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朱惠军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 维持性血透, 中药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功能性便秘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西药通便,治疗组服中药,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满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低熔点铅适形制模技术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是给一定的肿瘤体积准确的、均匀的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很小[1].为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小,就必须将位于照射野中的正常组织用铅挡块遮挡.而机器附带的标准铅挡块均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棱柱体,临床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标准铅挡块之间易发生射线泄漏、不规则靶区没有合适的铅挡块、射野半影较大.我们开展低熔点铅适形制模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红贵;邓春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两种治疗眼睑黄斑瘤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眼睑黄斑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94处眼睑黄斑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4例采用瘤体下注射肝素钠治疗,B组24例采用瘤体下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瘤体下注射肝素钠或平阳霉素治疗眼睑黄斑瘤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简单、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肖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胆木注射液治疗大肠埃希氏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观察

    目的:比较胆木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大肠埃希氏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检查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胆木注射液,每次2mL,1d2次,肌注,7d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使用环丙沙星注射液,每次0.29,每12小时1次,静滴,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木注射液与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大肠埃希氏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都有效,但胆木注射液较环丙沙星注射液副作用少,适用于老年和儿童患者.

    作者:何勇;黄金平;吴荣艳;谭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盒灸治疗心衰4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盒灸治疗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盒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原有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盒灸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衰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新伦;王贵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纤支镜吸痰在肺癌术后肺不张治疗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肺癌术后肺不张的价值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自2010年1月~2012年4月间肺癌术后并发肺不张45例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一次纤支镜吸痰治疗后本组45例肺不张患者在2~24h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上升,复查胸片证实39倒原不张的肺叶膨胀 良好,6例患者残肺复张欠佳,经第二次纤支镜吸痰后5例完全复张,1例经第三次纤支镜吸痰后肺完全复张.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过程中45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窦性心动过速,但能耐受,无肺水肿、呼吸衰竭、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喉-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结论:纤雄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肺癌术后肺不张具有操作简便、明视、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我们认为在肺癌术后肺不张的治疗中值得首选应用.

    作者:朱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30例疗效观察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的常见病,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流血,伴或不伴下腹痛及腰痛,妇检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妊娠产物未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妊娠有希望继续者[1].本文采用地屈孕酮联合止血合剂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30例,疗效满意.

    作者:曾淑琴;崔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喉肿物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喉部肿物喉内窥镜下等离子手术、支撑喉镜及电子喉镜下手术的优缺点.方法:会厌囊肿、喉乳头状瘤、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6例行喉内窥镜下等离子消融术,对照1组30例行电子喉镜下活检钳手术,对照2组24例行支撑喉镜下息肉钳夹取术.三组均在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5个月行电子喉镜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后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3年,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1例,未愈1例,治愈率94%;对照1组治愈24例,好转4例,未愈2例,治愈率80%;对照2组治愈16例,好转5例,未愈3例,治愈率67%.三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内窥镜下等离子手术属显微微创手术,其视野清楚,操作准确,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少,术后无粘连,是理想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术式,电子喉镜下活检钳摘除肿物,因手术器械较小,局限于小的肿物,因此,对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也是可以选择的手术术式.

    作者:王志宏;吴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1例体会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上饶肿瘤医院31倒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成功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平均时间43 min;3例因暴露困难中转4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术后3d出现胆囊窝积液,行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术治愈.术后随访2周~1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脐部切口隐藏脐凹,无可视瘢痕.结论:术前术中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医师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微创、美观等优点,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作者: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临床观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但疗效不一[1].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TIA患者68例,应用葛根素治疗者36例与应用复方丹参液者32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木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体外冲击波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新治疗方式.方法:运用体外冲击波对股骨头坏死ARCOⅠ、Ⅱ、Ⅲ期患者采取一次足量法,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及其边缘为冲击点,选4个冲击点;或少量多次法,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及其边缘为冲击点,选3个冲击点冲击治疗.结果:冲击波治疗后各个时间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冲击波各时间段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影像学分期改变:治疗后12个月随访,MRI显示各期病变在分期内除3例加重外,其余病例有改善.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有效、无刨、简单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卫东;徐王兵;李晓芳;宋颖军;龚剑斌;陈宝国;邱丽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设为研究组,单纯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各60例,10d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研究组60例治疗后56例痊愈(93.3%),4例无效(6.7%).对照组60倒治疗后20例有效(33.3%),无效40例(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易黄汤阴道冲洗结合西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巫海婷;付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红外线照射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下肢丹毒2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联合青霉素G钠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下肢丹毒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G钠及患处外敷硫酸镁,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青霉素G钠联合红外线患处照射.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霉素G钠治疗基础上辅以红外线患处照射对丹毒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兴;秦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是因继发性骨质增生或软骨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活动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膝关节畸形,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膝骨性关节炎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该病症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延缓进展,即保护关节软骨,延缓软骨的破坏进程,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我科自2008~2012年采用关节穿刺配合火罐疗法、中药熏洗、手法按摩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该病86例(患膝102个),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娄伏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林霉素、阿莫西林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7倒,无效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有效率75.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吴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35例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因诊断为子宫肌瘤(28例)、子宫腺肌症(3例)、子宫内膜息肉(2倒)、顽固性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2例)的患者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同时期40例有同样适应证的患者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后疼痛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腹部不留疤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敖卫红;孙金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心肌桥中西医诊疗现状

    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心肌桥是一种先天的解剖学异常[1],冠脉造影检出率为0.5%~16.0%[2],病理检查中发生率有很大差异,为5.4%~85.7%[3].通常心肌桥被认为是良性的,但由于其使收缩期血管受压迫和舒张期血管扩张延迟,可能影响冠脉血流,导致与心绞痛相似的胸痛等相关性并发症,从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作者:鄢孟舟;李永生;张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

    突发性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2~72岁;发病时间<10 d 21例,10~20 d 9例,20~30 d 4例,>30d2例;听力40~59 dB 15例,60~90 dB 14例,>90dB7例;伴随症状:耳鸣30例,眩晕4例.

    作者:程需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参苓白术散治疗胃肠型高原反应100例疗效观察

    胃肠型高原反应是人体突然进入海拔2500m以上所出现的以消化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高原反应,其临床表现复杂,广泛而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不思饮食、纳食无味,并腹胀、便秘、腹泻(大便每天2~3次),多为不成形软便,部分人便前有腹痛、便后腹痛减轻或消失等,并要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甚至数月以上,是高原反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笔者有幸参与了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设的医疗保障工作,笔者所在医疗卫生所承担了格尔木-小南川这段长达110公里线路的医疗保障工作,海拔在2 828~4 000 m之间,参建者达2 000人以上,笔者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胃肠型高原反应,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IL-18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以及IL-18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名健康者均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8水平.结果:高血压组3个不同分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3个不同分级组间血清IL-1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5),且与心肌肥厚指数成显著正相关(γ=0.52,P <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左心室肥厚的形成.

    作者:胡耀明;付银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三黄汤湿敷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临床体会

    陈旧性软组织损伤是基层医院常见的病症,很多病人不是受伤时到医院诊治,而是事后出现化脓感染再来就诊,有的迁延难愈,创面扩大,有的溃烂腐臭,危及生命,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传统治疗方法为口服或者注射抗生素,配以碘伏消毒,局部换药,但作用比较慢而且成本大,每天清洗,病人非常痛苦,纱布干水后紧贴在伤口上,第二天换药非常困难,弄不好伤口再度出血,损伤新生的肉芽组织.为了提高疗效和病人的生存质量,从2010年2月开始我院探讨用中药三黄汤湿敷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胡友红;刘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