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 和IL-6的影响

李国吾;邹俊;赵亮;马凤锦;王道协

关键词:乌司他丁, 脓毒症, TNF-α, IL-6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 和IL-6的浓度,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三年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30例.所有入选患者第1、3、5、10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后收集血清置于-20℃ 冰箱冷冻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 和IL-6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第5、10天血清TNF-α 和IL-6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第5、10天血清TNF-α 和IL-6浓度较常规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使脓毒症患者的血清TNF-α 和IL-6浓度降低,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CT、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收的脑梗塞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CT扫描诊断、MRI(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其中CT扫描为对照组,MRI扫描为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诊断效果加以观察、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4.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7%,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CT扫描、MRI检查诊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早期应用MRI技术对脑梗塞患者加以诊断的效果要更加明显,可提高诊断准的准确率.

    作者:高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7年06月收治2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MRI检查,诊断为新鲜骨折,共涉及263个椎体,均行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行PVP术,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及功能活动评估.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 min,平均骨水泥填充量4.6 mL,平均住院时间6.5 d,16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52例患者术后疼痛部分缓解,无轻微缓解及不缓解患者,术后1周212例患者活动无明显困难,8例患者行走困难,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C形臂引导下经皮单侧椎弓入路椎体成形术,穿刺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地解除了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

    作者:吴岗;张勇;王金;陈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9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雅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土鳖虫对血瘀型腰痛患者疼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土鳖虫治疗血瘀症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血瘀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口服安慰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土鳖虫中药.以总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的观察指标,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作为疼痛的观察指标,以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性、红细胞电泳时间作为血流动力学的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综合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V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性、红细胞电泳时间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土鳖虫在治疗血瘀型腰痛患者时有显著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

    作者:金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品管圈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目的 对品管圈组成内容及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品管圈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未来的护理工作提出对应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工作的80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护士,试验组开展了品管圈活动,而对照组则为常规护士管理工作,对比两组护士在三个月后的职业倦怠程度,分析品管圈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中的护士整体职业倦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护士之间存在的差异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改善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问题,进而提高整体护理工作的效果,使护士可以在积极乐观的情绪下进行工作.

    作者:侯春香;郑蕾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根据病情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观察组)58例及单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心电图2 h STR>50% 比例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改善预后.

    作者:段秋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剂量乌司他丁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小剂量乌司他丁(UTI)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5年4月-2018年3月予以小剂量UTI干预(观察组)及常规干预(对照组)行介入手术治疗的ICVD老年患者各42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脑损伤指标差异;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认知功能水平差异.结果 ①术后3 d时,两组hs-CRP、IL-6、LPO、NSE、S100β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GSH-Px水平则较术前降低(P<0.05),且对照组变化幅度大于观察组(P<0.05).②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 d 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 d MMSE评分低于术前及术后3 d(P<0.05);③对照组MMSE评分变化趋势为术前>术后3 d>术后1 d(P<0.05);且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UTI应用于ICVD老年患者介入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认知功能,于患者术后康复有利.

    作者:郭大伟;孙怀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压疮护理小组在降低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在降低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80例高龄危重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0)以常规方式干预,观察组(n=90)以压疮护理小组干预,对两组的压疮发生情况、愈合情况、患者满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压疮完全愈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压疮护理小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有较好的预防及改善作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珊珊;沈晓红;王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细胞激酶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2例确诊AMI患者为一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血细胞、CK、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 AMI患者组白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MI患者组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AMI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MI患者的CK和C反应蛋白高出对照组.结论 白细胞计数与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对早期AMI患者的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医院临床营养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中选取80例作研究对象,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按护理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n=40)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就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之间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7 d,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陈巧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心血管、癌症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肝内胆管细胞恶性肿瘤,特点表现为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进展快.由于上述患者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如糖尿病等合并症,临床治疗困难.因此,实施多种疗法的综合治疗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成为现阶段肝癌疾病治疗关键.就近些年来老年人原发性肝癌治疗相关文献报道结合实际治疗情况进行以下总结,为后期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黄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康复护理合并曼陀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合并曼陀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曼陀罗合并药物与单独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01月-2018年02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阿立哌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合并曼陀罗加阿立哌唑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康复护理合并曼陀罗能明显改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合并阿立哌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当中有着显著疗效,尤其是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王红霞;吕萌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讨论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使用锥形束(CBCT)的具体价值和实际效果.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患者81例,科学合理使用CBCT影像系统,对老年患者上、下颌骨内多个牙平面进行重建,并且开展曲面体层图像,获得准确数据.分析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对81例患者进行微创种植牙,共植入96枚种植体,植入4.5 mm 37枚,5.0 mm 11枚,10.0 mm 39枚,13.0 mm 9枚,无患者术后出现上颌窦炎,5例患者出现面部局部软组织肿痛,3例鼻腔间歇性出血,持续服用抗生素5-7天,全部康复.对种植后96枚种植体进行CBCT检查,术后上颌窦窦底提升高度1.65-3.62 mm.CBCT检查发现患者上颌窦有新骨质生成,且种植体附近平均新生骨量为2.40 mm,腭侧点2.17 mm,近中位点2.45 mm,远中位点2.33 mm.所有患者治疗后,二期骨结合良好,CBCT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良好完成二期修复.所有患者软组织健康,骨结合良好,随访期种植体成功率94.79%(91/96).结论 通过CBCT辅助,可以较好地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术,并为术后随访提供分析条件.

    作者:齐建华;赵彦霞;段常春;刘志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对吞咽障碍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吞咽障碍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存并出院的吞咽障碍患儿共116例,依照出院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出院后常规指导与定期入院复查,记录复查结果中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定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出院后6个月随访干预,记录干预过程中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并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两组患儿进行SAS、SDS评分,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6个月的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生误吸4例、感染7例、死亡0例,共计7例不良事件,对照组患儿发生误吸7例、感染10例、死亡1例,共计18例不良事件,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四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四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降低吞咽障碍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毛闪;王慧君;高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取46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心脏衰竭、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Landolt环视力表在民航工作中的再认识

    Landolt环视力表是民航眼科工作中的重要检查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应聘者拿着外院的E视力表检查出来的视力单或验光单来进行对比,结果往往会有些出入.针对二者可能产生不同结果来探讨Landolt环视力表的设计特点.这将有利于对Landolt环视力表的科学理解,使之更好的应用于眼科临床和科研等.

    作者:彭鹏;蒙昌亮;徐静;张亚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在高血脂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取收治的高血脂患者60例,采用电脑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组间护理前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服药依从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血脂异常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临床在高血脂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血脂改善水平及服药依从率,降低血脂异常率.

    作者:陈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眼科手术患者实施安抚和触摸护理对其应激状况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实验主要探讨安抚和触摸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对60例收治的行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安抚与触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感知程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我感知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抚与触摸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丽萍;宗淑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比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情绪状态及总体健康情况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4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显著高于比较组39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建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症共12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出院后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AD)评定其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定其心理状况,以总分作为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QOL-AD量表、SCL-90量表评分总分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OL-AD量表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量表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可提升AD患者生活质量,稳定其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