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CT灌注及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

李强;姜华;潘洪良;梁爽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脑血管痉挛
摘要:目的:探讨64排CT脑血流灌注( CTP)联合CT脑血管成像( CTA)在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7例,通过64排螺旋CTP及CTA检查,检出脑动脉瘤,同时以灌注参数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中37例患者,CTA检出动脉瘤35例38个,CTP联合CTA检查,共检出血管痉挛23例,出血后急性期(3天),检出血管痉挛5例,其余为出血后4~10天检出,其中有7例轻度脑血管痉挛,8例患者为中度脑血管痉挛,8例显示为重度脑血管痉挛,未检出血管痉挛14例中,发生局部脑低灌注者6例。结论 CTA联合CTP检查不仅能够诊断SAH原因,并能同时显示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情况,有助于对SAH患者预后的判断,同时给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T组和D组。 T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于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和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羟考酮0.1 mg/kg静脉推注;D组于手术结束前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推注。分别记录术后2 h、4 h、8 h、12 h、24 h患者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 T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而Ramsay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别,T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D组,镇痛满意率高于D组。结论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术后镇痛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郝晓燕;韩利平;高守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亚低温治疗仪在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在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实验组:选取急性重度中暑患者22例,采用在药物降温的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总结其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物理及药物降温方法,比较其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正确使用亚低温治疗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降低急性重度中暑患者体温,减轻脑水肿,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仇亚琴;邱亚云;丁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09-2015年营口市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谱与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分析2009年10月~2015年12月营口市发热伴出疹( RFIs)的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28例病例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PCR)和病毒分离开展麻疹病毒等6病原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例样本中检出156例RFIs病原体阳性标本,阳性率为68.42%。病原谱构成前3位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年龄组感染的病原谱构成不同,病原体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营口市发热伴出疹症候群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季节性不明显,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本地RFIs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加速肠道病毒疫苗的研制,积极推行水痘、麻疹等疫苗的接种是控制RFIs发病的主要措施。监测重点放在学生人群。

    作者:刘光远;肖岩;吴可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为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改革组,各为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与健康指导,后组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75.93%,后组较高(90.74%),P<0.05。对照组满意度低于改革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在其入院时做好全面病情评估,遵医嘱做好各项基础检查,医生基本了解病人情况后常规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其疾病发展现状,制定治疗计划,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患者疾病治疗进展较好且满意度较高。

    作者:钱玫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冬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表现,根据临床现实病案资料,判断支气管肺泡灌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18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67%,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可以提升优化临床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服务,从本质上提高治疗效率、效果,满足临床医疗需求。

    作者:顾文东;吕卫兵;赵勤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生儿先天性脐膨出急诊手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脐膨出修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对近一年外科收治的22例的先天性脐膨出的新生儿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2例患者术前均给予胃肠道减压,开放静脉,采用七氟烷诱导和维持。结果22例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手术顺利完成。13例小脐膨出患儿术毕拔除气管导管,9例巨大脐膨出患儿延迟拔管,存活20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脐膨出急诊手术只要加强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庄萍;郭晋莹;马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影像学指标在股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本研究前瞻性的分析股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 FAI)的影像学表现,探寻FAI诊断及分型的相关影像学指标,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以期有助于术前对手术方案制定。方法对20例拟诊的FAI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指标如下:从股骨头异常突起、股骨颈a角、髋臼缘软骨增生硬化。结果20例患者中,共有20个髋关节诊断为FAI,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股骨颈a角的范围为31.3~69.1,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43.55°。股骨头异常突起位于股骨头颈连接处前部或前上部,共11例,占55%,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52.69°;髋臼边缘软骨增生6例,占30%,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39.8°;股骨头颈连接处前部或前上部骨质异常突起与髋臼边缘软骨增生并存3例,占15%,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38.9°。结论 CT诊断指标即股骨头异常突起、a角、髋臼缘软骨增生硬化有助于FAI的诊断、分型及术前病情程度评估,并指导术式选择。

