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科化疗中的应用

秦云;阙静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血液科, 化疗药物, 患者, 血管刺激性, 深静脉置管, 医疗条件, 医疗水平, 药物外渗, 心理负担, 痛苦, 柔红霉素, 配合治疗, 化疗过程, 反复穿刺, 保留时间, 阿糖胞苷, 血小板, 手前臂, 静脉炎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发展,留置针以它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等诸多优点在我科病人化疗过程中已普遍使用,是部分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如血液科常用的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而反复化疗后的血管变脆,变硬且营养差,留置针在手前臂不仅不易穿刺成功而且保留时间短,易引起静脉炎,而使用深静脉置管创伤较大,费用相对昂贵,且对于一些血小板较低的患者亦不实用,反复穿刺不成功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痛苦而且极大的削弱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血糖、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GLU)、血清果糖胺(GSP)及糖化血红蛋白(GHb)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氧化酶法、还原法和免疫胶乳法检测了96例经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的GLU、GSP、GHb,并以健康人45例作对照.结果:DM患者空腹GLU与GSP及GH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组空腹GLU与GHb及GS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γ)分别为 0.59及0.75,DM患者GLU、GSP及GHb3者关系密切,血清GSP测定简单、实用、稳定.结论:若3者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作者:于晓明;胡雪峰;梁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异位孤立肾1例

    异位、孤立肾是先天发育的一种畸形性改变,有些患者可以终身无疾,但有些病人可导致肾功能异常或好发炎症、结石等.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提高,大部分可在健康检查或患病查体时发现,但因异位肾形态和位置变化无常,有时也易误诊,我院遇1例,并结合不久前兄弟医院1例误诊手术的教训报告如下.

    作者:王胜儒;高登元;罗永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辅助高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辅助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择期行乳腺手术的女性病人50例分为两组:A组单纯硬膜外麻醉组,B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组,每组25例,两组均选择T3-4间隙硬膜外麻醉;B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入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1 μg/kg,于注药后1、5、10、15 min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病人术中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及术中遗忘率.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B组有17例未记起术中情况,遗忘率为68%,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可安全用于高位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提高病人术中舒适度,消除病人恐惧感,减轻病人应激反应,有利于病人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但应注意用药速度及用药剂量,防止部分病人镇静过深,出现的短暂的呼吸抑制.

    作者:刘智勇;刘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卓乐定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卓乐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维思通对照.方法:将6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卓乐定与维思通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卓乐定组显效率93.9%,维思通组显效率96.8%,卓乐定与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的效果,卓乐定的不良反应小.结论:卓乐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维思通相当,但不良反应较维思通少.

    作者:孙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用于老年腹部以下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腹部以下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患者左侧卧位,取L2~3或L3~4椎间隙行腰-硬联合.腰麻用药为0.75%盐酸布比卡因2 mL加5%葡萄糖1 mL稀释后取1.6 mL(8 mg),在10~15 s内注完,然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0~4.0 cm,阻止平面调控上界T8~T10.结果:全部患者蛛网膜下腔注药完毕后10~30 s出现下肢麻木,麻醉平面相对固定时间(16.5±2.3) min.麻醉后20、30、40 min3个时点的SBp,DBp均轻度下降,但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阻滞起效迅速,镇痛及肌松完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为老年人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提供安全有效有效地麻醉方法.

    作者:柴福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中医证侯学研究

    目的:研究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中医证侯学.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为基础,结合PVS特点,建立中医证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102例PVS患者,录入全部四诊症状资料.然后进行中医辨证,确定PVS患者的证候类型.并分析证型的分布特点等.结果:6种主要证候类型分别为:气虚血瘀型、血虚风动型、痰热闭窍型、心脾两虚型、痰湿阻窍型、肾精虚衰型.结论:PVS的中医证型有规律可循,可用以指导临床.

    作者:林福军;奚肇庆;丰广魁;王培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香丹注射液与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89例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香丹注射液与维生素B12注射液混合,注射到风池、肺俞、尺泽、丰隆穴.治疗1个月后观察总结疗效.结果:89例患者中痊愈70例(78.65%),好转19例(21.3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香丹注射液与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疗效显著.

