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olter80例分析

程家靖

关键词:心脏病患者, Holter,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心脏病患者的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研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10~2011-09收治的心脏病患者80例,受检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和相关症状记录,以Holter系统监测受检者心电数据24 h,使用计算机和人工分析结合的判断办法.结果:Holter监测80例心脏病患者,71例患者检测出有缺血性ST-T改变.心率的快慢对于有症状的心脏病患者相比无症状心脏病患者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有症状的心脏病与无症状的相比,患者在日常活动和运动中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静态休息时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本次研究证明,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心脏病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和日常生活指导具有积极意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会阴侧切缝合技巧改进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技巧改进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7例住院分娩会阴侧切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术,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会阴侧切缝合术,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8%,观察组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12±0.88)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5.18±2.27)d,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6,P<0.01).结论:临床采用改进后的会阴侧切术缝合技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缝合技术,能够促进会阴侧切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机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轻产妇的痛苦,并能够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产妇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念梅;熊玉梅;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0~2011年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技能满意、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度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护理纠纷、知识技能增加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工作环境满意度、同事关系和谐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周云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方法检测尿WBC、RBC的结果比较

    目的:了解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测定RBC、WBC结果是否有差异.方法:使用长春迪瑞H-300型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尿10项试纸条对尿液标本按规定进行测定,同时混合尿液离心镜检.结果:两种方法对RBC、WBC检出率一致.两种方法对RBC检测的敏感度略高于对WBC的敏感度.结论:干化学法合并尿沉渣镜检法将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蒋焕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用术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月,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无出现外踝疼痛,肿胀等现象.结论:单纯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是临床少见骨折类型,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获得满意效果,但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型骨折存在.

    作者:石少辉;吴国平;孙强;文海昭;王冉东;李海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规范护士交接班程序的成效体会

    目的:以规范护士交接班,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制定交接班的交班要求,落实交接内容,实施交接程序,进行成效对比.结果:规范交接班达到了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加强护士责任心,保证护理安全;增强护士自觉学习能力,提升护士业务水平.结论:护士交接班的规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敏;杨晓丽;田爱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olter80例分析

    目的:通过心脏病患者的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研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10~2011-09收治的心脏病患者80例,受检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和相关症状记录,以Holter系统监测受检者心电数据24 h,使用计算机和人工分析结合的判断办法.结果:Holter监测80例心脏病患者,71例患者检测出有缺血性ST-T改变.心率的快慢对于有症状的心脏病患者相比无症状心脏病患者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有症状的心脏病与无症状的相比,患者在日常活动和运动中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静态休息时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本次研究证明,Holter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心脏病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和日常生活指导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程家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附38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9-10~2010-10间我科收治的38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 d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90% 26例,70%~89%10例,≥60% 2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4例(63.1%),中残8例(21.0%),重残4例(10.5%),植物生存1例(2.6%),死亡1例(2.6%).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王曙辰;李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南通地区普通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

    目的:了解南通地区普通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今后工作中更好地防治HP感染.方法:自2011-01~12在我体检中心体检的普通人群进行调查,累计调查人群1 029例,男性676例(65.7%),女性353例(34.3%),年龄11~80岁,平均(39±11)岁.所有受检者进行(14)/()C呼气试验评价目前感染状态,结合问卷调查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地区普通人群HP感染率较高达56.9%,男58.4%,女54.1%.结论:南通地区普通人群HP感染较高,与性别没有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和年龄是HP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偏心指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对于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01~2011-12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4例,对照组88例,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IMT、EI明显比对照组的高(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作者:陈宝龙;吕志强;王运平;杜学文;刘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肛门疾病术后止痛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总结肛门疾病手术后止痛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280例肛门疾病手术患者.通过术后局部注射亚甲兰长效止痛剂.肛门内应用复方角菜的酸脂栓剂,创面外涂美宝湿润烧伤膏及肛门局部应用硝矾洗剂熏洗坐浴治疗,取得的疗效加以分析总结.结果:280例患者中仅23例患者术后曾经服用过止痛药,15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结论:肛门手术后产生的疼痛的因素有多方面,针对每方面的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巩膜外垫压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复杂性难治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55例55眼经诊断为复杂性难治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巩膜外垫压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治疗前后患者视力恢复状况.结果:38例患者(38眼,69.0%)于第一次术后视网膜全复位,其中复发17眼(30.9%);17眼患者行二次手术后14眼成功(82.3%),二次术后视网膜全复位52眼,手术总成功率为94.5%.18眼(32.7%)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巩膜外垫压术是治疗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较好方法.

