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赪茜;陈纪林
在危重病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过程中,遇到血压过低、脉弱、烦躁、心房颤动时,无创血压及人工袖带血压显示均不够满意,波动范围大.而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能更直接、持续、动态地反映患者血压,利于及时处理病情.我们自2003-01~2003-12对42例患者260次三种不同方式测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登鹏;彭卫平;王少军;邓虹;陈小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眼外伤病情急,需早期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速度快、Z轴分辨率高、后处理技术强大[1],特别是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质量高,能全面地显示眼外伤的细节,为眼外伤的正确诊断提供了一有效的检查手段.我们分析56例眼外伤的轴位扫描图像和MPR图像,旨在评价MPR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庆堂;韩雪;周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95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经直肠灌注造影剂后行的螺旋CT扫描.阑尾直径超过6mm以上和(或)见阑尾周围炎症者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记录CT诊断结果,并与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94%(34/36),特异性为90%(53/59),准确性为92%(87/95),阳性预测值为89%(34/38),阴性预测值为93%(53/57).结论CT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作者:盛艳;李龙;桑惠君;曾欣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照试验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氯磷定对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剂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1-10~2003-12收治的67例AOPP患者,其中使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29例,用阿托品治疗38例,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剂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治疗AOPP时在多方面明显优于阿托品,并有取代阿托品的趋势.
作者:赵二鹏;申玉良;王平;赵洪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γ-羟基丁酸评价γ-氨基丁酸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2组均采用血塞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γ-羟基丁酸静脉滴注,1次/d,共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血浆谷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γ-羟基丁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谷氨酸水平下降较快.结论γ-羟基丁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郜旭;赵庆杰;吴秀萍;李艳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68例危重患者和如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组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非死亡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张连东;杨兴易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心肌梗死的自然病程是不可逆的损伤过程,梗死后存活心肌数量大量减少,导致心功能不全已经成为心梗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以前认为心肌细胞是终分化细胞(terminallydifferentiated cell),不再发生有丝分裂,心肌受到损伤后只能形成瘢痕组织来修复.近来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灶边缘及正常心肌组织中也有少量心肌细胞发生有丝分裂[1~2],但由于心肌梗死部位血供断绝,如果仅依赖于心肌细胞的分裂增生,不可能形成新的心肌组织.新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移植干细胞到心肌细胞坏死区域内,可有效补充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因此,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治疗心肌梗死、再生心肌,防止左室重构,预防心功能衰竭的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作者:阴赪茜;陈纪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面罩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20呼吸机双向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结果治疗组无创面罩通气后,28例患者在30min~2 h症状好转,呼吸减慢,心率下降,肺部湿啰音减少,PaO2上升,PCO2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在相应时间仅19例好转,有效率6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BiPAP面罩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作者:王继芹;周敏;蔡振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脂多糖(LPS)所致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内毒素组、淋巴液组、血浆组、正常组.前3组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LPS,5 mg/k·bw,iv),正常细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PS.15min后,淋巴液组输入仅占全血量1/15的无细胞淋巴液.血浆组以血浆代替淋巴液,内毒素组和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淋巴液.给予LPS后4h,取血浆及心、肝、肾、肺组织匀浆,对比观察血浆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淋巴液干预后,淋巴液组血浆TNF-α水平为18.81±3.70fmol/mL、NO含量为46.02±9.29μmol/L、NOS活性为25.16±4.20U/mL、SOD活性为102.15±17.88NU/mL、MDA水平8.19±1.64nmol/mL,与其余3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内毒素休克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因子及自由基损伤有关.
作者:杨亦青;樊贵;韩敏;姜华;赵自刚;刘艳凯;牛春雨;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利用飞行质谱法测定的蛋白质谱改变采研究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血清标志物.方法UAP病人21例、正常对照组45例及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组(A1组).胸痛<2 h,TnT(-)45例.分别将UAP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将UAP病人与A1病人比较.利用飞行质谱法测定所有血清.结果①UAP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在质荷比15 130.0和1 747.43,这二种蛋白质的差异呈显著性.UAP病人在质荷比15 130.0的蛋白质呈高表达;而在质荷比1 747.43的蛋白质呈明显低表达,可做为诊断UAP的血清标志物.②UAP病人与A1组病人之间在质荷比1 734.36的蛋白质差异呈显著性,UAP病人在质荷比1 734.36的蛋白质呈高表达,可做为鉴别诊断UAP与胸痛<2 h,TnT(-)的早期AMI的血清标志物.结论飞行质谱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快速、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出UAP病人.