    作者:温峰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综合治疗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心病肾损害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加深对老年肺尘埃沉着病合并慢性肺心病并发肾损害的了解和重视.方法:经吸氧,消炎,止咳,化痰,活血化瘀,养阴益气,抗肺纤维化,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结果:17例经治疗后好转,尿量>400 mL/d,尿蛋白转阴,尿素氮、肌酐下降达正常水平.3例持续3~5 d无尿,拒绝透析死亡.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呼吸支持,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积极控制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消除血凝状态等综合治疗,防止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陈东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全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附100例报告)

    目的:观察全静脉麻醉镇痛用于人工流产痛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例妊娠14周以内,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宫内孕患者,随机分为镇痛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镇痛组:行人工流产术时静脉推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对照组:行人工流产术时不用镇静镇痛药物.分别观察患者疼痛反应、人工流产综合征、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术中患者疼痛反应、人工流产综合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静脉麻醉镇痛用于治疗人工流产痛具有起效快、苏醒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对手术出血量和子宫收缩无明显影响,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作者:郝春芳;齐永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喘乐宁在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吸氧、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茶碱类平喘、化痰、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溶液,每次2 mL加4 mL生理盐水,吸氧流量3 L/min,2次/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憋症状肺部干湿啰音改善(或消失)时间及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雾化吸入喘乐宁溶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临床禁忌证,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常规用药之一.

    作者:孟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50例分娩期产妇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分娩期产妇的作用.方法:对800例分娩期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进行心理护理产妇情绪良好,疼痛明显减少.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后出血率降低.结论: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对稳定产妇情绪,减轻产时疼痛,保证母婴安康和医院的工作质量.

    作者:郭义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Muller细胞在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Muller细胞在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181例(362眼)非增殖期、增殖前期DR病人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图(ERG)、局部ERG、12、32、40赫兹闪烁光ERG检查,计算纤维指数:闪光ERG的b波幅值/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结果:非增殖期DR的32、40赫兹闪烁光ERG b波幅值位于正常低限,闪光ERG的a波幅值中度降低,为(54±9.6)μv,b波幅值正常,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明显降低, 为(25.8 ± 9.4)μv,纤维指数平均为9.3±1.4,增殖前期DR的所有视网膜电反应均中度下降,闪光ERG的b波幅值为(179±19)μv, 12赫兹闪烁光ERG幅值等于(13.0±6.4)μv,纤维指数为10~16单位,平均:13.8±1.3,也就是说,有极显著增高(P<0.001).结论:纤维指数增高是视网膜缺血的共同特点,表明Muller细胞的代谢活性代偿性增高,证实其在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红;高璐;谷万章;陶源;周丽霞;Zueva M. V.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蛋白质、糖、脂肪、水、电解代谢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具有抗炎、抗休克、抗过敏等重要药理作用.由于具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若用到好处,受益非浅,若滥用,则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而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学习内容.

    作者:王伟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28例的护理

    通过对128例肺心病临床护理的回顾,深感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的重要性.结合病例,复习文献,对肺心病患者观察护理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尤其对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衰、肺性脑病3大并发证的观察护理及处理等进行了分析.

    作者:伊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提升临床医学实验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

    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除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外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在校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又是培养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重要途径.在这条途径上实验教师又应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中职卫校中实验教师在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就中职卫校提高临床医学实验教师专业素质的不足和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韦格纳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韦格纳肉芽肿(W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性疾病,本病病因目前不清楚,多数认为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临床上分全身型和局限型,全身型有上下呼吸道肉芽肿、坏死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3种病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局限型病变仅在呼吸系统,无肾脏损害,病程长,预后较全身为佳.

    作者:张佳甚;胡苏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川穹嗪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川穹嗪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用川穹嗪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观察组)和维脑路通(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尤以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川穹嗪注射液与依达拉奉治疗ACI疗效优于维脑路通.

    作者:王立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观察治疗效果以期总结佳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早期临床及影像表现作回顾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情重,合并症多,死亡率较同期脑梗死病人明显增多.本组病人死亡率32.5%.结论:依靠早期临床及影像表现及时发现并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立安;陈晓俊;孔双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科化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发展,留置针以它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外渗等诸多优点在我科病人化疗过程中已普遍使用,是部分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如血液科常用的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等),而反复化疗后的血管变脆,变硬且营养差,留置针在手前臂不仅不易穿刺成功而且保留时间短,易引起静脉炎,而使用深静脉置管创伤较大,费用相对昂贵,且对于一些血小板较低的患者亦不实用,反复穿刺不成功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痛苦而且极大的削弱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者:秦云;阙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静脉入壶催产素缩短第三产程减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方法:选2007-01~2008-12的孕足月、单台、头位、无高危因素的经阴道分娩的560例初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待孕妇宫口近开全时建立开放的静脉通路(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液).观察组在胎儿肢体全部娩出后立即入壶催产素20u,对照组不用药.记录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缩短,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的例数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儿娩出时立即静脉应用较大剂量的催产素,使第三产程缩短,产后2 h出血减少(24 h出血明显减少).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我们基层医院.静脉入壶催产素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作者:栾淑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