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

曹成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剜除术, 前列腺增生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收治的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方法分析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的部位、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实验研究中共有患者45例,其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有34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症状的患者有11例,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运用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对患者出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及早的给予针对性处理,避免对患者治疗造成影响,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

    作者:赵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 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吴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院前序贯评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院前序贯评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平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采用院前序贯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并发症与死亡率分别为6.25%、6.25%,低于对照组25.00%、31.25%( P<0.05)。结论院前序贯病情评估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保证急救质量。

    作者:刘芬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无缝隙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把17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5例。干预组进行自医院到社区的无缝隙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并在干预的前、后1、3、6、12个月的时间节点上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MLHFQ得分比较无差异,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ML-HFQ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47%;对照组为88.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管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沈晓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2013年7月在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压疮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王力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住院的14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3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对照组行协同护理,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自护需求、健康偏离性自护需求及自我护理行为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一般性自护需求、健康偏离性自护需求及自我护理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协同护理有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药物性肝损伤病人155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病人临床特征、致病药物进行分析,为药物性肝损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过去2年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人75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统计分析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的致病药物是中草药、中成药,其比例为40%,其它致病药物按致病率高低依次为抗生素、抗肿瘤和抗结核以及抗心血管病药物。在临床类型上,多的是肝细胞损伤,然后依次是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年龄、性别等与药物性肝损伤间没有明显联系。结论在临床药物中,中草药、中成药以及抗生素等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降低患者肝功能,危及患者安全,需要加以重视,做好相关药物使用的控制。

    作者:仲育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用于临床分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显著改善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马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TAPP术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TAPP术式在临床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总结自开展31例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全部应用TAPP术式,总结术式选择及操作要点。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TAPP术式简单易学,恢复快,疗效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小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探究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4例原发性三叉痛经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 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10%、4.76%,71.43%、21.4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过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均可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加巴喷丁的疗效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杨银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其中泮托拉唑组30例,奥美拉唑组26例,仔细记录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泮托拉唑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为(1.8±0.6)天,(185.4±12.7)mL,奥美拉唑组为(2.7±0.9)天,(257.8±18.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应用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相当,但泮托拉唑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潘大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模式与护理垂直绩效管理分析

    目的:探究护理垂直管理下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护士分为3个层级,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不同层级护士对不同级别的患者进行管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与管理前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王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横纹肌溶解症3例报告

    横纹肌溶解症( rhabomyolysis 简称RM)是一个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横纹肌细胞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痛、肌红蛋白尿、血清CK增高。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有时病情凶险可危及生命。肌红蛋白尿通常作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同义词,肌红蛋白尿肯定由横纹肌溶解症所致,但横纹肌溶解症并不一定引起肉眼所见的肌红蛋白尿症[1]。在进修期间遇到3例RM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云;蔡胤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举措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治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患64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病患。对照组32例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32例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患护理前后效果进行对比,以此作为评判综合护理举措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效果的评判依据。结果两组不同治疗方法都取得非常理想护理效果,但是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举措,在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实验组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举措,收效良好,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边红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48 h内进行急诊手术的66例患者分在观察组,48 h后进行手术的36例患者分在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为96.97%、13.5%,48 h后手术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97.22%、10.5%,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临床症状及疾病类型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外科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

    作者:施岸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磨牙(MO/DO)根管治疗后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前磨牙( MO/DO)根管治疗后冠修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8例患有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前磨牙( MO/DO ),随机分成两组,根管治疗后分别给与复合树脂充填和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3年,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复合树脂充填组患牙成功率为71.8%,烤瓷冠修复组患牙成功率为96.8%。结论烤瓷冠修复能避免永久充填物脱落和牙折断,提高了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的保存率。

    作者:赵云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醒脑静注射液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缩短发热、神经症状消退时间,从而促进疗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奈唑胺与厄他培南治疗中度糖尿病足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标准剂量和超治疗剂量对Q-T间期延长的影响。方法对60例利奈唑胺标准剂量治疗(600毫克,每12小时静点)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并观察Q-T间期的变化,并与50例利奈唑胺超治疗剂量(1200 mg,每12 h静点)及60例未应用利奈唑胺健康人员对比,以研究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Q-T间期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利奈唑胺标准剂量治疗组及利奈唑胺超治疗剂量组的平均Q-T间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利奈唑胺标准剂量治疗组及利奈唑胺超治疗剂量组的平均Q-T间期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奈唑胺治疗组Q-T间期较对照组延长,使用利奈唑胺时注意监测心电图。

    作者:张瑞;曹晓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西利宾胺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西利宾胺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所导致的肝损害患者21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 n=105)和对照组( n=10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肝泰乐预防,观察组则给予西利宾胺预防,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6.67%,对照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19.05%,观察组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断化疗发生率3.81%,调整化疗方案发生率0.95%,对照组中断化疗发生率14.29%,调整化疗方案发生率9.52%,观察组中断化疗及调整化疗方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利宾胺是一种优秀的保肝药物,可用于对抗抗结核治疗带来的肝损害,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张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采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共6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其肌酐,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41.9%显著高于对照组0%,经χ2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32.8980,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值(44.32±11.84)μg/mL高于对照组(9.85±4.78)μg/mL,经χ2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68,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马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