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护理现状与进展

吴庆群

关键词:术后, 疼痛, 护理干预, 研究进展
摘要:创伤患者手术后疼痛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减轻术后疼痛,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综述了疼痛的机制、疼痛的评估,并总结了疼痛的护理干预工作:术前评估与教育、心理护理、镇痛药护理、超前镇痛、替代疗法和平静镇痛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唐氏综合症筛查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唐氏综合症筛查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500例孕周在15~20周的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均250例。对照组由医护人员简单介绍筛选的方法及意义;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产妇的基本状况由专职护士进行每日记录。结果通过两组孕妇唐氏筛查率的比较可见,实验组产妇接受唐氏晒查率高于对照组(χ2=131.63,P<0.05);对两组对唐氏综合症的认识比较可得出实验组产妇对唐氏综合症的相关知识认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此可知医护人员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人们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在产前可及早发现并妥善处理,可显著减少唐氏患儿出生的概率。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救治及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针对儿童眼外伤患者进行救治以及护理的基本特点。方法选择收治的眼外伤儿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针对性的救治以及护理,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140例眼外伤患儿中,有85例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其余55例为非手术治疗。进行相应处理后,患儿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后,光感比例为1.43%,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2.86%;治疗后,视力水平达到0.30~1.00者比例为6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71%。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完成治疗后,有4例患儿产生角膜白斑,比例为2.86%,有6例患儿发生外伤性白内障,比例为4.29%,未发生其他并发症与后遗症。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儿童眼外伤较多,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救治与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儿视力,对于确保患儿眼部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霞;李海琴;陈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门诊抑郁症患者的脑电超慢涨落图分析

    目的:利用脑电超慢涨落图技术研究门诊抑郁症各年龄段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各导联熵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对患者各检测一次,分析神经递质、各导联熵值与正常值的差异和受年龄、性别的影响。结果各年龄段神经递质实测值间进行方差分析,发现DA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导联熵值与正常值对比发现在正常值范围内且偏高,随年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39~49岁,49~59岁组较其他年龄段高,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仅在T4导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段抑郁症患者的神经递质含量不同;抑郁症患者大脑有序性较差,右中颞大脑组织有序性和能量集中程度随年龄变化较大。

    作者:马文涛;吴银侠;王大刚;蒋帅;杨来启;魏敦宏;戴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糖皮质激素( CCs)不同给药途径(局部、小剂量全身、局部+小剂量全身)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临床观察,探讨临床治疗COPD中CCs的给药方法。方法将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在其它常规治疗一致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CCs治疗方案,A组(局部用药组):布地奈德雾化液,1 mL/次,2次/日;B 组(局部+全身治疗组):布地奈德雾化液,1 mL/次,2次/日联合泼尼松龙针剂20 mg静脉推注, Bid;C组(全身用药组):泼尼松龙针剂20 mg静脉推注,2次/日。连续治疗10 d,分别观察、比较治疗5 d与10 d后患者肺功能( FEV1及PEF)变化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5天后三组肺功能比较,A组与B组相当( P>0.05)、优于C组( P均<0.05);治疗10天后三组肺功能比较,B组与C组相当(P>0.05)、优于A组(P均<0.05);三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CCs局部+全身联合用药治疗COPD,能够迅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的佳方案。

    作者: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妊娠13~16周妇女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妊娠13~16周妇女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患有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择取2014年02月~2014年08月妇产科接受产检及分娩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的88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妊娠13~16周时血25-羟维生素D3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25-羟维生素D3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耐量测试1小时血糖异常患者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小于糖耐量测试1 h血糖正常的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13~16周时,患者血25-羟维生素D3含量越低,患有糖尿病的风险越高;25-羟维生素D3含量低下可能与糖尿量测试后1小时血糖增高具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陶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α骨化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控制PTH的应用疗效

    目的:观察α骨化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降甲状旁腺素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治疗原发病并进行常规血液净化的基础上,使用α骨化醇控制PTH,每15天监测患者血液钙、磷水平,每月监测患者PTH水平,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磷有所下降血钙有所升高,三个月后患者血钙血磷有稳定控制,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月后PTH均存在明显下降趋势,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TH有明显改善,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α骨化醇可以有效控制PTH,调节钙、磷平衡。

