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蒲尚俭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的原因,指导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或减少体温过低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法:选择2010-03~2011-03就诊的手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全麻完全清醒时间、寒颤及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全麻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寒颤、低体温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调好手术室温度、注意保温、加热液体及术中严密监测患者体温等护理措施,能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罗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用术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月,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无出现外踝疼痛,肿胀等现象.结论:单纯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是临床少见骨折类型,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获得满意效果,但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型骨折存在.
作者:石少辉;吴国平;孙强;文海昭;王冉东;李海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测定RBC、WBC结果是否有差异.方法:使用长春迪瑞H-3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尿10项试纸条对尿液标本按规定进行测定,同时混合尿液离心镜检.结果:两种方法对RBC、WBC检出率一致.两种方法对RBC检测的敏感度略高于对WBC的敏感度.结论:干化学法合并尿沉渣镜检法将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蒋焕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为探索短化方案在治疗肺结核病人中毒副作用发生的频度、强度.方法:对805例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球基金结核控制项目统一短化方案治疗.结果:毒副反应发生率85%,其中胃肠道反应占40.2%;因毒副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占1.3%.约80%的毒副反应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结论:毒副反应发生与化疗方案中药物组成多、剂量偏大、空腹服药及个体差异等有关.
作者:熊颖;张爱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67例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1-12治疗的67例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脑梗死患者的MRI特征表现.结果:有5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边界清楚,其中4例患者有T1相高信号.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此56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共发现病灶数103个,以基底节区、丘脑、内囊为主.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3.5%,不同OCSP分型患者的MRI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有5例患者在发病6 h之前得到诊断,有58例患者在发病6~12 h得到诊断,2例患者在发病12 h后得到诊断.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依据.
作者:李超;李冬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心脏病患者的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研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10~2011-09收治的心脏病患者80例,受检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和相关症状记录,以Holter系统监测受检者心电数据24 h,使用计算机和人工分析结合的判断办法.结果:Holter监测80例心脏病患者,71例患者检测出有缺血性ST-T改变.心率的快慢对于有症状的心脏病患者相比无症状心脏病患者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有症状的心脏病与无症状的相比,患者在日常活动和运动中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静态休息时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本次研究证明,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心脏病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和日常生活指导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程家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01~12期间1 285例下肢骨折病人,分析DVT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在1 285例下肢骨折病人中,确诊DVT38例,发生率为2.95%.其中术前发生DVT 14例,发生率为1.09%;术后DVT发生24例,发生率为1.86%.结论:加强下肢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DVT形成,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冯承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口腔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积极意义.方法:通过从环境、患者心理状态、患者身体状态等多方面考虑,采取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照顾.结果:患者能以更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结论: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改变精神面貌,积极面对治疗,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马玲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的中作用.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纯化疗;两组均行T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常规,消化道反应、乏力及肌肉关节反应有无差异.结果:化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前后两组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化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低于胸腺肽组(P<0.05).结论:加入胸腺肽α1的治疗组减轻了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降低了恶性、呕吐,乏力,肌肉、关节疼痛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了全身化疗的耐受性,有利于患者改善机体状况.
作者:李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实施全程护理策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2-02在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06例,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206例患者术后进行跟踪6~60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综合评价为优良的患者有189例,占91.7%.结论:通过对人工髋关节转换术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策略,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雷桂菊;陈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对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以1%利多卡因在A点行局部麻醉后在C型臂X线引导下取22G10 cm射频针进针,采用射频热凝治疗,并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手术护理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临床手术护理效果优22例,占61.11%,良10例,占27.78%,差4例,占11.11%,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并且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三叉神经痛行射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综合、精心、全面的优质服务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应用.
作者:孙丽华;胡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24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研究组则加用地塞米松,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半年后予以测评,观察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结论: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费用低,病人经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娟;柴家丽;催玉凤;关标;玄昭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 RNA (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 法检测 TERC 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TERC 基因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蔡日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并设44例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64%,对照组有效率7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上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能够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促进前列环素的合成,抑制脑血管痉挛,改善缺血半暗带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
作者:周萍萍;杨青兰;高晓艳;夏彩秋;谷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掌握头皮针在腰穿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7号头皮针代替常规腰椎穿刺针进行腰椎穿刺.结果:穿刺成功154例(占98.7%),无一例穿刺点出血及感染.结论:采用7号头皮针行腰椎穿刺,此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避免反复使用,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耗材少,造价低,适合在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应用.
作者:王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97例到手术室后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5±19)min,住院时间(6±1)d;手术后随访见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23例,腹部皮下气肿5例,未见发生出血或感染,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无皮肤压红、压伤,电灼伤出现,未出现神经麻痹及损伤,四肢活动良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出现.结论:手术室护士有强烈的责任感,掌握现代护理技术,熟悉有关腹腔镜各种仪器的性能及正确的维护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是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作者:蓝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口服替吉奥40 mg/m2 Bid,连用14 d,21 d为1周期,连用2周期以后评价疗效.结果:25例晚期胃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0例(0%),PR 5例(20.0%),SD 9例(36.0%),PD11例(44.0%),总反应率为20.0%.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5.9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贫血、纳差、乏力、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无Ⅳ级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高.
作者:李俊;熊海林;何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共计19例脊柱内固定断裂病例,从内固定位置、形态、进钉角度等方面,结合人体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分析认为脊柱内固定系统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未能根据生物力学重建的需要选择佳的内固定器材;②术中操作不当;③骨折部位未行必要的植骨;④内固定留置体内时间过长.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脊柱内固定材料断裂,术前对患者病情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重建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应在术中一期植骨,有利于重建其稳定性;此外术后康复期佩戴适当的外固定支具,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培;杨斌辉;刘丰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杂性难治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55例55眼经诊断为复杂性难治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巩膜外垫压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恢复状况.结果:38例患者(38眼,69.0%)于第一次术后视网膜全复位,其中复发17眼(30.9%);17眼患者行二次手术后14眼成功(82.3%),二次术后视网膜全复位52眼,手术总成功率为94.5%.18眼(32.7%)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巩膜外垫压术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作者:赵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临产妇女的心理护理,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研究探讨临产妇女的心理特征和解决办法.方法:从2009-06~2010-12期间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临产妇女中取2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对于对照组按传统护理进行,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使其满足心理的安慰.结果:通过临床实验,经过心理护理的产妇对于分娩的一系列心理负担,消极情绪得以减轻或者消除.使其心态更平静,更放松的接受产前工作.在剖宫产率,出血率,都低于观察组,经过卡方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临床观察,可以看出在控制剖宫产率,,出血率方面,经过心理护理的产妇要比传统护理的产妇低,值得推广.
作者:鲁益萍;侯英英;莫晓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