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

黄奕旻;曾科学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药, 针刺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进行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氏饮水试验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髌骨针与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髌骨针与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髌骨针治疗组和可吸收钉治疗组各40例.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记录屈膝90°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结果:80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髌骨针组优良率97.5%;可吸收钉组优良率95.0%.两种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但在屈膝达90°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均可获得骨性愈合,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可吸收钉相比,髌骨针符合张力带原则,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何延辉;舒永辉;徐建立;王新;朱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仙草素对肝癌血道肺转移瘤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复方仙草素抗肝肿瘤转移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小鼠60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各20只.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W256肿瘤细胞悬液0.25mL/只,次日开始用药.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复方仙草素,连续给药18d,于第19天处死动物,剥离肺脏称重,以单盲法计数肺转移瘤结节抑制率、肺转移瘤生长指数抑制率,同时进行转移瘤组织形态学、病理学检验.结果:模型对照组肺组织可见广泛的转移病灶,复方仙草素用药组肺结节转移瘤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且高浓度组优于低浓度组.结论:高浓度复方仙草素对肝癌血道肺转移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薛晓彤;张博;董晓恺;陈建衡;任青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开胸术后应用艾灸涌泉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究

    目的:探究并分析开胸术后应用艾灸涌泉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心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开胸术后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患者开胸术后在常规预防基础上加以艾灸涌泉穴预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30%;观察组治疗后膝上15cm周径差、膝下10 cm周径差较治疗前变化明显,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及双下肢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涌泉穴对开胸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较佳,应用较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罗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腹腔镜术后联合不同的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分别予GnRH-a皮下注射和中药补肾活血调用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术后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CA12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CA125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妊娠时段及妊娠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GnRH-a组有明显的阴道不规则流血、潮热、出汗等不良反应,中药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补肾活血调周法与GnRH-a在改善血清CA125水平及妊娠情况、复发情况效果相当,但中药在低副作用的前提下能缩短术后妊娠时间,服药期间不避孕则相应提高妊娠率.

    作者:陈靓芬;陈小平;曾洁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明显且稳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建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压氧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混合感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大块、亚大块或大灶性的肝坏死伴肝细胞的重度水肿或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伴再生.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故临床上急于寻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高压氧为重症肝炎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1],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了解高压氧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权胜;缪京翔;黄水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58例肺心病右室肥厚的诊断分析

    我们对2011年5月~2013年11月临床确诊的5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的对照检查,观察并比较了两项检查对诊断肺心病右室肥厚的准确性、敏感性.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58例病例均来自2011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患者,经临床确诊符合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7~28年,平均15年.

    作者:欧亮;刘炜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拟解毒散瘀汤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症,其涉及疾病范围很广,但近年来临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显著增多,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病毒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该病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本组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以及高分辨率超声仪的图像定义并除外肠蠕动亢进、肠蛔虫症及其他引起腹痛的原因.笔者自2012年10月以来运用中医治疗11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关节挛缩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关节挛缩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患者常因半身不遂、肢体关节痿废不用形成关节挛缩症,很大程度地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本文采用中药熏蒸治疗30例患者,有效地改善了关节活动度,降低了关节挛缩症的发病率,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以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穴位注射结合开塞露纳肛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开塞露纳肛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50%葡萄糖,结合开塞露纳肛;对照组16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治疗3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消除临床症状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开塞露纳肛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效果满意.

    作者:刘园蔚;侯俊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HIV/AIDS并肺结核者与单纯肺结核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HIV/AIDS并肺结核(TB)者与单纯TB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HIV/AIDS并TB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单纯TB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咳嗽、发热、消瘦、胸痛的临床症状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肺外结核发生例数也多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粟粒样病变3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例(P<0.05);研究组伴有空洞形成2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例(P<0.01).两组治疗效果均较佳.结论:HIV/AIDS合并TB的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诊疗时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给予多样化治疗.

    作者:李沛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的文献分析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其多见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我国大陆地区的患病率为0.20%~0.40%[2].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增生、衬里层增厚、多种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及软骨与骨组织的破坏[3].RA属中医学“痹症、顽痹、尪痹”范畴,虽然该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中医药在减轻药物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减少致残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武传昇;纪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型分布与TNF-α的关联性研究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宫颈病变,大部分低级别CIN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CIN具有癌变可能[1].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宫颈癌有年轻化的趋势,且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2~3].该疾病的发展演变趋势为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干预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CIN中医证型分布与TNF-α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药干预宫颈癌前病变提供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康泰胶囊和曲美他嗪,疗程均为30 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观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凤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吻合指神经-指神经背支的邻指带蒂皮瓣修复指端或指腹软组织缺损

    手是人类重要的劳动和感觉器官,指端、指腹有着丰富的感觉,所以对手的功能和感觉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人类与机器的接触十分密切,手部外伤为常见外伤,以往常用同指指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筋膜皮瓣及不吻合指神经-指神经背支的邻指带蒂皮瓣等方法修复[1-5],但上述方法存在着或皮瓣外形臃肿、或供区损伤大、或皮瓣感觉差、容易造成再次磨损等缺点.2010年3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吻合指神经-指神经背支的邻指带蒂皮瓣修复指端或指腹软组织缺损,皮瓣外形、感觉、患指功能均良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林华;刘德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纳络酮是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齐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济川煎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43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济川煎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中医门诊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济川煎加减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3.7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川煎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陆德成;刘翠清;王晋阳;井小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目的:为了提高和厚朴酚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增强其肿瘤靶向性,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挤出法制备和厚朴酚脂质体,通过超滤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对率为指标优化和厚朴酚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因素,通过粒径分布和体外释放对其进行表征.结果:优化工艺和处方为磷脂与药物的重量比为60∶1,磷脂与胆固醇的重量比为20∶1,水化介质为pH6.5磷酸盐缓冲液,超声时间为6min.所得到的和厚朴酚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0 nm,96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55.2%.结论:优化工艺所制备的和厚朴酚脂质体包封率高,工艺稳定,基本达到了缓释控释及靶向制剂的设计要求.

    作者:吴德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测与肝活检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免疫指标与肝组织活检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评估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ALT及HBVDNA对数级,同时测定ANA抗体及IgG含量.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同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0.589,P<0.0l);血清HBV DNA水平与ANA抗体呈正相关(r=0.302,P<0.01),与血清IgG值呈正相关(r=0.404,P<0.01),与纤维化程度以及炎症活动度、肝功异常与否无显著性相关(P>0.05);血清ANA抗体与血清IgG值(r=0.4221,P<0.01)及肝功能受损(r=0.662,P<0.01)呈正相关;血清IgG值与肝功异常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18,P<0.01).结论:随着HBV DNA对数级的增加,ANA抗体阳性出现可能性更大,IgG水平亦更高;血清IgG值越高,肝功能受损或抗核抗体阳性几率会增大;本研究未发现合适的血清学指标可作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织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肝穿刺活检依旧为临床准确判断肝组织病理改变程度的金标准.

    作者:陈惠军;黎英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降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双降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所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16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降压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证型采用自拟双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降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降压及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血压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血压水平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眩晕症状明显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双降汤治疗高血压不仅能有效降低与控制血压、消除临床症状,还能改善脂代谢功能,标本兼治.

    作者:张都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