    作者:李志奎;李宏;张晶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全程护理干预防范阑尾炎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阑尾手术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76%,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94%,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3.53%,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1.18%,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切除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曹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II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II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或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共收治II型糖尿病患者96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分两组(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两组均将二甲双胍作为基本治疗药物,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岛素,而对照组加用磺脲类药物。结果在空腹血糖( FPG)与餐后2 h血糖(P2hPG)比较中,研究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在糖化血红蛋白(GHb)比较中,研究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08%,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 II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治疗( LASIK)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治疗的208例患者,共400只患眼,按照患者的近视程度分为两组,即低中度近视组(272只眼)≤-6.00D及高度近视组(128只眼)>-6.00D,所有患者均接受准分子激光治疗,术后观察两组间的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裸眼视力及近视度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同时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发现低中度近视眼组中视力及屈光度改善情况显著好于高度近视眼组( P<0.05),且所有患者术后较少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近视患者采取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少,而且对低中度近视眼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侯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进展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护理进展及防止并发症所采取的护理措施[1]。通过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可提高介入诊治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使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

    作者:牛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品管圈对提高昏迷病人留置胃管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昏迷病人安置胃管时因各种因素导致成功率很低,一次性成功率更低。通过全员参与品管圈质量管理,纠正昏迷病人安置胃管时的不良因素,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质量。方法科室通过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分析工具,查找失败因素,全员参与质量分析,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技术培训。结果昏迷病人安置胃管成功率从78%提高到了90%。结论品管圈活动大大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减轻病人痛苦,满足病人需要,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刘翠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子宫肌瘤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中使用缩宫素局部肌注,B组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600 ug阴道上药,且术中使用缩宫素局部肌肉注射。结果两组均能完整剔除子宫肌瘤,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A组( 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前米索前列醇阴道上药同时术中使用缩宫素局部注射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叶海琼;鲁照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氨甲环酸的不同应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的不同应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行全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分为A组50例关节置换前1 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B组50例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结果两组在术中的失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比较术后的出血量、输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此药物安全有效,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作者:易东升;鞠盈洁;林琳;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后的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病案资料,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32例,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辅助呼吸后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为2例,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症临床副作用少、效果显著,有助于原有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作者:秦超;刘叶文;胡敏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临床用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急性发作期间的临床用药方法和用药效果。方法随机从收治的急性发作期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168例进行研究,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42例,经硝酸甘油治疗)、B组(42例,经心痛定治疗)、C组(42例,经安定治疗)和D组(42例,经亚硝酸异戊酯),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2.86%、97.62%和90.4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3%、19.05%、23.81%和28.57%,组间比较,两两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期,采用硝酸甘油、心痛定、安定和亚硝酸异戊酯等药物治疗均可取得显著效果,是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牟春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采用利福平药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利福喷丁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痰检转阴的例数为34例,占比87.71%,对照组痰检转阴的例数为29例,占比74.3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38例,占比97.43%,总有效例数为30例,占比76.9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利福喷丁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较好,药物副作用较低。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初步研究

    目的:探究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观察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护理结果。方法择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行经鼻蝶入路切除手术的垂体瘤病患16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治疗结果。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7.19±11.05)min,术中出血量为(47.66±8.62)mL,住院时间为(14.15±3.33)日,1例(6.25%)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6.25%)患者发生尿崩,在7~14日的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在显微镜下取鼻蝶为入路为患者切除垂体瘤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可谓是安全有效。

    作者:辛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思密达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思密达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1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9),观察组给予患儿思密达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锡类散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有32例,有效例数有7例,总有效率为90.48%,而对照组显效例数有8例,有效例数有21例,总有效率为74.36%,所以采取思密达治疗的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思密达治疗小儿口腔溃疡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具有抗酸、止血以及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值得成为临床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首选药物。

    作者:马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