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道肿瘤病人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术后PCEA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张久利;丑伟平;师颖

关键词:吗啡, 罗哌卡因, PCEA, 胃肠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直肠癌病人术后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PCEA对胃肠蠕动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手术病人80例,ASA Ⅰ~Ⅱ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PCEA):吗啡10mg+1.0%罗哌卡因10m1+咪唑安定5mg+麻黄素30mg+格拉司琼3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Ⅱ组:术后按需(病人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每次肌注哌替啶1mg/kg.Ⅰ组手术结束后开始术后镇痛治疗.手术结束至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目标为VAS 0~3分、嗜睡<2级.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Ⅰ组(72.1±11.4)分钟与Ⅱ组(80.5±19.2)分钟、VAS评分Ⅰ组<Ⅱ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率Ⅰ组为98%、Ⅱ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PCEA方式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率明显优于单次肌注哌替啶.两种镇痛方式比较,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术后PCEA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比肌注哌替啶组快.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鸡矢藤注射液治疗癌症疼痛及术后镇痛108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鸡矢藤注射剂与其他镇痛药物的比较,探讨其镇痛效果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癌性疼痛和手术后需要镇痛的患者108例,其中30例与曲马多注射液同时应用对照观察.结果 108例受试者中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为85.19%,总有效率为97.23%.用药30分钟后出现嗜唾12例,恶性2例,心慌,乏力,头痛各1例.这些副作用持续时间短,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结论在临床观察中,鸡矢藤注射液为起效时间较慢,但镇痛作用时间较长,无成瘾性,可重复和连续作用给药,无耐药性,是一种优良的镇痛剂.

    作者:刘建阳;刘敬伟;李玉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食管癌的立体适形放疗和同步化疗

    目的应用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并同步化学治疗食管癌,评价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52例食管癌给予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和同步化疗.放疗:2~2.2GY/次/天,5次/周,共计35次;5~8个共面适形固定野,总剂量70~76GY.化疗:顺氨氯铂20mg,5-氟脲嘧啶500 mg,每周一次,放疗开始即同步使用化疗,化疗在放疗前进行.结果治疗后1月~6月复查食管X片和CT,肿瘤缩小50%以上者92.31%(48/52);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85%(41/52);41.46%(17/41);26.92%(7/26).结论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和同步化学治疗食管癌,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是不能手术患者的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

    作者:王洪林;陶莉;王利;魏子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胸腔灌洗并腔内给药治疗41例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研究胸腔灌洗并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0年6月~2004年3月对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微创胸腔穿刺置管,在尽量引流出胸腔积液后进行庆大霉素灌洗液胸腔灌洗,灌洗后交替给予顺铂60mg~80mg或力尔凡40mg~60mg胸腔注射,治疗5次或胸腔内无积液流出时,再胸腔给药1次,并拔除导管.结果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68%.首次引流时间3.5h(1h~12h),引流量平均为1 860ml(520ml~3 460m1).所有病例均于第1次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并于第5次治疗或之前拔除导管,疗程≤15天.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灌洗可以大限度的减少胸腔内癌细胞残留,从而增加腔内药物的相对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肖军;梁欣;姜立喜;马廷行;李庆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其周期特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时间效应及其细胞周期的特异性.方法 (1)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时凋亡小体的形成;(2)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凋亡的时-效关系以及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 (1)细胞色素C作用HL-60细胞24小时发生凋亡,形成凋亡小体;(2)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体现一定的时间效应,作用时间不同,诱导凋亡率亦不相同,其中作用24小时凋亡率高;(3)细胞色素C诱导HL-60凋亡的作用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随凋亡率升高,S期和G2期细胞比例随之下降,且S期细胞比例与凋亡率二者呈显著负性关系(r=0.718,P<0.01).结论细胞色素C诱导HL-60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其周期特异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陈日玲;陈铭珍;蔡康荣;叶中绿;温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诸多造血因子中重要一员,自9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特别是肿瘤放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骨髓移植、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又发现对放、化疗所致粘膜炎、真菌感染、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合并脂肪渐进性坏死的不愈性小腿溃疡和肺泡蛋白沉积症等亦有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大为;单学健;谢晓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膜后巨大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报告

    患者男性63岁,以腹部肿块闷痛不适1年余于2003年6月18日入院.查体:腹部较膨胀.可触及巨大肿块.上界于剑突及肋弓下.下界达耻骨上方,两侧达腋前线.以左侧腹为主,肿块质地比较柔软,部分隆起呈大结节状且质地比较硬,无明显边界,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

    作者:潘开云;郭银枞;杨乐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氧化二砷联合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As2O3和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应用As2O3和5-FU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As2O3组抑瘤率为55.5%,而联合治疗组抑癌率为77%(P<0.05),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As2O3和5-FU能提高As2O3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钱伟峰;黄宗海;赵玲美;金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托瑞米芬协同EP方案对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

    目的研究托瑞米芬(TOR)联合鬼臼乙叉甙-顺铂(EP)方案,对耐药的且P-gp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NSCLC)的逆转作用,为提高化疗效果提供新方法.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耐药的NSCLC患者外周血,P-gp阳性的38例随机分两组,逆转组应用TOR60mg,2次/日,1~7天后采用EP方案化疗;对照组仅用EP方案治疗.结果 (1)逆转组PR 7例,NC 9例,PD 3例,有效率为36.8%(7/19),中位生存期为9.2个月,1年生存率为42.1%;(2)对照组NC 8例,PD 11例,有效率为0,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1年生存率为26.3%;(3)两组在有效率(x2=8.58,P<0.005)、中位生存期(t=2.56,P<0.01)方面差异显著;(4)逆转组P-gp转阴率为47.4%(9/19),对照组无转阴者;(5)毒副作用方面,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一般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TOR与EP方案联合对耐药的NSCLC患者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TOR是良好的肿瘤耐药逆转药物.