    作者:赵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前列腺增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膀胱痉挛、TURP综合症、尿失禁、尿液外渗、下肢静脉血栓、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加强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为1 487例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163例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护理出院时并发症治愈或好转.结论:加强观察,采取正确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酶 RNA (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 法检测 TERC 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TERC 基因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蔡日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胎妊娠流产、早产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流产、早产的高危因素,探讨宫颈环扎术预防高危人群流产、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1~2012-05收治的多胎妊娠患者97例,经阴道宫颈彩超测量宫颈长度≤ 2cm,宫颈内口宽度>1cm的47例作为高危组,其余50例为低危组,选择高危组47例中自愿行宫颈环扎术的26例作为高危环扎组,其余21例作为高危未环扎组.结果:高危环扎组流产1例(3.85%),高危未环扎组流产7例(3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高危环扎组早产9例(34.6%),高危未环扎组早产8例(38.1%),两者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利用经阴道宫颈彩超检查宫颈形态可筛查出多胎妊娠自然流产的高危人群,宫颈环扎术可显著降低多胎妊娠高危人群的流产率.

    作者:林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

    目的:研究伴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8-02~2010-09在本院确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仅有心肌梗塞的113例患者和发生心肌梗塞并发消化道出血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发现伴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都具有消化道疾病史,其比例18.92%(7/37),大于仅患心肌梗死患者的5.31%(6/113).2组患者抗凝治疗、凝血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CK-MB比较情况:χ2=6.52,t=12.34,t=5.17,t=28.74,t=7.59,t=4.22,均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患者具有胃肠道病史有关,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较少.

    作者:邓仁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方法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之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时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韦氏记忆量表(WMS)来评定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联合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的PANSS 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而TESS评分无显著变化,另外WMS在治疗第1 d后与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迹象,但是治疗2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TRS,通过定量电流来刺激患者大脑,进而来起到临床疗效,由于治疗后不良反应率较低,疗效显著,因而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光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症6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宫腹腔镜联合下治疗输卵管阻塞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的医院内2006~2010年期间收住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为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患者66例行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进行后顾性分析.结果: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提示伞端闭锁54条,输卵管周围粘连60条,峡部不通8条.在腹腔镜直视下发现,66例患者慢性盆腔炎共5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盆腔结核1例.经手术处理后,术后随访到30例,半年内受孕10例占33.3%,1年内受孕8例占26.7%,1年以上受孕5例占16.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诊治输卵管阻塞所致的不孕症中起着重要诊治作用.

    作者:王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理用药的举措与体会

    随着公众认知度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当今社会有识之士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加强药事管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内容,进季了探索,引导医生和患者走出用药误区,建立合理用药观,权衡利弊安全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疗效.

    作者:胡家兴;祝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共计19例脊柱内固定断裂病例,从内固定位置、形态、进钉角度等方面,结合人体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分析认为脊柱内固定系统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未能根据生物力学重建的需要选择佳的内固定器材;②术中操作不当;③骨折部位未行必要的植骨;④内固定留置体内时间过长.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脊柱内固定材料断裂,术前对患者病情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重建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应在术中一期植骨,有利于重建其稳定性;此外术后康复期佩戴适当的外固定支具,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培;杨斌辉;刘丰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目的:提高微创穿刺的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02例血肿进行微创穿刺.结果: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结论:不需进手术室,局麻即可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且容易接受,费用低,疗效好,术后无手术痕迹.

    作者:赵敬河;迟美秋;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