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航;马琳;崔肃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肺癌放射治疗后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因素,提供今后对策.方法以我院412例肺癌放射治疗患者资料,分析照射剂量、设野面积及发生时间等项目,发生率以X2检验.结果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8.25%,单纯放疗为7.71%,化疗加放疗为10.6%,二者无差异(P>0.05),14~67天内发生,放疗过程中发生4例,一般在两个月内.放疗剂量≥70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5.38%,50~70Gy为9.32%,<50Gy为1.33%,呈剂量反应(P>0.05).设野面积≥180cm2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1.76%,明显高.结论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疗中严重的并发症,其预防首先应根据患者情况设计治疗方案,设野可实行后缩野、多野、超分割或适形放疗.对有肺部疾患的要积极治疗,发生时要及时处理,剂量控制还是可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程文芳;钱飞宇;李云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各种内引流术在不能切除的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52例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行胆肠Roux-Y内引流术210例,胆肠置管架桥内引流者99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引流27例,12例胆肠Roux-Y加胃肠吻合.前两者病人61%以上都能在术后一周血胆红素下降一半以上.结论胆肠Roux-Y内引流术适合大多数胆道低位梗阻,而胆管置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术几乎适应于各平面的胆道梗阻,尤其是病变较晚,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视为一种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付庆才;华向东;刘国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肽合人工假体,对37例患者手术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入,术后依据Enneking提出的保肢术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来分析术后功能.结果功能达Ⅰ级的14例(37.8%)、Ⅱ级19例(51.3%)、Ⅲ级3例(8.1%)、Ⅳ级1例(2.8%).结论人工假体置换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尽可能行术前、术后化疗,可减少局部复发机率.
作者:郑珂;肖泽浦;商冠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cyclin D1和pR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67例大肠癌、40例癌旁粘膜和40例正常粘膜中cyclin D1和pRb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cyclin D1和pRb的阳性率分别为44.8%和100.0%,明显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0.05),cyclin D1在低分化癌的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C+D期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A+B期(P<0.01);pRb在C+D期的过表达率高于A+B期(P<0.05),pRb的过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相关分析表明,cyclinD1和pR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yclin D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而pRb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朱龙贤;黄文斌;朱晓群;齐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碘油栓塞后碘油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血管造影片与CT片的对比观察,探讨瘤体的血管结构特点与碘油沉积的关系以及碘油在瘤体内沉积的分布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碘油的沉积和分布与瘤体的坏死和缩小有直接的关系,CT片显示碘油沉积在瘤体内呈完全型和簇集型者疗效较好.结论碘油沉积的分布,可以反应出肿瘤的栓塞效果及栓塞后肿瘤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选择复治时机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作者:华阳;刘德华;罗娅红;李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中异丙酚小剂量分次静注辅助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宫颈癌根治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异丙酚0.4~0.5mg/kg分次静注辅助连续硬膜外阻滞;B组全麻气管内插管,吸入异氟醚,间断推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SBP、DBP、HR无显著差异(P>0.05).A组病人在腹腔淋巴结清扫时SBP、DBP有较显著的降低(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B组SBP、DBP较麻醉前有较显著的升高(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两组HR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清醒情况:B组病人有17例拨管时完全清醒,有3人呼之能睁眼,处于浅睡眠状态.A组病人拔管时均完全清醒.结论选择小剂量、分次缓慢静注异丙酚辅助连续硬膜外阻滞是宫颈癌根治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霍星;樊红梅;修萍;王国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手术期间中心吸引器接口污染对肿瘤细胞种植的影响.方法对55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所使用的吸引器上接口(即墙壁接口)管腔内外两面以无菌操作方法取样装入试管,另取一棉签同法在下接口(与手术台连接口)管腔内外两面采样,同时送检.经35℃24小时细胞计数.结果55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所使用的吸引器下接口肿瘤细胞数均>2CUF/cm2,>60CFU/cm2者28例,占50.9%(28/55).结论本结果提示手术期间中心吸引器接口的污染对肿瘤细胞的种植有明显影响,应对吸引器下接口的清理有充分的认识,以避免因中心吸引器接口污染而导致肿瘤细胞种植的发生.
作者:练向群;张翼;朱敬;万晓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在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等生物行为的关系,及四种癌症之间α5和β1亚基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胃癌,21例结直肠癌,20例宫颈癌,2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α5、β1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在四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有一定类似,癌组织较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低,高中分化肿瘤比低分化肿瘤表达水平高,但下降概率有差异.α5、β1亚基在同种癌症中表达也有差异,β1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结论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并且与分化程度有关,与转移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α5、β1亚基在四种癌症中的表达有一致性,但也有差异.不同种类亚基在癌症中的表达有差异.
