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胚胎心肌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周边区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张瑶;于玲范;关振中

关键词:胚胎心肌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 5-溴脱氧尿核苷
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胚胎心肌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周边区后第72小时内的存活情况.方法移植组结扎成年大鼠冠状动脉的同时在预测的梗死周边区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对照组在正常大鼠的心肌内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空白组结扎冠状动脉的同时在与移植组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培养液.在移植后第72小时采集标本,进行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在移植组和对照组都可以看到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的存在,空白组未发现有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结论移植后72 h内胚胎心肌细胞在正常大鼠的心肌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周边区都可以存活.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性腹穿在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

    我急救中心于1995~1999年共收治80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后的患者.经诊断性腹穿明确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邵峰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治疗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诊收治65例老年AMI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70.5岁.男50例,女15例.合并心源性休克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A型病变11例,B型病变20例,C型病变34例.共植入72枚支架,术后随访并定期做超声心动图及核素灌注显像.结果成功63例,成功率97.2%.支架植入后近期死亡2例,远期无死亡.无再梗死发生,病死率3.3%,再狭窄率6.3%,术后3个月以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4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可降低AMI及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可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率,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齐海梅;黄大海;袁重果;曹素艳;刘学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儿童集体禁用灭鼠剂中毒及抢救

    1996年1月1日~2001年4月30日,我院儿科共抢救鼠药中毒儿童115例,死亡5例.小年龄为1岁2个月,大14岁,4~6岁儿童占23%.毒鼠强中毒占60%,氟乙酰胺中毒占18.3%.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则彬;邢愚;徐惠;吕传柱;张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重症患者低磷血症致横纹肌溶解症分析

    我院ICU病房近3 a收治的重症病人中,8例确诊为严重低磷血症合并横纹肌溶解症(RM),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白雪歌;梁刚;刘玉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腺苷A1受体系统对兔脑缺血的保护效应

    目的探讨腺苷A1受体系统对兔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Ⅰ组,n=8)、缺血组(Ⅱ组,n=8)、腺苷A1受体激动剂+缺血组(Ⅲ组,n=8),股动脉抽血至平均动脉压35~40 mmHg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血.观察术后第3天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结果Ⅱ组神经元密度为(76.50±5.26)个/mm,显著低于Ⅰ组神经元密度(208.13±11.08)个/mm(P<0.05);而Ⅲ组神经元密度(130.78±18.07)个/mm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激活腺苷A1受体系统能减轻脑缺血性损害.

    作者:王晓斌;况铣;吴洪翔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现就我院1980~2000年资料较全的52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及总结.

    作者:周祥林;戴天宁;孙大强;吉宏韬;李志翔;江瑞阳;王怀功;张英民;金小平;张伟荣;丁秋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冠脉搭桥术后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以下称房颤)是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房颤尤其快速房颤,常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心源性休克,减少心肌供血,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梗死;有时因血栓形成和脱落还可导致脑卒中,延长患者在ICU的停留及住院时间,甚者影响病人预后[1~3].本文就其发生率、易患因素、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韩文斌;郑斯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立德粉中毒2例报道

    我们于2000年11月8日收治2例立德粉误食中毒致呼吸循环衰竭病人,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45岁,因误食立德粉中毒,0.5 h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心慌、气短急诊.查体:T 36 ℃,P 102次/min,BP 14/8.4 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双瞳孔无异常,颈无抵抗感,双肺底有少许湿罗音,心率102次/min,律齐,无杂音,心音稍低钝.

    作者:王洪光;薛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对液体火箭推进剂四氧化二氮染毒鼠的血气和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高压氧治疗对四氧化二氮(N2O4)染毒大鼠血气及存活率的影响,以探讨简便易行的N2O4中毒防治新途径.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2O4染毒组(N2O4组)、高压氧治疗组(HBO组),每组12只.复制N2O4致大鼠中毒模型,10 min后将HBO组(12只)放入俄罗斯伊尔德什二型单人可移动式高压氧舱内治疗,压力为0.2 MPa,时间为1 h,大鼠出舱后1 h测定血气变化,观察各组大鼠的血气变化和存活率.结果 N2O4中毒后动脉血pH为7.15,PaCO2为83.20 mmHg,PaO2为50 mmHg,SaO2为72.00%,较正常对照组变化显著.HBO治疗后使以上指标分别变为7.25、52.40、67.00和89.00,接近正常对照组.HBO组的存活率为50.00%,高于对照组(25.00%).结论急性N2O4中毒使血气成分发生明显改变,与N2O4中毒造成肺组织损伤有关.HBO治疗对血气变化有很大的调节作用,HBO组能提高N2O4吸入中毒大鼠的存活率.