    作者:蔡莉;王滨;苍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自从人们认识到实体瘤的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后,各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运而生,为肿瘤治疗开创了新视角.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势在于:(1)作用的靶是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2)药物易于到达靶细胞,与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增加其在肿瘤组织内的聚集浓度;(3)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等.目前已有二十余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根据其作用原理,将其分为细胞内作用和细胞外作用两类.分述如下:

    作者:张妮娜;卜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糖蛋白、谷胱苷肽-S-转移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 P-gp、GST-π和TopoⅡ的阳性率分别为34.1%(14/41)、53.7%(22/41)和31.7%(13/41),P-gp表达只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GST-π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结论 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胃癌的主要的生物学行为无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筛选及化疗方案的优化.

    作者:徐守余;杨道华;邱承敏;张鸣;何佩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硫普罗宁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肝损害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肝损害的修复功效.方法对22例原发性肝癌介入后应用硫普罗宁改善肝功能.结果 22例肝癌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用药前后肝功能改善明显,ALT、AST、γ-GT明显下降(P<0.05).结论统普罗宁对介入治疗所致的肝损害具有修复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保肝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徽;王纯;王阳;金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作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的作用、初始功率对消融灶的影响和超声在评估消融灶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新鲜离体动物肾脏4枚,在其上、下极和中部进针1cm,12个靶点随机分两组,每组6个,分别应用5W和10W的初始功率进行消融,用实时超声、4小时后超声和肉眼病理对比观察.结果消融灶稍大于电极伞径,初始功率不同所产生的消融灶大小差异无显著性.超声显示消融灶为边缘极不规则的强回声,肉眼观察呈棕褐色类圆形的凝固性坏死.实时超声测值和肉眼解剖测值差别有显著意义.4小时后超声值和肉眼测值在冠状面和横断面大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消融深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消融灶的大小不随功率增加而增大,实时超声不能反映消融灶的大小,延时超声所测消融深度较实际值小.根据伞径预测消融灶的大小是可靠的.

    作者:张建国;周四维;孙聚葆;史秋生;李杏梅;邢鲁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该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CAM-1高组与ICAM-1低组比较,前者疗效较差.结论 ICAM-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宇明;江黎明;陈永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放射性肺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和氨溴索对其影响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和氨溴索对其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动物模型分两组,单纯放射(SI)组和照射加氨溴索(SI+A)组,每组10只,共20只.照射采用γ-60Co射线右半胸,面积为2cm×2cm.常规照射5Gy/次,1次/天,5次/周,总剂量为25Gy/5次/周.氨溴索口服吸收50mg.kg-1·d-1,照射前一月开始服.照射后1、3和6个月取右肺中叶组织进行染色做光镜和电镜观察.同时对每组肺组织进行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含量进行测量.结果光镜所见SI组1、3和6个月分别以渗出、增生和纤维化为主.电镜所见1和3个月可见亚细胞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6个月时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形成;SI+A组上述所见明显减轻;生化检查:SI+A组和SI组LPO、SOD和NO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别(P<0.01).结论照射可导致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氨溴素通过LPO、SOD和NO的含量的变化而减轻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乔文波;赵彦辉;肖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RAI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TRAI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法扩增TRAIL片段,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PRME-Tb中,通过酶切、测序鉴定载体构建的正确性.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pPRMETb-TRAIL构建完全正确.结论 TPAI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正确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董亮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as配体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验Fas配体在食管癌细胞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淋巴结中Fas配体在食管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83.3%的标本有Fas配体的表达,且不同TNM分期的病人表达水平的差异显著,Fas配体的表达与食管癌中浸润淋巴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Fas配体的表达有利于食管癌逃避免疫攻击,有利于其浸润与转移.

    作者:高锐;郝彦勇;王志生;耿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我院自2002年3月~2003年10月联合应用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80例(简称联合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得辉;郭丽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应用中药痰热清注射液对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液NK细胞、CD3、CD4、CD8、患者综合指标及术后副反应的前后对比,来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TA-CE的辅助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期间住院患者50名,分为实验组20名,对照组20名,空白对照组10名.均行TACE,实验组术前给予痰热清注射液40ml静点,对照组术前给予清开灵40ml静点,均为一日一次静脉点滴,2周为一疗程.空白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介入术前及术后5天内采血,检测血象、生化指标、NK细胞、CD3、CD4、CD8及患者体温,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发热现象等.结果实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较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有较明显的提高.结论中药痰热清注射液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辅助用药,可以提高免疫力及减少毒副作用,对术后发热尤为有效.

    作者:于友涛;杨光;申宝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锎-252中子术前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一例报告

    宫颈癌术前放疗目前多采用铱-192腔内照射.2002年11月,我们使用锎-252中子术前腔内照射治疗宫颈癌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环宇;王科明;孙坚;徐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国产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112例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盖诺25mg/m2 ivgtt、d1、d8、顺铂PDD15~20mg/m2 ivgtt d1-5,每三周重复,治疗晚期乳腺癌112例.结果本组总有效率(CR+PR)63.4%,初治组有效率为85.7%,复治组有效率为53.2%.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89.3%,以Ⅰ、Ⅱ度为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69.6%,静脉炎的发生率10.7%.结论用盖诺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可以耐受的毒性反应,可以作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方案.

    作者:朱丽波;伞宝君;刘庆媛;吴忆;王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