    作者:曾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采取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64层螺旋CT诊断,同时采取常规冠脉造影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包括敏感度、特异性、诊断正确率等。结果经64层螺旋CT诊断后显示轻度、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依次为69.52%(73/105)、80.46%(70/87)、92.22%(166/180);而特异性依次为98.24%(588/595)、99.18%(608/613)、98.08%(510/520);正确率依次为94.43%(661/700)、96.86%(678/700)、96.57%(676/700);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良好,其中Kappa约为0.445。结论不同冠状动脉狭窄采取64层螺旋CT诊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特异性与正确率较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兴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0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提高临床医师对于小儿化脓性阑尾炎的全面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收治的860例阑尾炎患儿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其中15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50例均行手术治疗,行传统开腹手术62例,腹腔镜手术88例,腹腔镜中转开腹2例,术后阑尾标本行病理检查:化脓性阑尾炎150例,平均就诊时间为32.5 h,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与呕吐、腹泻、肠梗阻、腹部压痛等,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均为阑尾炎者138例,符合率为92.0%。术后合并并发症11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小年龄患儿的穿孔率高,临床医师应该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合理运用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尽可能的诊做到早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降低阑尾穿孔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安俊军;张生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手术对宫外孕患者远期生育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科收治的宫外孕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微创手术下宫外孕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宫外孕开腹术。结果试验组有30名研究对象经过治疗后宫外孕治愈,治愈率为93.33%,而对照组治疗后有12例研究对象宫外孕治愈,治愈率为83.33%,经卡方检验,P=0.014;同时,试验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有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经卡方检验,P=0.039。上述结果表明,两组之间的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术后疼痛及并发症评分原则,通过每组在手术效果客观评价、疼痛主观评价、并发症、术中大出血等条目的失分情况,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终失分,结果表明,实验组在以上各方面的失分均少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0.041、0.043、0.021、0.025和0.011)。结论微创手术下宫外孕手术对于宫外孕阳性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海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痫前期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 PE)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了解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判断母儿预后,为正确作出终止妊娠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分娩的106例PE患者,随机选取120例正常足月孕妇为对照组,分娩前抽取静脉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行相关指标分析。结果①重度PE组与正常妊娠组和轻度PE组相比,PLT低,MPV、PDW升高, PCT差异小;示重度PE血小板破坏后,机体产生幼稚血小板;PCT无意义;②重度PE组PT、APTT低于正常妊娠组和轻度PE组,FIB、D-D高于正常妊娠组和轻度PE组,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③轻度PE组与正常妊娠组比,D-D、FIB高,MPV、PDW、PLT、PT、APTT、TT差异小,机体处于代偿;④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为PE治疗方案提供帮助。结论监测PE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罗芳;李玥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8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疗效好,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讨老年胃癌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根据文献总结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策略,分析了目前老年胃癌的较为常见的外科治疗方式,以期探究老年胃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指导老年胃癌临床。处理好老年患者的合并症、防控并发症和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凤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50例老年糖尿病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临床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方法提供资料。方法选取就诊的50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足部的皮肤缺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通过相关治疗和护理,50例患者痊愈27例,占54.0%,好转20例,占40.0%,无效3例,占6.0%,其中1例患者因足趾出现坏死截趾,占2.0%。结论临床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针对足部的护理可以使糖尿病足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作者:宋颖;王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品管圈活动前后100例次留置针正确冲封管为研究对象,了解品管圈活动前后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并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为75.0%较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94%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品管圈活动前,留置针留置时间为(2.74±0.65)天较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留置时间(3.95±0.55)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有利于护士掌握正确的留置针方法,提高留置针正确冲封管执行率,还能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作者:孙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准确性的探讨

    目的:观察为妊娠晚期孕妇应用超声检测的实际效果,探讨其检测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性。方法选取50例孕妇(入选病例均有手术史),将50例孕妇分为两组,25例无子宫手术史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25例有剖宫产史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入选病例均行超声检测,统计各项数据。结果超声监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子宫下段厚度平均为(4.38±0.68)mm,对照组为(4.91±0.73)mm,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妇子宫下段厚度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测量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可有效反映妊娠晚期孕妇子宫下段的真实厚度,可为阴道试产提供数据依据,超声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李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复杂胫骨平台合并后髁骨折采取前后结合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患有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病人110例,对其采取前后结合小切口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手术以后在X线片检查解剖复位102例,功能复位8例。当中切口部位出现坏死1例,在将切口部位彻底清洗以后完全愈合。通过一年的跟踪随访,所有病人的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平均愈合周期为7.3±2.6个月。根据Rasmussen进行评估,其中优:95例(86.36%),良:8例(7.27%),可:5例(4.54%),优良率为93.63%。结论复杂胫骨平台合并后髁骨折采取前后结合小切口治疗,骨折愈合良好,病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西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病理结合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病理结合对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0例行阴道镜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阴道镜图像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宫颈炎症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轻度醋酸白色上皮、异常腺开口、点状血管。而宫颈癌前病变则以厚的醋酸白色上皮、白斑、点状血管、镶嵌、异形血管为主。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3.08%,两者之间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812,P=0.000)。结论利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并做出RCI评分来分析宫颈病变,对提高宫颈CIN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探讨

    目的: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率为10.00%,对照组为20.00%,因插管死亡人数分别为1例和2例,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插管死亡率比较,则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较佳,且应用更为安全,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

    作者:王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良性胃间质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良性胃间质瘤的CT诊断要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6例良性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且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总结CT诊断要点。结果对26例良性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形态、生长方向、位置、强化方式、有无坏死、有转移等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肿瘤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早期血行转移是有效的恶性胃间质瘤的CT诊断要点。结论 CT对良性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梅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35例,对其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手术以后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11例(31.42%)、良18例(51.42%),可4例(11.42%),差2例(5.71%),优良率为82.8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病情恢复迅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如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