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冯家丰;刘进
目的:观察辛芷滴鼻液治疗慢性鼻-鼻窦炎( 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伴或不伴息肉( CRSwNP or, CRSsN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诊治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辛芷滴鼻液组,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罗红霉素治疗;辛芷滴鼻液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辛芷滴鼻液滴鼻每鼻3滴,1日3次;每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16周分别给予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 SNOT-20)评分。结果对照组及辛芷滴鼻液组VAS评分及SNOT-20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辛芷滴鼻液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芷滴鼻液对慢性鼻-鼻窦炎有治疗作用。
作者:王萍;刘光斌;代得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创伤患者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减轻术后疼痛,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综述了疼痛的机制、疼痛的评估,并总结了疼痛的护理干预工作:术前评估与教育、心理护理、镇痛药护理、超前镇痛、替代疗法和平静镇痛等。
作者:吴庆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小儿腹部肿块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治疗的小儿腹部肿块患者78例,通过分析手术、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治疗,总结小儿腹部肿块的声像图特征、肿块鉴别要点。结果非肿瘤性肿块31例,占比39.7%,47例肿瘤患者,占比为60.3%。其中,43例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结构与病理资料对比,正确率79.6%;与手术对照,定位准确率92.3%;12例患者诊断不明确,3例误诊。结论超声检查对于检查小儿腹部肿块大小、部位、性质及与相邻脏器关系,是否出现转移灶、并发症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何莉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病理结合对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0例行阴道镜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阴道镜图像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宫颈炎症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轻度醋酸白色上皮、异常腺开口、点状血管。而宫颈癌前病变则以厚的醋酸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镶嵌、异形血管为主。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3.08%,两者之间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812,P=0.000)。结论利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做出RCI评分来分析宫颈病变,对提高宫颈CIN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颅脑外伤以后并发癫痫采取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患有颅脑外伤以后并发癫痫的患儿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苯妥英钠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三个月以后的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病人高,其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脑电图显示结果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颅脑外伤以后并发癫痫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使患儿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奉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2组患者疾病转归、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转归情况:48例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占77.42%,13例患者通过再次的手术康复出院,占20.97%,1例患者死亡,占1.61%,胃管拔除时间(天):3.7±0.6,肛门排气时间(天):1.9±0.4,住院时间(天):8.2±2.4,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结论对于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及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早日康复出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根据文献总结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策略,分析了目前老年胃癌的较为常见的外科治疗方式,以期探究老年胃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指导老年胃癌临床。处理好老年患者的合并症、防控并发症和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凤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13~16周妇女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患有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择取2014年02月~2014年08月妇产科接受产检及分娩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的88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妊娠13~16周时血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25-羟维生素D3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耐量测试1小时血糖异常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小于糖耐量测试1 h血糖正常的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13~16周时,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含量越低,患有糖尿病的风险越高;25-羟维生素D3含量低下可能与糖尿量测试后1小时血糖增高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陶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性别、体质量、治疗前ALT水平以及HBV DNA水平等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未获得HBV DNA阴转相比,获得HBV DNA阴转患者ALT水平高(t=3.182,P<0.05);HBV DNA水平低(t=2.828,P<0.05)。与未获得HBeAg-HBe血清学转换相比,获得HBeAg-HBe血清学转换患者ALT水平高( t=13.210,P<0.05);HBV DNA水平低( t=2.215,P<0.05)。与未获得IVR相比,获得IVR患者ALT水平高(t=3.215,P<0.05);HBV DNA水平低(t=2.984,P<0.05)。结论体质量低、ALT水平高以及HBV DNA水平低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对阿德福韦酯产生病毒学应答( IVR),对于体质量高患者可以增加给药剂量。
作者:陈小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品管圈活动前后100例次留置针正确冲封管为研究对象,了解品管圈活动前后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并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为75.0%较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94%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活动前,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74±0.65)天较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留置时间(3.95±0.55)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护士掌握正确的留置针方法,提高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还能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作者:孙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在后尿道狭窄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7例尿道狭窄病人,经腹会阴途径实施后尿道狭窄段切除,以自制改良克氏针引线缝合,将尿道两断端牢固吻合。结果7例病人手术顺利,5周后拔除导尿管,恢复自行排尿,随访18个月无反复。结论改良克氏针制作简便,用于7例病人后尿道端端吻合术,便于术者随意操作,吻合牢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赵文革;刘彪;孙健;鲁学军;周府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50例老年冠心病伴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收治的老年冠心病伴心率不齐50例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在给予患者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慢心律,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表现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大部分患者病情稳定,虽有部分患者出现例如呕吐等不良反应,但症状不强烈。对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显著,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老年冠心病伴心率不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确,且安全系数较高,适合临床心血管内科推广使用。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探讨早期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救治的6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8.2%、对照组6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观察组8.8%、对照组2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再出血发生率:观察组11.8%、对照组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地塞米松-脑脊液置换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SAH的方法,能明显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且无明显的药物毒副作用。
作者:吴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小板减少症(TC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进行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共55例,采用Logistic分析发生TCP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素清除指数( Kt/V)与TCP的发生呈独立的负相关性。结论 Kt/V值下降是TCP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郭博慧;李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常见中毒事件之一,解毒药在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时给药时机和剂量是解毒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收集近年国内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有关文献,对其在动物和人体的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运用其药物动力学规律可设计给药剂量,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解毒药及判断中毒患者组织中的药理效应、药效维持时间及毒副作用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解毒药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使其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减少毒副作用成为可能。
作者:刘扬;胡英华;丁国华;冯克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匹多莫得口服液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症状表现、体征变化以及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扁桃体肿大、肺内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对照组T细胞亚群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赖陈三;李丁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良性胃间质瘤的CT诊断要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6例良性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且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总结CT诊断要点。结果对26例良性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形态、生长方向、位置、强化方式、有无坏死、有转移等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肿瘤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早期血行转移是有效的恶性胃间质瘤的CT诊断要点。结论 CT对良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应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无痛肠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把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施药,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暂停、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几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在无痛肠镜麻醉中发挥了较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有效的降低肠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高效、安全、效果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范国忠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总结民航飞行员脂肪肝防治措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方法分析16例民航飞行员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脂肪肝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结果16例治愈后均放飞,停飞时间均在3个月以内,随访一年,均无其他临床症状出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各项常规检查显示肝功能、血脂、肝B超等均在正常范围内,16例飞行员体重均保持恒定,飞行耐力表现良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民航飞行员应严格调整饮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出现脂肪肝者应及时治疗和控制体重。
作者:林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手术治疗14例肾错构瘤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腰腹部疼痛病史就诊。术前检查均行彩超和CT检查,2例因有疑问行MRI检查。其中10例患者行患肾切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肿瘤剜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尿漏,延期痊愈后出院。随访8~48个月,无死亡病例,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彩超、CT及MRI是确诊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对于直径>4 cm的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并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作者:刘宗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