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生;王洪生;洪佳璇;冯丙江;赵林
目的:探究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84例原发性三叉痛经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 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10%、4.76%,71.43%、21.42%,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过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均可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加巴喷丁的疗效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杨银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筛查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3.5~2015.5体检的高危人群100人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分析低剂量扫描在图像质量与诊断上与常规剂量之间的差异,并经过临床手术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期。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筛查出结节性病变者47例(47%),其中早期肺癌者13例,并经病理证实,余者进行观察随访。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进行早期肺癌筛查及复查随访中既满足了图像诊断要求又能降低X线的辐射量,有助于肺癌患者早期治疗,且可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筛查。
作者:刘芳芳;王端福;黄文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共6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其肌酐,分析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41.9%显著高于对照组0%,经χ2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32.8980,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值(44.32±11.84)μg/mL高于对照组(9.85±4.78)μg/mL,经χ2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68,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马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100 A4与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4例胃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S100 A4与MMP-2的表达;比较两种物质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癌旁正常组织,S100A4和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6%,而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100 A4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无关( P>0.05),而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MMP-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 P>0.05),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法分析S100 A4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 r=0.46, P<0.05)。结论 S100 A4与MMP-2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具有协同促进作用,检测S100 A4与MMP-2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和化学治疗的靶点。
作者:邵志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对于心脏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调查对象采用就诊的房间隔缺损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手术证实为房间隔缺损,所有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术前诊断,观察指标为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数目、形态以及长度等,并且观察诊断的符合率。结果38例房间隔缺损患儿中共有40处缺损,其中40处缺损有Ⅰ孔型12例、Ⅱ孔型26例、静脉窦型3例,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右室扩大。12例Ⅰ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缺损大小为19 mm ~34 mm,且均未见闭合。诊断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符合率为92.31%。结论多普勒超声在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确立诊断。
作者:李冬梅;马笮;张卓;杨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磨牙( MO/DO)根管治疗后冠修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8例患有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前磨牙( MO/DO ),随机分成两组,根管治疗后分别给与复合树脂充填和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3年,比较两组成功率。结果复合树脂充填组患牙成功率为71.8%,烤瓷冠修复组患牙成功率为96.8%。结论烤瓷冠修复能避免永久充填物脱落和牙折断,提高了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的保存率。
作者:赵云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顶端清创、内口切除联合开窗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肛肠科72例高位肛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挂线疗法治疗,观察组行顶端清创、内口切除联合开窗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1)对照组、观察组均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94.44%,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2)但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7.6±1.8)d、创面愈合时间(21.6±3.4) d、术后并发症率11.11%分别较对照组(11.7±2.2) d、(25.4±3.1) d、30.56%低,均差异显著( P<0.05)。结论顶端清创、内口切除联合开窗引流术是临床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术式,和传统切开挂线疗效接近,且还具有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综合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显著改善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马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举措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治采取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患64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病患。对照组32例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32例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病患护理前后效果进行对比,以此作为评判综合护理举措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效果的评判依据。结果两组不同治疗方法都取得非常理想护理效果,但是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举措,在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实验组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举措,收效良好,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边红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临床治疗的108例强迫症患者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予以舍曲林药物治疗,为观察组予以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Yale-Bocs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46/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38/54),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孟宪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肝素钠不同的注射方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疼痛及皮下淤血的程度,寻找佳的注射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冠心病PCI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试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的注射法。观察皮下出血的次数及面积,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试验组出血次数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改进的皮下注射方法,可显著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率及疼痛程度。
作者: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其中泮托拉唑组30例,奥美拉唑组26例,仔细记录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泮托拉唑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为(1.8±0.6)天,(185.4±12.7)mL,奥美拉唑组为(2.7±0.9)天,(257.8±18.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应用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相当,但泮托拉唑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作者:潘大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的平均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尿蛋白含量为(56.32±7.32)mg/L,阳性率为18.3%(11/60),对照组未检出尿蛋白;观察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26.34±5.53)mg/L,阳性率为53.3%(32/60),对照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12.74±3.41)mg/L,阳性率为16.7%(10/6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平均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病程增加,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阳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更为敏感,因此较尿蛋白检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症治疗的同时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缩短发热、神经症状消退时间,从而促进疗效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病人临床特征、致病药物进行分析,为药物性肝损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过去2年间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人75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统计分析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的致病药物是中草药、中成药,其比例为40%,其它致病药物按致病率高低依次为抗生素、抗肿瘤和抗结核以及抗心血管病药物。在临床类型上,多的是肝细胞损伤,然后依次是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年龄、性别等与药物性肝损伤间没有明显联系。结论在临床药物中,中草药、中成药以及抗生素等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降低患者肝功能,危及患者安全,需要加以重视,做好相关药物使用的控制。
作者:仲育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方法把17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5例。干预组进行自医院到社区的无缝隙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并在干预的前、后1、3、6、12个月的时间节点上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MLHFQ得分比较无差异,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ML-HFQ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47%;对照组为88.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管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沈晓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横纹肌溶解症( rhabomyolysis 简称RM)是一个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广泛横纹肌细胞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痛、肌红蛋白尿、血清CK增高。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有时病情凶险可危及生命。肌红蛋白尿通常作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同义词,肌红蛋白尿肯定由横纹肌溶解症所致,但横纹肌溶解症并不一定引起肉眼所见的肌红蛋白尿症[1]。在进修期间遇到3例RM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陈洪云;蔡胤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 EPO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retinal ischema-reperfusion,RIR)的保护作用。方法以24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8只。 A组大鼠为正常健康大鼠;B、C两组大鼠均为经前房灌注加压法制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建模后B组不作任何处理,C组同时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三组大鼠3 d后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统计各组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细胞凋亡指数( Apotosis index ,AI)和视网膜神经元中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72,HSP72)的表达。结果 A组大鼠未见视网膜凋亡细胞,视网膜神经元中HSP表达微弱,视网膜细胞结构正常,排列整齐。缺血再灌注1 d后, B、C组AI值和HSP表达显著升高( P<0.05);缺血再灌注后3 d,C组AI值(13.66±0.84)显著低于B组(36.52±2.54),HSP表达(0.432±0.038)显著高于B组(0.203±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均有明显改变, C组变化较B组轻微。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视网膜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包赫;孙丹宇;姜仕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收治的79例上皮内瘤变高级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活检诊断,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进行对照,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胃镜活检发现26例早期胃癌、51例进展期胃癌;病理切片检查发现27例早期胃癌、52例进展期胃癌。胃镜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上皮内瘤变高级别准确率良好,漏误诊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选2013年7月在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压疮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治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王力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