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敦艇;孙国良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导管引流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诊治的8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抗结核、保肝等病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拔管时间以及导管脱落、置管后疼痛、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75.73±8.72)%高于对照组(63.45±5.43)%,拔管时间(8.16±1.47)d、总并发症发生率23.81%低于对照组(10.36±2.68)d、5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导管引流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拔管时间,可预防置管相关性并发症.
作者:籍亚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58例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传统护理流程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如厕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8.2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81.0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加快患者康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付文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4-0 VICRYL Plus缝线加强缝合颈部吻合口预防吻合口瘘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4月217例食管癌切除患者临床资料,A组113例在吻合器完成后使用4-0 VICRYL Plus缝线全层间断缝合加强颈部吻合口,针距约3~5 mm.B组104例未采用加强缝合.术后均常规放置胸管、胃管、鼻肠管等,颈部切口(吻合口旁)引流管等.结果 确诊为术后吻合口瘘19例,A组3例,B组16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瘘的患者均保守治疗痊愈或好转.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发生吻合口瘘和术后返流的概率低于B组(P =0.001).结论 4-0 VICRYL Plus缝线加强缝合颈部吻合口预防吻合口瘘在食管癌切除术中能有效降低发生吻合口瘘和术后返流的概率.
作者:杨峥;樊卫;郑羽;杨兆东;朱晓明;赵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ETV)联合阿德福韦酯胶囊(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CHB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12周、24周、48周血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HBeAg转阴率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四个时间点HBV 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8周后耐药基因变异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 (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48周后HBeAg阳性患者转阴率分别是54.8%和51.6%,四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V联合ADV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的CHB患者,具有良好的病毒应答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勇军;杨茹;康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收治的20例胫骨远端骨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通过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后,平均愈合用时为4.4个月,且患者治疗后患肢以及踝关节功能良好,并无发热、感染等症状出现.结论 胫骨远端骨不连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作者:刘自强;李京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就诊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10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内尿蛋白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时,运用前列地尔治疗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罗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发生献血反应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5%(361/34 416),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占总反应人次的比率为79.22%(286/361),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占总反应人次比率为20.78%(75/361);重复献血者发生轻度献血反应的比例较高为80%(60/75),中、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0%(15/75)较低,引起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不同因素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8.2643,P<0.05).结论 重视重复献血者的宣教工作,加强征询与体检,改善献血环境,强化采血人员的采血技能和服务意识,以减少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作者:王雪梅;赵宏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对小儿髓母细胞瘤的患者采用以显微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将在2012年1月~ 2014年1月采取手术未全切除术以及术后进行全神经轴放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4例),将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手术全切除术以及术后进行全神经轴放射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复发率、5年的生存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17%);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33.33%),同时观察组的5年生存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7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全切除术以及术后进行全神经轴放射的方法对小儿髓母细胞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的复发率较低,生存率较高.
作者:冯书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82例2013年3月~2015年9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下肢静脉进行X线造影和CDFI超声检查,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为94.44%,与X线造影诊断无差异,P>0.05.CDFI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98.44%.股静脉有反流情况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达72.22%,明显高于无反流患者的27.78%,P<0.05.结论 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7月~2014年3月治疗的68例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41~72岁,平均62.3岁,分为两组:A组为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下使用磨钻行腰椎神经根管扩大减压,B组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切除小关节突扩大神经根管、切除椎间盘、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A组36例,B组32例.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VAS评分(术后24、48、72 h),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上,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VAS评分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患者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术后3、6、12月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6月时A组优于B组(P<0.05),12月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曾顺福;朱献忠;尹志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脑梗塞患者应用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脑梗赛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应用银杏达莫予以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之上,并用奥扎格雷静滴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分析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治疗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应用银杏达莫并用奥扎格雷静滴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关标;崔玉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在慢性结核包裹性脓胸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 选择治疗的30例慢性结核性包裹性脓胸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不愿意接受手术的10例患者,观察组为接受手术的20例患者.对对照组(10例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进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0.0%),组间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对慢性结核包裹性脓胸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因此,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手术方法.
作者:赵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估手卫生质量及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对33个病区临床医师及护士开展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随机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提问、手部平板按压法采样,干预期间同时收集手消液使用量变化,对干预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卫生知识合格率从干预前的50.00%提升至干预后的73.3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手培养合格率从干预前的65.31%提升至干预后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5,P<0.01);手消液使用量明显提升.结论 进行综合干预后手卫生质量提升效果明显.
作者:高操;周欣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组织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LVEF与MAD的相关性,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方法 选择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25例及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比较.选择组织多普勒超声对心切面的心尖四腔进行存图.利用TMAD软件进行MAD的运动曲线测量.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LVEF及PFR分数.结果 观察组PFR、MAD低于对照组(P均<0.05);LVEF与MAD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可以准确、方便地评价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进而证实LVEF与MA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黄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将7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3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特布他林治疗(对照组),另一组联合采用特布他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困难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呼吸困难分级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特布他林可使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气指标得到改善,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谭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纳入研究范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命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顺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讨论头颅超声与MRI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儿科录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受试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组和MRI组各60例患者,将所有早产儿在出生后第7天和第10天行头颅超声和头颅MRI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意义以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早产儿头颅MRI对在诊断早产儿颅脑损伤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优于超声检查,同时在判断预后方面的准确性也强于超声检查.结论 早产儿头颅MRI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优于超声检查,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以及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朱功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临床实践课题研究,重点探讨分析机械通气用于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近两年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当中选取了118例,包括对照组58例,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58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60例急诊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法下的观察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可大幅度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潘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对于剖宫产后患者出现子宫切口憩室,对其采用阴式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 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剖宫产后出现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接着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一般组23例与干预组23例,一般组患者采阴式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阴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疗效及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一般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等均多于干预组,P< 0.05.一般组患者术后显效为69.57%,干预组为91.30%,干预组较高,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采用阴式手术治疗,患者疗效较好,且相较于宫腔镜手术,患者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较少.
作者:任威;郭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相关因素,脐带绕颈与羊水性状、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关系.方法 分析分娩后证实有脐带绕颈孕产妇179例临床资料.结果 脐带绕颈发生率随孕周增加升高,脐带长度大于70 cm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升高;脐带绕颈可引起胎心异常改变,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加羊水污染程度及新生儿窒息率升高,但并不增加剖宫产率.结论 脐带绕颈可导致监护胎心异常改变,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升高,超声检查可协助产前诊断,对于有可能脐带绕颈孕产妇加强胎心监护,据胎心及产程情况果断积极处理,争取做到既不增加手术产率,又能保障新生儿安全.
作者:徐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