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P-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艾司唑仑和阿普唑仑的浓度

王淑君;熊建华

关键词:RP-HPLC, 艾司唑仑, 阿普唑仑
摘要:目的建立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艾司唑仑(EZ)和阿普唑仑(AZ)浓度的方法.方法以Techsphere-ODS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硝西泮(NZ)为内标,紫外254nm处检测.结果 EZ和AZ血浓线性范围为0.25~3.0μg*ml-1,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2.5ng/ml、12.5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0%,96.14%.结论本法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方法 C1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0.025mol*L-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1)-乙腈(87∶1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8nm.结果诺氟沙星在0.1~1.0μg呈良好线性(r=0.9998),平均回收率100.0%,RSD为0.5%.结论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陈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谈抗感染药的不合理应用

    本文通过分析临床抗感染药不合理应用情况,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促进抗感染药的应用更加合理有效.

    作者:伊萍;张养琳;黄建平;杨翠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酒中仙胶囊中葛根素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以葛根素含量为指标的酒中仙胶囊的质量标准试验,快速准确测定酒中仙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选用硅胶G作固定相,以氯仿-甲醇等为展开剂,以薄层扫描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7337.674783C+287.0099962,Y=0.999859816, Ⅰ、Ⅱ、Ⅲ号胶囊,回收率分别99.21%、102.16.、102.82%;葛根素含量分别17.27mg*g-1、15.52mg*g-1、7.53mg*g-1.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作为测定酒中仙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

    作者:曾健;郭尧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国产与进口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小儿肺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小儿肺炎的经济效果.方法将60例病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国产)30例,B组(进口)30例,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93%,而成本-效果比C/E2分别为470.72和523.53元.结论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小儿肺炎的经济效果优于进口.

    作者:余健华;李小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药物基因组学与制药用药个体化

    目的概述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及主要研究对象与方法,重点介绍药物基因组学在中西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及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前景.方法与结果本文比较了药物基因组学与传统遗传药理学的异同,论述了制药工业开展药物基因组学的利益,从药物基因组学角度阐明中药现代化的可行步骤,以及描绘了药物基因组学理论在给药个体化中的应用.结论药物基因组学作为一新型学科门类,将带来药物发展与研究革命性变化.

    作者:史道华;陈鹭颖;曾昭全;刘锡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人工肾透析液A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肾透析液A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其指导原则进行干扰试验.结果将人工肾透析液A液1:4稀释可消除干扰作用,结果快速有效.结论用标示值为0.125EU.ml-1的鲎试剂对人工肾透析液A液进行细菌内毒素的限度检查.

    作者:陈金花;林朝阳;陈玉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蓝芪降脂合剂的制法及质量标准

    目的介绍蓝芪降脂合剂的制法及质量控制.方法对蓝芪降脂合剂中的主药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并对其相对密度和pH值范围作了相应的规定.结果应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本品绞股蓝与丹参,显色反应鉴别决明子,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总皂甙含量,本法稳定、重现性好、切实可行.结论工艺稳定,质控方法可靠.

    作者:周向阳;方良益;林梅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病区急救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急救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要科学而又分秒必争.力求准确、迅速、及时.本文作用就病区抢救车上急救药品的贮存与保管中应注意的事项作一阐述,并按急救药品的药理分类对每一类急救药品中的常用药品在临床应用时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其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的贮存、保管、使用、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和出现问题时的补救措施等,从而确保病区在抢救病人时用药能迅速、安全、有效.

    作者:刘茂柏;郭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阿莫西林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的验证

    目的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阿莫西林污染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采用滤膜过滤贴膜法(以下简称贴膜法)对阿莫西林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试验.结果贴膜法、洗脱法、平板计数法细菌数检出率分别为66.6%、13.3%、20.0%,回收率分别为59.2%、3.1%、9.5%.结论贴膜法作为阿莫西林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准确、

    作者:杜平华;陈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谈谈专利的申请、保护与中药科技成果的管理

    简述中药专利的概念、申请和保护,阐明中药专利的申请与保护是中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形式,并探讨如何加强中药专利工作,为如何加强中药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王锦菊;王瑞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虎杖鞣质的荧光偏振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荧光偏振度分析了解亚硫酸盐对鞣质分解的影响.方法从虎杖中提取鞣质,加入亚硫酸盐使鞣质分解,随着亚硫酸钠浓度配比的变化,观察鞣质溶液的荧光偏振度值的改变.结果两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亚硫酸钠浓度对鞣质配比的增大,鞣质溶液的荧光偏振度变得越来越小.结论测定鞣质溶液荧光偏振度,可以用来检测鞣质结构的改变.

    作者:曾伟成;杨辉;蔡钦榕;罗友华;黄亦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隧道式干热灭菌器灭活细菌内毒素的验证

    为了考查隧道式干热灭菌器在工艺规程设定的运行条件下,全负载状态下灭活细菌内毒素的能力,本文通过用含量为5000Eu/瓶的细菌内毒素指示剂进行挑战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在设定的运行条件,全负载状态下,细菌内毒素下降大于3个对数单位,该设备具有很好的灭活细菌内毒素能力.

    作者:雷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区别

    采用1977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败酱草(白花败酱和黄花败酱)的药材来源,饮片性状、成分、药理及混淆品苣荬菜、菥、苦丁、苦菜、苦荬菜进行鉴定比较逐一区别,结果表明它们的饮片性状、成分、药理截然不同,临床上不可混淆应用.

    作者:缪寿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冬虫夏草与其混淆品凉山虫草及亚香棒虫的鉴别

    本文对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凉山虫草及亚香棒虫进行药材外观,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鉴别比较,本法可分清三者.其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鉴别它们的依据.

    作者:谢敏;周继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3种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比较3种抗抑郁药对抑郁症的经济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6例抑郁症病人,用3种不同的药物治疗,分别为A组氟西汀(百优解20mg*d-1)、B组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d-1)、C组万拉法新(忆诺思75mg*d-1),3组均为口服给药,疗程6周,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 A、B、C3种方案的总成本依28973.28元、30455.04元、28056.00元,痊愈率分别为60%、65%、70%,有效率分别为72.5%、75%、82.5%.C方案痊愈率、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均低.C方案为佳治疗方案.

    作者:廖日房;温预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艾司唑仑和阿普唑仑的浓度

    目的建立反相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艾司唑仑(EZ)和阿普唑仑(AZ)浓度的方法.方法以Techsphere-ODS色谱柱为分析柱,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硝西泮(NZ)为内标,紫外254nm处检测.结果 EZ和AZ血浓线性范围为0.25~3.0μg*ml-1,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2.5ng/ml、12.5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0%,96.14%.结论本法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王淑君;熊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我院1999~2002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分析

    简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理,说明以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逐渐代替旧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趋势,为医院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谢佩勇;陈丽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使用非处方药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认识非处方药(OTC),按说明书或药师指导服用.不能随意滥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使用非处方药物,才能提高全民自我保健能力.

    作者:冯东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议生化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书写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验的各项技能.

    作者:廖之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麻黄碱的测定方法

    本文对不同组成中麻黄碱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梁;石贵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