作者:周逸平;苏剑敏;康越;许祖德;查锡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肿瘤标志物是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研究所涉及的肿瘤标志物种类繁杂,方法多样,结果不一,鉴于此,本文力争从实用性出发,对目前众多医院已能常规开展的免疫组化检测的肿瘤标志物预后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林青;徐英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骨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 fibroma)较少见,占良性骨肿瘤的1.2%.我院自1984年~1998年共收治7例病人,现报告如下:本组7例病人,男5例,女2例.年龄7~35岁,平均年龄19.5岁.发病部位:尺骨2例,胫骨2例,股骨1例,肱骨1例,肩胛骨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伴胀痛及轻度活动障碍.2例以术后复发就诊,1例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就诊,7例中3例有明确的外伤史.体检除病变局部肿胀外无异常发现.X线检查表现为骨组织溶骨性破坏.病理检查:肉眼观察肿瘤均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韧如橡皮样,有的病例肿瘤突破骨皮质,浸润周围肌肉组织.镜下观察肿瘤均由分化好的成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构成.
作者:林建龙;叶秀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研究微血管的密度与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对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方法病例选自我院1993~1996年间直肠癌手术切除病例110例,应用常规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检测,在10×10倍视野下选择微血管多的视野3个,每例切片先后两次计数,然后取其平均值,经X2检验进行资料数据处理.结果110例直肠腺癌微血管的平均值为63.1/每野100x,其并有肝转移者平均84.6/每10x.结论血管密度增加与肝转移有关,与其组织学分类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王彦;李奕;李强;吴沈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卵巢癌,3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GST-π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卵巢癌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GST-π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7%和13.3%,正常卵巢组织中无GST-π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ST-表达的阳性率在卵巢癌病理1~2级组明显高于3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GST-π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GST-π基因的改变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GST-π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辅助指标.
作者:马琳;欧阳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抗癌药物对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的人体正常组织损伤较重,本研究旨在辅以天然营养素,探讨其对保护正常组织,修复受损组织,提高化疗疗效的作用.方法观察化疗荷瘤小鼠,同时辅以天然营养素麦胚提取物(WEE),比较肿瘤抑制率.结果实验组(饲喂WEE)与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肿瘤抑制率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WEE可协同化疗抑制肿瘤,提高机体的解毒功能.
作者:喻卫红;逯晓波;于得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989年Morin等首先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发现活化的端粒酶,1994年Kim首创高度敏感特异的PCR-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自此,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利用端粒酶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和评估预后,是当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拟介绍端粒酶与消化道肿瘤的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消化道肿瘤的检测及其应用作如下综述.
作者:高华;袁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CFP/HCPT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2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两组,实验组采用CFP/HCPT方案,对照组采用CMFP方案,比较二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实验组12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有效率83.3%;对照组12例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4例,有效率33.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毒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CPT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井明晰;高雅苓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获得佳的CTVE图像效果和真实性而选用恰当扫描参数.方法选用经胃镜诊断为胃癌30例病人,采用不同螺距、层厚和重叠重建间隔扫描参数制做胃的仿真内窥镜,并观察图像质量.结果①螺距为1.0,层厚为10mm、8mm、4mm时,CTVE的图像质量较佳百分比分别为83.33%,96.67%,80%.②固定8mm层厚时,螺距为1.0、1.5、2.0时,CTVE的图像质量较佳百分比分别为96.67%,80%、60%.③固定层厚10mm时,重建间隔重叠分别为25%、50%、75%的CTVE图像质量较佳百分比分别为83.33%、93.33%、93.33%.结论采用8mm层厚、螺距1.0、重建重叠50%所得内窥镜图像质量较佳.
作者:王长德;李义华;张敏;刘汝泉;朱建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对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肾癌的CT征像,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结果CT与手术病理符合率:Ⅰ期87.5%,Ⅱ期85%,Ⅲ a期50%,Ⅲ b期83.3%,Ⅲc期87.5%,Ⅳa期75%,Ⅳb期100%.淋巴结转移83%,静脉受侵75%.结论CT为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同时讨论了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失误原因及依据.
作者:项文英;邱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应用兰他隆治疗转移性乳腺癌7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英子伟;张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和X线、CT特征,从而掌握其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48例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与X线分型相同的48例肺结核加以对照研究.结果48例中,两者发生同侧同叶者32例,占66.7%.刺激性干咳,消瘦多于对照组(P<0.01).病灶的形态如肿块影、分叶毛刺征;CT增强结节状强化(CT值>30HU);病灶与周围的病变如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胸膜凹陷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特异性(P<0.01).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对肺结核治疗不满意或新增异常阴影时,应根据临床特点和X线、CT特征综合分析.
作者:吴月萍;朱才松;刘瑞风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