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接台手术环境表面质量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刘明霜;孙彩云;王燕

关键词:接台手术, 环境表面,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摘要:目的 以保洁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手术室接台手术环境表面质量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有效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选取手术间116次接台手术环境表面处理后进行细菌菌落数指标监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监测58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处理方法;而研究组采取综合处理方法.结果 研究组环境表面细菌菌落数指标监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相关措施,有效的提高手术室保洁员工作质量,提高手术室接台手术环境表面质量控制,较低手术感染率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护士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循证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康复指标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46例(93.88%),优于对照组34例(69.39%),(χ2=20.002,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用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6.124、5.054、5.510,P<0.05).结论 护士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循证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症状改善.

    作者:刘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预处理后静脉溶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0.3 g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为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前给予拜阿司匹林0.3 g口服.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服阿司匹林0.3 g预处理后给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良好,同时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曲典;李文娣;李兰凤;付博;张雪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口服药流程管理在初治结核病患者标化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初治结核病患者中加强口服药流程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164例初治结核病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给药,观察组患者在该给药基础上实施口服药的流程管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口服药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规律服药率达到97.56%;对照组规律服药率为87.80%,观察组的规律服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药流程管理总满意率98.78%,对照组的总满意率84.15%.两组的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结核病患者的标准化治疗中通过实施口服药的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常东岳;郑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临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临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1w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治疗6个月、1年观察组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结论 临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提升患者视力水平,又能减轻黄斑水肿,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侯锐;隋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探讨教育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康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健康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在治疗脑瘫儿童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帮助患儿快速康复.方法 选收治的80例脑瘫儿童,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教育指导,实验组以此为基础另结合有家庭康复方法进行干预.完成三个治疗阶段后通过问卷调查及评分高低,分别从两组治疗效果、家属特质应对方式(TCSQ)、患儿功能区评分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教育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对脑瘫儿童康复的具体影响.结果 分三个阶段完成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97.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教育指导与家庭康复相结合方式,在帮助脑瘫儿童康复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刘西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VAS)、血沉(ESR)水平、脊柱后凸角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均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延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收治的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66髋)作为分析对象,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的效果.结果 患者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有起到改善髋关节功能的效果,与治疗前髋功能评分对比,发现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个优良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真性小眼球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治疗

    目的 探讨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15例(18眼)诊断为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例(1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前部玻切术,一月后行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8例(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前部玻切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A组视力提高者9眼,视力无变化一眼,眼压稳定在10~20 mmHg;B组视力提高者6眼,视力无变化一眼,视力下降一眼,6眼眼压在10~18 mmHg,2眼高眼压,1眼脉络膜渗漏,两周后恢复.结论 对于处理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患者摘除晶状体后不宜过早植入人工晶体.

    作者:孙敬文;马新立;郝静;陈章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与普通留置针应用对血管的损伤对比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与普通留置针应用对血管的损伤对比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均行氟尿嘧啶化疗,按照生理盐水加氟尿嘧啶通过自注化疗泵持续泵46 h,以每小时6 mL/min的速度泵入的化疗方案,根据化疗期间不同给药途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传统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PICC置管,传统组应用普通留置针,行此方案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异常率是2.4%,传统组是14.3%,观察组低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损伤率是14.3%,传统组是40.5%,观察组低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的应用价值高于普通留置针,可明显降低导管异常情况发生率及血管损伤率.

    作者:林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放射化学同步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单纯放射治疗、放射化学同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15单纯采用放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15例采用放射化学同步治疗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化学治疗,可增强疗效,阻滞癌性组织生长,且同步放化疗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高忠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0例.一组患者单纯使用阿维A治疗,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即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寻常型银屑病,采用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以及PASI评分,且安全性高.

    作者:候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产妇,对其实施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20例,其中优67例,占55.83%;良50例,占41.66%;差3例,占2.50%.总优良率为97.50%.其中差3例(1例术前母亲病故,1例夫妻不和,1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无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 加强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可提高优良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民用航空人员低语音耳语与纯音听阈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我国民用航空人员耳语超标的情况,以提高对耳语检查结果的分析能力,提高航空医学鉴定水平.方法 对耳语超标的民用航空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分析比较受检者的发病急缓情况、实际耳语距离、语频纯音听阈和各频率纯音听阈,总结耳语超标的特点、纯音听阈的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结果 19例耳语超标的民用航空人员中,共计耳语超标耳31侧.其中,单耳患者7例(36.8%),双耳患者12例(63.2%),发病均以慢性发病为主.实际耳语距离与标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单耳患者和双耳患者的语频听阈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患者的听力下降以2 kHz-6 kHz为主,达中度聋水平.结论 低语音耳语检查结果具有很高可信度,耳语超标的民用航空人员的纯音听阈均明显提高.

    作者:赵功伟;尹海英;于超;杨秀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对30例COPD采取心理护理,无创呼吸机治疗,胸部物理治疗等,观察记录护理前后R、HR、PH、SPO2、PaCO2和PaO2、等指标变化.结果 3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护理前后R、HR、pH、SPO2、PaCO2和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加上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相关呼吸功能指标,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青霉素G组和头孢噻肟钠组各36例,另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36例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抗生素治疗的患儿肠道菌群数同参照组比较均受到相应影响,当中双歧杆菌、肠球菌和真杆菌等益生菌都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应用青霉素G和头孢噻肟钠抗生素总体效果差异不大,尽管头孢噻肟钠对肠杆菌更具敏感性,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两类抗生素并无显著差别,故从抗生素应用原则和经济原因考虑,青霉素还是更为值得推广.

    作者:陈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核医学影像鉴别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松动

    目的 分析核医学影像鉴别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松动价值.方法 对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因置换部位出现疼痛等症状后复查并进行手术治疗的对象104例.均进行X线、SPECT/CT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SPECT/CT对感染、内外失稳、前后失稳、混合失稳、失稳合计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松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NIHS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评定.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相对而言,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徐绍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方法 选取6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31例给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30例单纯对症治疗.对比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近期总稳定率达35.5%,显著优于观察组,疗效确切.

    作者:刘羿妍;初少光;周璐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在胃肠道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与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加强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包括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计划、护理执行、护理检查和护理整改等,评价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120例,患者满意率为84.17%,观察组为99.16%;围手术期护理缺陷发生率:对照组16例,占13.33%;观察组4例,占3.33%,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强胃肠道疾病PDCA循环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围手术期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

    作者:豆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其机制分析

    目的 分析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后进行血25-(OH)D3浓度检测,血清IGF-1、IR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GF-1(135.86±15.74)ng/mL、25-(OH)D3浓度(19.45±2.35)nmol/L、QUICKI(0.12±0.05)低于对照组,HOMA-IR(8.45±2.65)、FI(39.48±5.62)U/mL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HO-MA-IR、FI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性,QUICKI、IGF-1与25-(OH)D3浓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IR的主要原因为维生素D缺乏,同时IGF减少,还可引起维生素D缺乏.

    作者:周文静;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