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曲松钠在输液中与8种注射剂配伍稳定性观察

吴剑静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 大输液, 配伍, 稳定性
摘要:头孢曲松钠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临床上常用其钠盐溶于输液与其他注射剂配伍进行ivgt t治疗.笔者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对头孢曲松钠在5%葡萄糖液中分别与维生素B6、维生素C、丁胺卡那霉素、氧哌嗪青霉素、酚磺乙胺、10%KCl注射液、氨茶碱、能量合剂等8种注射剂配伍,观察外观、Ph、紫外光谱及含量测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痒酊中水杨酸及苯酚含量

    本文采用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止痒酊中水杨酸及苯酚含量,该法准确,快速,方便,样品测定在8min内完成,其中水杨酸平均回收率为100.32%(RSD1.03%),苯酚平均回收率为99.37%(RSD1.06%).

    作者:张吟;郑兴中;黄慧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复方壳聚糖降脂胶囊的研制

    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决明子降脂成分的提取工艺,确定复方壳聚糖胶囊制备方法,以大黄酚为指标成分制订胶囊质控方法.结果表明决明子经粉碎过18目筛后,采用布袋包水煎1h适合于决明子降脂有效成分的提取;以决明子降脂成分提取物干浸膏与壳聚糖制成胶囊,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胶囊剂通则要求;HPLC法测定5批胶囊大黄酚含量为0.07%~0.09%.复方壳聚糖降脂胶囊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作者:董爱森;徐榕青;林凌;郑梅;李双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制剂室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基层医院制剂室均以配制大输液为主,普通制剂或中药制剂为辅.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为辅的制剂则日趋萎缩,理由是不言而喻的.十多年来,基层医院制剂室虽也经历了几次换证验收,但仍有不少制剂室受医院场地面积、经济条件及领导主观因素的影响,厂房布局不合理、净化条件不足、产品质量不稳定、仪器设备较少更新换代、成品包装简陋等.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深入改革,政策法规的接连出台,特别是2000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证文件的推出,对基层医院制剂室是很大挑战.医院制剂室的发展前途如何,是医院管理者和医院药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者:翁建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桂龙咳喘宁胶囊、藿香正气水致过敏反应

    笔者从事学校医疗室工作多年,偶有见过几例过敏反应.现将典型的2例报告如下.例1,患儿,女,13岁,系本校教师子女,因感冒引起反复咳嗽、痰喘,按说明书给服用桂龙咳喘宁胶囊5粒(山西桂龙医药有限公司,批号980801-3),约30min,患儿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大汗,脸色苍白,眼前发黑,恶心、呕吐,心率每分钟100次.

    作者:黄蕊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鲎试剂法用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按2000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进行实验,结果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可用灵敏度为0.5EU*ml-1的鲎试剂作细菌内毒素检查,采用灵敏度为0.25EU*ml-1鲎试剂检测则精确度更高.原液无干扰作用,可用于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竭雅;林诗平;陈建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药白芥子研究概述

    白芥子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国历代的医古文献对其均有描述,但对其成分及药理学,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试就后者及白芥子的一些新的临床应用及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欧敏锐;吴国欣;林跃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甲硝唑片及注射液中甲硝唑的含量

    采用HPLC法测定甲硝唑片及注射液的含量,自制对照品,C18预柱及分析柱,甲醇-1%乙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77nm,结果表明自制对照品纯度良好,甲硝唑在0.5015~5.015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重现性良好(n=5),RSD为2.789%.本方法实用、快速,适用于临床医院的药检.

    作者:陈丽月;胡敏华;范芳;谢瑞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补骨脂及伪品的鉴别

    补骨脂为常用中药,是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补阳、固精、缩尿、止泻等功效.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伪品苘麻子及猪屎豆,由于药材个小、形状相似,常误用.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dic.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湿热、解毒、退翳等功效;猪屎豆为豆科植物猪屎豆Crotalaria mucronata Desv.的干燥种子,具有抗癌功效,但对肝脏有害,易引起中毒.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别此类药材的真伪,采用性状、显微、理化对其进行了鉴别,实验结果较为理想,现将鉴别方法简介如下.