作者:魏晓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弧菌性脓毒血症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弧菌性脓毒血症临床诊断的患者根据时间顺序分为A、B两组,A组5例应用抗菌药物、补液扩容、多巴胺升压、护肝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B组5例应用上述治疗同时,入院后1~2 h切开患肢皮肤减压、引流,清创、植皮或截肢治疗.总结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结果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例患者血疱液、培养出致病性弧菌病原体.A组患者48h内死亡,B组2例下肢病变轻的患者经清创、植皮后保存了患肢,2例下肢病变严重者行截肢治疗,均治愈出院,1例虽病情好转,但因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根据其主要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作为弧菌性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依据,确诊率高,早期临床诊断、早期抗菌药物结合早期外科手术切开减压引流,及时清创和截肢治疗弧菌性脓毒血症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卢中秋;邱俏檬;李景荣;卢才教;程俊彦;周铁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对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①假手术组;②肠缺血/再灌注2 h组;③肠缺血/再灌注4 h组;④肠缺血/再灌注2 h+PTX治疗组;⑤肠缺血/再灌注4 h+PTX治疗组.测定各组动物血清TNF-α水平,肺组织MPO、MDA活性及观察病理形态.结果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组血清TNF-α水平及肺组织MPO、MDA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肺组织损伤明显.PTX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及肺组织MPO、MDA活性明显低于相应各时间点(P<0.05),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已酮可可碱对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祝伟;吕青;刘德红;曲玲;郑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单独应用思他宁、双囊三腔管和思他宁联用双囊三腔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思他宁250μg iv,继之250μg/h持续静点72 h,三腔管压迫止血或两者联用,通过胃管观察各组的止血效果.结果止血有效率在思他宁、双囊三腔管及思他宁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9.44%、66.67%和67.86%,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思他宁组不良反应极少,而三腔管和联合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肝硬化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思他宁可快速有效地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优于单用三腔管,必要时两者可联合应用.
作者:马志斌;杨幼林;徐洪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患者氧摄取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4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行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1mg·kg-1·d-1,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1、2、3、5天两组患者氧摄取率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升压药的使用情况及肺氧合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MODS患者治疗前氧摄取率均偏低,经治疗随病情改善氧摄取率提高,以A组更明显(P<0.01),且A组患者的升压药使用量及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患者的肺氧合情况较B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山莨菪碱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摄取,减少升压药的用量及使用时间,帮助提高肺氧合指数.
作者:邢金燕;苏媛;孙运波;栾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997~2002年收治的323例留置T管的胆道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胆漏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拔除T管的指征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年龄较大、营养不良、贫血、消瘦、大网膜发育不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罹患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病人应酌情晚拔管;拔管操作规范、轻柔;预防措施从术中做起.胆漏发生后视病情轻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谢向晨;高梅鷟;邹小龙;吕洪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是近年来公认的有效血液保护措施,其在急诊脊柱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作者尚未见报道.我们对20例行椎弓根内固定加用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的急诊脊柱手术与常规该类手术进行了对比,了解术中的出血、输血量及血流动力学、氧供和凝血机制的变化.
作者:牛骊;卢继红;孙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是一种可连续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无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ICU中.探头的热感和压力可以引起患者不适感与皮肤损伤.已有脉搏血氧饱和度仪造成手指受伤的报道[1].本文观察30例急诊ICU患者每个手指SpO2仪的监测值,以了解交替使用手指监测值差异,是否可避免指压伤的发生.
作者:王永坤;渠秀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 500)所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0只,均分为两组,静注10%Dextran 500(1g/kg)复制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6 min后,颈静脉注射小量肠淋巴液(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同时记录颈总动脉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①静注10%Dextran 500可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各级微血管口径缩窄、微血流速度变慢、伴有红细胞聚集、积分值显著高于造模前(P<0.05~0.01);②淋巴液可减轻急性微循环障碍,其微血管口径缩窄、流态异常、积分值增高、红细胞聚集程度均较对照组为轻(P<0.05~0.01);③模型组血压进行性下降,但淋巴液组可维持较高水平(P<0.05);④淋巴液组的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 500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较好地延缓血压下降并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韩敏;李俊杰;张静;牛春雨;姜华;赵自刚;刘彦凯;张学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创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脂多糖受体(TLR4)表达变化,观察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23例创伤患者,损伤严重评分(ISS)≥9分,与8例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表达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6;同时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观察的创伤患者血浆IL-6浓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TLR4表达降低,但预后良好者可于伤后第7天恢复正常水平,预后差者于伤后第7天TLR4受体的表达仍处于低水平.结论创伤可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创伤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与患者的免疫机能、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作者:刘强;陈新忠;李尚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主动脉夹层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近年来,由于提高了对本病的重视,加之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诊断例数明显增多.然而,主动脉夹层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尚乏报道.现将1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立辉;周健;郭靖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