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林;戴天宁;孙大强;吉宏韬;李志翔;江瑞阳;王怀功;张英民;金小平;张伟荣;丁秋萍
目的探讨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综合评分(NF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Barthel指数(MBI)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观察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在心肺复苏后第5天,NFCS评分大剂量山莨菪碱组明显较小剂量山莨菪碱组和常规治疗组高(P<0.01),在复苏后第12周和24周,大剂量山莨菪碱组NFI评分明显较另两组低(P<0.05),MBI评分明显较另两组高(P<0.01).结论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改善心肺复苏后脑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钢;蒋崇慧;郑伟华;赵双彪;尹刚;吴美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978年Wolf等首先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变异性(HRV)降低与严重心律失常和病死率密切关系.自此,对HRV生理和病理学意义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业已证实,HRV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好方法[1].HRV分析在AMI和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在多种心血管和非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展示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无创心电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2].
作者:尹红霞;陶贵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及对胃内pH值24 h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配对分组法,将8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与洛赛克对照组.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病人呕吐咖啡色液体,解柏油样便停止时间、胃内pH值2、4、6.4三个水平的时间,与洛赛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泮托拉唑与洛赛克相比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东力;邵园园;张筱琴;宋祖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1996年1月1日~2001年4月30日,我院儿科共抢救鼠药中毒儿童115例,死亡5例.小年龄为1岁2个月,大14岁,4~6岁儿童占23%.毒鼠强中毒占60%,氟乙酰胺中毒占18.3%.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则彬;邢愚;徐惠;吕传柱;张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国成功加入WTO以后,医疗服务尤其是急救服务标准化、国际化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海口市急救中心在借鉴国外的一些医疗机构推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于2001年2月,率先在城市急救中心中推行这一管理体系,并于2001年12月13日顺利通过英国摩迪国际认证有限公司的外部认证,成为我国首家通过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QMS)认证的城市急救中心.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陈正梅;吕传柱;张玉霞;徐梅玲;余松;陈爱琴;吴至任;周才旺;蒙碧波;王洪武;周志宏;许振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院ICU病房近3 a收治的重症病人中,8例确诊为严重低磷血症合并横纹肌溶解症(RM),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白雪歌;梁刚;刘玉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院急诊科1997~2001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82例,占同期单纯颅脑损伤的12.2%,急诊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定静;王少波;樊爱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诊收治65例老年AMI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70.5岁.男50例,女15例.合并心源性休克8例.梗死相关血管(IRA)A型病变11例,B型病变20例,C型病变34例.共植入72枚支架,术后随访并定期做超声心动图及核素灌注显像.结果成功63例,成功率97.2%.支架植入后近期死亡2例,远期无死亡.无再梗死发生,病死率3.3%,再狭窄率6.3%,术后3个月以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4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可降低AMI及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可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率,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齐海梅;黄大海;袁重果;曹素艳;刘学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初步观察胚胎心肌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周边区后第72小时内的存活情况.方法移植组结扎成年大鼠冠状动脉的同时在预测的梗死周边区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对照组在正常大鼠的心肌内注射培养的胚胎心肌细胞,空白组结扎冠状动脉的同时在与移植组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培养液.在移植后第72小时采集标本,进行普通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在移植组和对照组都可以看到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的存在,空白组未发现有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结论移植后72 h内胚胎心肌细胞在正常大鼠的心肌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周边区都可以存活.
作者:张瑶;于玲范;关振中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科1998年2月~2000年8月应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海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现就我院1980~2000年资料较全的52例先心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及总结.
作者:周祥林;戴天宁;孙大强;吉宏韬;李志翔;江瑞阳;王怀功;张英民;金小平;张伟荣;丁秋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本文对已度过超急性期(<24 h)和急性期(2~7 d)的生命体征平稳的脑出血亚急性期患者早期应用脉络宁的疗效及机制进行相应讨论.
作者:晁苑翔;张筱琴;邵圆圆;张东力;宋祖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们对一些急性颅内高压的腰穿治疗的回顾分析发现,只要方法得当,腰穿不仅是治疗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手段,而且风险低,并发症少.
作者:杨春华;白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院妇科病房于1998年5月~2002年3月诊治5例妇科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病人,其中2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悦萍;孙杰茹;许歆;姜娟;崔玉兰;杨丹;迟文华;王乐民;孙政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们通过超声对23例睾丸损伤患者进行诊断,并经手术证实21例,其符合率为91.30%(21:23),报告如下.
作者:郑敏;鲁平;佟江;王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立体急救网络系统是指多维的陆、海、空一体的医疗集群、救护技术、手段和方法,应用于各种灾难发生后对急、危重伤病员的快速救治,它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急救水平.青岛立体急救网络系统建立后,经应用直升救护机救治伤病员,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徐相瑞;安蓬;曹嘉;贺军;黄永森;杨华;李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大鼠脑复苏时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组,采用Pulsinelli 4 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Fas、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①脑缺血10 min再灌注6 h,海马CA1区有少量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再灌注12 h后增多.②脑缺血10 min再灌注3 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增多;再灌注12 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达高峰,后下降.③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④给予葛根素治疗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葛根素脑复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或延迟脑缺血时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p53的表达.
作者:杨光田;曹建忠;刘书山;钟强;邓普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48例术后收缩压≥24 kPa(180 mmHg)或舒张压≥14.7 kPa(110 mm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治疗组(23例)和硝酸甘油对照组(25例),两组病例均记录用药前和用约后5、10、30、60 min时血压和心率.所有患者均进行颅内压(ICP)监测,6个月后按GOS标准进行预后判定.结果两组用药后5、10、30、60 min血压均较用药前显著性下降(P值均<0.001),但心率和ICP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治疗组不良预后占3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降血压效果与硝酸甘油相近,但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对心率和ICP无明显影响.
作者:邓跃飞;钟志光;林吉惠;刘安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急救中心于1995~1999年共收治80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后的患者.经诊断性腹穿明确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邵峰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们于2000年11月8日收治2例立德粉误食中毒致呼吸循环衰竭病人,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45岁,因误食立德粉中毒,0.5 h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心慌、气短急诊.查体:T 36 ℃,P 102次/min,BP 14/8.4 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双瞳孔无异常,颈无抵抗感,双肺底有少许湿罗音,心率102次/min,律齐,无杂音,心音稍低钝.
作者:王洪光;薛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