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
自1999年10月~2001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用脉冲治疗仪加桑螵蛸散治疗小儿遗尿症93例,并设90例单用中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83例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诊断皆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男58例,女35例;5~8岁38例,9~12岁47……
作者:梁惠英;刘洪峰;吴清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0年9月~2001年5月我们收治各种恶性肿瘤患者48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取得一些体会,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均为往院病人,男40例,女8例,年龄33~80岁。肝癌12例,肺癌11例,胃癌9例,卵巢肿瘤6例,肠癌7例,胰腺癌改道术后3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部分患者有1处以上转移。 2 治疗方法 2.1 脾虚湿滞型 16例,主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恶心呕吐,苔腻脉细。治宜健脾化湿,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作者:马哲河;郭红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吾师承先父福建省名老中医柳增荣,遵父传之法,临床上重视对“后天之本”的调摄,疑难杂证,亦多从促进脾胃之气论治。今整理先父用药特色经验,并加浅析以期同道交流。 1 脾胃之气与元气的关系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健康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一切活动,无不领先元气的推动、充养。元气禀受于先天,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与补充,并通过三……
作者:柳超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7年6月至2001年12月,应用大黄煎剂口服的方法,对3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改善状况、血浆中内毒素的主要成份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对WBC、血淀粉酶(RAMS)、尿淀粉酶(UAMS)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病例72例,全部系本院急诊病人,年龄在22~65岁之间。按Doll氏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平均……
作者:肖桂林;金益强;刘发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盆腔炎症状散见于中医学带下、腹痛、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病证中。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标实主要为湿、热、瘀、滞。 笔者在1998年3月~2001年6月的临床过程中,根据此病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采用分型辨证施治结合调周的方法,治疗33例患者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全部为妇科门诊病例。年龄22~30岁11……
作者:王应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外伤性脑震荡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8~78岁,平均为42岁;32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CT示颅内脑实质未见异常。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赤芍9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老葱3……
作者:阳启进;张立新;董松林;祁兆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从1999年1月~1999年11月,用减肥煎剂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症100余例,并与轻身减肥片对照,现将59例资料完整的患者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9例均为我院综合科收治的14岁以下患儿。采取双盲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2.08±1.56)岁;轻微肥胖10例,中度肥胖13例,重度肥胖4例。对照组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11.96±1.34)岁;轻度肥胖12例,中度肥胖10例,重度……
作者:易献春;刘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肝源性腹泻是指由肝脏实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慢性腹泻,其临床症状常有上腹不适、嗳气食少、胸胁胀闷、大便稀溏不爽,多在清晨起床后或早餐后连续2~3次,且便量不多。因本病症状较轻,易被慢性肝病原来的消化道症状所掩盖,故在临床上医患双方常常不引起重视而影响肝病的康复。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大多使用胃粘膜保护剂、抗生素、维……
作者:祝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并与消遥丸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0例,病程<1年12例,1~3年24例,3~5年10例,>5年……
作者:黄素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儿童为高发群体,我们曾采用多种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其中柴胡、利巴韦林加紫金锭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将1998年3月~2001年3月儿科门诊首诊流行腮腺炎患儿8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予柴胡2 mL肌注,……
作者:廖剑平;陈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89年~1999年10月,笔者采用中药与手法治疗颈椎病1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性49例,女性57例;年龄23~75岁;疗程15天~12年。职业:干部或脑力劳动者76例,工人21例,农民9例。病因为头颈部外伤史6例,慢性劳损92例,原因不明8例。分型:颈型18例,神经根型67例,椎动脉型16例,混合型5例。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颈肌紧张,椎旁压痛,颈背或颈臂部不适、疼痛、麻木,颈项活动障碍等症状。均经X片……
作者:陈志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小青龙汤乃太阳病水饮咳喘证之主方,笔者于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百日咳等属寒痰水饮内阻者,往往收效明显,兹介绍如下。 1 支气管哮喘 治疗35例,显效32例,好转2例,无效1例。 病例:何某某,男,78岁,1996年12月23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喘33年,加重10天,每遇寒冷加……
作者:谢柳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所谓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药,性平,毒性小。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 1 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 1.1 用量过大 每味药都有其一般(常用)用量,这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药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则易发生不良反应。一般地说,副作用与剂量成正比。……
作者:熊杰;张果忠;卢建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清金化痰汤出自《统旨方》,由黄芩、山栀、麦冬、橘红、贝母、瓜萎、桔梗、茯苓、桑皮、知母、甘草组成。原方用于治疗肺有痰热引起的咳嗽等。笔者根据本方有清热化痰、润肺利咽等功效,以之略事加减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较好的疗效。下将资料完整的125例总结于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83例;年龄小者18岁,大者62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7年。……
作者:梁开发;田明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学习陈瑞春教授活用小柴胡汤的经验,在深刻理解该方主治病机的基础上,常与其它方剂配伍合用,以扩大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兹举六则如下。 1 合苍耳子汤 即小柴胡汤与苍耳子散合用。用于副鼻窦炎引起的头昏、头胀闷、头痛、鼻塞、流浊涕等症。苍耳子散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由辛夷、苍耳子、白芷、薄……
作者:谢慧明;刘丰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刘渡舟医学全集》曰:“中医学认为体内有一种比较重要的物质叫津液。实际上它包括了血液、精液、髓液、汗液、唾液……它们皆可统称之为津液。津液是一个相互联接又能相互转化的有机体,好像一条链联在一起,所以,我把它叫做津液链。”津液的来源,是从饮食分解出来的。例如:《灵枢·邪气篇》说:“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可见饮食变成津液而带有原始物质的意义。严格地讲,津与液还有分别。《灵枢·决气篇》说:“何谓津?……
作者:赵文远;周世英;杜保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荨麻疹系皮肤粘膜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反应,中医学称之为“阅(疒咅)瘤”、“风疹块”、“瘾疹”,俗称“鬼脚印”。其本在风。笔者在临床上自拟消风汤治疗荨麻疹48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13~65岁,病程3天~3年;急性21例(病程少于2个月),慢性27例;皮疹瘙痒48例,皮肤划痕症(+)29例,伴胃肠……
作者:曹德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髋关节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小儿髋关节损伤,临床又称(小儿)髋关节扭伤、小儿髋关节错缝、幼年性髋关节半脱位。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十余年,曾遇9例本病患者,发现本病不仅见于儿童,成人亦偶有发生,并用手法进行矫正,兹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凡经仔细检查无其他病理变化者可用手法矫正,即仰卧屈髋法。笔者经长期临床实践,自创一套更为简捷、有效的矫正方法。兹介绍如下:……
作者:王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由于环境因素的关系,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对大部分哮喘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管理,但临床上反复发作的特征,长期药物的依赖,仍对患者造成很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因此,如何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达到非药物控制或减少用药量,提高生活质量,仍然是医生与患者感兴趣的内容。为此,我们探索在哮喘缓解期中医推拿疗法对哮喘患者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冯家银;黄少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上海松江骆氏中医妇科历史悠久,始于清代,盛于民初,在江、浙、沪地区有一定影响。骆氏妇科主张从整体观念辨证出发,证病结合,灵活多变,区分虚实,标本兼顾,在治疗原发不孕症中常获良效。 1 种子从调经着手,标本兼顾 不孕症常常与月经病关系密切,要求孕育,调经是先决条件。《妇科要旨》云:“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
作者:骆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