    作者:杨明容;陈丽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胃肠道组织与功能也随之变化,直接影响着某些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作者:倪向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3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30例次静脉给药茶碱患者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有效控制哮喘发作的氨茶碱血药浓度为12.9±2.18μg*ml-1,其中10~20μg*ml-1的占54.87%,77.39%患者得到控制.说明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欧阳华;余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外用复方南星止痛膏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48岁,女性,因背颈项酸胀疼痛,上肢屈伸不利并伴有轻微麻木症状,反复发作半年有余,近日病情加重前来就诊.经CT诊断为颈推骨质增生,处以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疗.贴药约10min许,患者突感全身发热,面部潮红,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于是立即取下贴剂,约15min左右症状消失.由于该药膏价格较贵,而且说明书上无上述副作用提示,经患者同意继续贴.贴后不到8min,上述症状再现,躯干及四肢未见皮疹,遂取下贴剂,约40min左右症状自行消除.患者既往无哮喘病史,无其它药物过敏史.

    作者:章成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山地明C-2监测法

    介绍新山地明C-2监测法,重新评估C0法.经各移植中心试验研究认为,C-2监测值代表新山地明吸收变异值,在初次给药的5d内每毫升每小时应达到4400~5500ng,否则急性排斥或慢性排斥增加或移植肾失功程度加大.C-2与AUC相关性好,并介绍了各种脏器移植不同时段的目标水平及调整剂量的计算公式.

    作者:刘锡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医院制剂室洁净室的设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邱静林;林添河;廖献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5-氟脲嘧啶直肠栓剂的研制

    我们设计制备了5-Fu栓剂,用于直肠癌围手术期的辅助化疗.以甘油明胶为主的水溶性基质的栓剂,建立了外观、重量差异、含量测定、体外释放等质控方法.结果:外观、重量差异符合规定.体外释药理想,性质稳定.

    作者:陈新峰;吕景燕;吴雪梅;林琴;陈介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宫牛黄片中胆红素的含量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宫牛黄片中胆红素的含量.色谱条件:YWG-C18柱;流动相:氯仿-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55∶45∶5);检测波长:451nm.回收率为99.01%.本法重现好,准确度高,时间短.

    作者:唐元军;林美珍;周仰青;施夏蓉;洪可俊;张伟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因地制宜套种杜仲的体会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入药,其叶也可药用,现代发掘还可提取优质杜仲胶(硬橡胶),用作海底电缆线的绝缘体及其他工业用胶,提取杜仲胶后的残渣还可以用来制作玻璃钢等新材料,用途十分广泛.

    作者:黄学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我院改进制水系统的体会

    本文结合目前《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证工作,改进我院制水系统,结合塔式蒸馏水器和热压式蒸馏水器的具体结构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塔式蒸馏水器效率低,能耗高,制水水质较差,热压式蒸馏水器效率高,能耗低,制水水质好.

    作者:陈立;庄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克洛胶囊的含量

    头孢克洛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类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是安全有效的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之一.其含量测定部颁标准规定用微生物法,但该法费时,操作麻烦,作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得到满意的结果.

    作者:唐小明;王庆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草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

    中国药典对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做出明确的规定,不溶性微粒≥10um不得超过20粒.ml-1,≥25um不得超过2粒.ml-1.但对输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引起的微粒变化未做规定.已有文献报道输液中加入西药针剂后的微粒变化.中草药注射液由于制备工艺特殊,成分复杂,受pH值、贮存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澄明度较易发生变化,本文对5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献彩;邱静林;陈育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烧伤油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我院制备的烧伤油,用于Ⅱ°Ⅲ°烧伤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药可明显缓解创面疼痛,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作者:蔡东向;刘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