(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三乙胺(68:32:0.1,V/V)为流动相用1mL·min-1的流速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30nm;柱温40℃;液相出口分流20%进入离子阱质谱,以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MS+)进行质谱数据采集.结果得到样品液相色谱图和质谱图,并对谱图进行分析和归属.结论本方法方便、快速、灵敏、可靠,对临床药学、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等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方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含葡萄糖输液配制工艺改进

    采用高浓度的浓配方法配制葡萄糖输液;高浓度混合方法配制葡萄糖氯化钠输液.结果可以有效降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特别是>5μm、>2μm的微粒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邱逢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卡托普利片中卡托普利二硫化物含量的探讨

    目的在制定标准及实际工作中,采用不同型号的C18柱,由于性能存在差异,难免出现系统适用性难以达到标准[1]规定要求.本文通过实验选择更合适的流动相,使原标准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卡托普利片中卡托普利二硫化物含量更适用于实际检测工作.方法本文采用日本岛津公司shim-packCLC-ODS色谱柱(4.6mm×150mm,5μm),比较在不同流速及柱温条件下,不同流动相对卡托普利二硫化物的洗脱及分离效果色谱图.结果流动相C(乙腈-0.05%磷酸溶液(25:75))为其中佳,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0.6%(n=9).结论HPLC法测定卡托普利片中卡托普利二硫化物含量,可使用流动相C.

    作者:谢循策;汤林海;高慧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乌鸡白凤丸市场透析

    目的了解我国乌鸡白凤丸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介绍乌鸡白凤丸的应用进展以及生产和销售概况,并对其热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乌鸡白凤丸市场潜力较大,企业应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的同时,逐步完善自身条件,以求进一步发展.

    作者:吴智坚;王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紫草油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对紫草油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药品中所含的冰片进行鉴别.结果制定的鉴别方法排除了药品中其它成份对被检成份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本法可用于紫草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秀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安全性问题

    本文简述了他汀类药物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醒应当关注和重视他汀类使用的安全性,强调建立完善他汀类药物临床监测并总结意见,反映了当前针对问题的一些经验,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陈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考察

    目的考察25℃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0~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利巴韦林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等变化.结果 25℃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后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几乎无变化.结论 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基本稳定.

    作者:陈国庆;王锦芳;陈振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