    作者:岳茂兴;李建忠;杨鹤鸣;李成林;蔺宏伟;张建中;魏荣贵;刘立果;姜玉峰;王萍;高培耀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脉络宁在自发性脑出血亚急性期疗效的对照研究

    本文对已度过超急性期(<24 h)和急性期(2~7 d)的生命体征平稳的脑出血亚急性期患者早期应用脉络宁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相应讨论.

    作者:晁苑翔;张筱琴;邵圆圆;张东力;宋祖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研究

    1978年Wolf等首先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变异性(HRV)降低与严重心律失常和病死率密切关系.自此,对HRV生理和病理学意义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业已证实,HRV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好方法[1].HRV分析在AMI和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在多种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展示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无创心电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2].

    作者:尹红霞;陶贵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颌面部严重外伤救治体会

    颌面部外伤在口腔临床中是较常见的,因其常伴有颅脑损伤及其他临近器官损伤,如处理不当,易造成生命危险,我们1995~2001年收治了38例颌面部严重外伤,报道如下.

    作者:付振君;万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超声在急性睾丸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通过超声对23例睾丸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并经手术证实21例,其符合率为91.30%(21:23),报告如下.

    作者:郑敏;鲁平;佟江;王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泮托拉唑与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及对胃内pH值24 h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配对分组法,将8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与洛赛克对照组.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病人呕吐咖啡色液体,解柏油样便停止时间、胃内pH值2、4、6.4三个水平的时间,与洛赛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泮托拉唑与洛赛克相比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东力;邵园园;张筱琴;宋祖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胚胎心肌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周边区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观察胚胎心肌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周边区后第72小时内的存活情况.方法移植组结扎成年大鼠冠状动脉的同时在预测的梗死周边区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对照组在正常大鼠的心肌内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空白组结扎冠状动脉的同时在与移植组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培养液.在移植后第72小时采集标本,进行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在移植组和对照组都可以看到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的存在,空白组未发现有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结论移植后72 h内胚胎心肌细胞在正常大鼠的心肌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周边区都可以存活.

    作者:张瑶;于玲范;关振中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腰穿治疗脑减压术后急性颅内压增高20例

    我们对一些急性颅内高压的腰穿治疗的回顾分析发现,只要方法得当,腰穿不仅是治疗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手段,而且风险低,并发症少.

    作者:杨春华;白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办好急诊医学专业大学本科教育 走发展我国急诊医学自己的路——祝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的诞生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若从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之日开始计算,已逾15年了,我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一包括院前急救、城市医院的急诊科、急诊ICU,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王一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血透病人内瘘阻塞紧急溶栓与常规抗凝效果的对比研究

    内瘘阻塞是透析科急症,及早发现并紧急溶栓治疗可大限度地挽救内瘘.本研究旨在比较尿激酶溶栓治疗与常规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溶栓开始早晚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王丽;石耀辉;贾磊;张文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分为两组:1组就诊后直接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共40例;2组首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70例.治疗3~5 d无效者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方法: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次,Q 6~12 h.治疗时间3~11 d,平均6 d.结果两组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组治疗后体温较2组治疗后体温下降更显著;1组在有效控制感染时间上明显短于2组;1组霉菌检出率明显低于2组;1组细菌清除率、阴转率明显高于2组;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诊重症感染病人起始经验性地应用覆盖广、杀菌力强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缩短治疗重症感染的病程.初始经验性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并不增加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对其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勇;傅研;张蕴;陈晓雄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急性脑梗死颈内动脉溶栓37例报告

    我科2001年1~8月为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了颈内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秀英;孙瑞红;段淑荣;杨红艳;王奎生;董红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