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秦远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脑血管继发癫痫,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实施治疗的脑血管继发癫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实施中西医结合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 vs 76.7%),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继发癫痫,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中运用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中运用疗效。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伴肩痛患者5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脑卒中临床治疗,对照组针对肩痛实施常规的措施,观察组患者针对肩痛实施综合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后肩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综合康复训练后肩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伴肩痛患者运用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祁伟;周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与动力髋螺钉( DHS)对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PFN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手术期间,PFN组患者的出血量显著低于DHS组( P<0.05),其余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PFN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9%,高于DHS组的87.5%,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DHS以及PFN针对该类疾病均可以产生显著疗效,但二者相比,PFN方式所形成的创面更小、固定更好、出血更少,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平;祝先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48例

    目的:观察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使用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48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治疗时间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43例,无明显改善5例,治疗前颈曲值测定为(2.61±1.43)mm,治疗后为(9.07±2.31)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戴庆;淮小芸;曹惠旋;李卫华;高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饮片超剂量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处方中中药饮片超剂量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建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中草药处方分析,总结处方中存在的超剂量的用药问题。结果分析了本院2012-09~2013-09期间的中草药处方,对处方用药剂量的总结分析,发现有很多处方用药超剂量,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结论中草药处方用量普遍存在偏大的趋势,医生应根据临床需要,规范合理有效地使用。

    作者:吴小丽;麦海燕;冯译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剖宫产手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与护理方案。方法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恶露排泄量更少,子宫收缩情况更优,泌乳正常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在围术期开展包括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溶栓护理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有利于提升产妇满意度。

    作者:李海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发表论文授予继续教育学分的说明

    作者:《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感染问题思考与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感染病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对治疗的80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共有65例发生感染)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医护人员分析患者的临床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感染部位等,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结果实验中,患者进行手术后65例(平均感染率为8.125%)发生感染;感染的患者中主要以呼吸道和肺部感染为主;实验中,从感染的患者身上提取出12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多(80株,占66.7%);患者中33.3%的为上呼吸道感染,20.83%为尿路感染。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故应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密切关注,防止感染。

    作者: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院药库外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不仅要保证给患者提供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还要降低管理成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医院药库的开放科学化管理。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从我国医药体制改革的背景出发,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对医院开展药库外置管理流程和效益分析进行初步探索。

    作者:李玉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吉林地区军事飞行员血小板参数调查

    目的:为观察飞行环境对飞行员( PLT、MPV与PDW)分布的影响。方法对141名吉林地区军事飞行员和309名健康体检者PLT、MPV与PDW进行了比较结果141例军事飞行员PLT、MPV与PDW均值分别为188.7±40.6×109/L、10.1±0.84 fL和16.47±0.41 fL,对照组为204.9±45.3×109/L、9.59±0.92 fL和16.31±1.06 fL。结论吉林地区军事飞行员PLT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MPV和 PDW分别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P<0.05)。

    作者:侯巍;王萍;吴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 )合并黄斑水肿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80例80只眼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常规行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激光光凝组(激光组)和芪明颗粒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组(联合组),分别为40只眼。随访期间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以12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RT)的变化情况。结果12个月随访时,激光组、联合组激光光凝的平均次数分别为1.9、1.4次,联合组激光光凝次数少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较治疗前视力预后有效率分别为4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激光组、联合组患者CRT较治疗前分别减少了(90.7±19.6)、(126.2±30.6)um,与治疗前的CR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7,26.085,P<0.01)。结论芪明颗粒联合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以减少重复激光光凝次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作者:杜敏;邵玲;闫淑;狄浩浩;刘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规外科切除缝合手术与CO2激光切除焊接切口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的疗效及美容效果对比

    目的:对常规外科切除缝合手术与CO2激光切除焊接切口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 sebaceous cyst ,SC)的疗效及美容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收治的面部皮脂腺囊肿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CO2激光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分别从临床疗效、美容效果两方面对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经手术后3个月,治疗组治愈率达97.6%,对照组治愈率为92.7%;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CO2激光焊接皮肤切口法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可有效地减少SC的复发和瘢痕形成的概率,建立了一种新的无缝线皮肤切口修复方法,对美容整形外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自体耳垂脂肪鼓膜穿孔修补术2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耳垂脂肪组织进行鼓膜穿孔修补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自体耳垂脂肪组织进行鼓膜修补。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其中治愈20例,治愈率为90.91%。治愈后的鼓膜形态与正常鼓膜一致,听力较手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慢性中耳炎陈旧性穿孔治愈率(76.9%)明显低于外伤性穿孔治愈率(90.0%);边缘型穿孔治愈率(75.0%)明显低于中央型穿孔治愈率(93.3%),大穿孔治愈率(60.0%)明显低于小穿孔治愈率(1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自体耳垂脂肪组织进行鼓膜修补的疗效显著,术后无并发症。

    作者:武延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声明

    作者: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3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6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品+氯解磷定治疗。 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戊乙奎醚+氯解磷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瑞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护理配合

    目的:对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的介入护理配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收治的60位肾动脉出血患者,并采取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有52位患者成功完成栓塞治疗,停止出血,患肾的功能与组织得以保留,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于肾动脉出血患者采取肾动脉栓塞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配合介入护理,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

    作者:曾庆春;陈晶;吕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囊性增生症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0例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乳腺囊性增生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孙献甫;刘慧;张恒伟;贺亚宁;郭旭辉;李军涛;刘朝俊;崔树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部肿块患者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部肿块在CT检测中的表现,以提高对颈部各种肿块的诊断能力。方法选取31例颈部肿块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观察其CT增强表现情况,并分析病灶体积、生理解剖位置、肿块边缘形态与密度、强化特征及其相邻血管之间的联系。结果①颈部淋巴结结核8例(25.81%),表现为有结节状环形周边强化,相互融合呈花环状;②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例(12.90%),表现为呈多组或多个体积不等的结节,强化程度轻微,密度不均,部分病灶的边缘会出现环状强化;③颈部囊肿6例(19.35%),表现为呈单个水样囊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壁薄,囊壁呈轻微强化;④其他肿瘤13例(41.94%),发病部位以颈部疏松间隙为主,边缘壁薄,囊壁与内部分隔会出现轻微强化。结论颈部肿块的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诊断难度大,通过CT检测可以将肿块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孙仲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基层社区采取高血压病综合防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内40岁以上的病人进行健康普查。根据检查结果将人群分为正常人群组和患病组。建立健康档案,科普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从饮食起居、日常运动量、体重控制、吸烟、精神压力,降压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对人群采取为期2年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结果通过社区内的高血压综合防治,高血压的认知率大大地提升,居民生活习惯改善。提高了社区人群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是治疗高血压不可缺少的方法。

    作者:岳志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科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产科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内感染率和胎儿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而母婴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胎膜早破患者实施细节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母婴安全,而且对于降低胎儿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凌泽丽;杨胜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9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42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72.0%),其次G+球菌(占17.9%),真菌(占10.1%)及二重感染(占8.5%)也常见。其中铜绿假单孢菌为29.3%,鲍曼不动杆菌为17.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6.5%,肺炎克雷伯菌为13.7%,大肠埃希菌为10.8%,其它细菌占2.4%。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王永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