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东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12 h的疗效.方法:予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30 min内静脉滴入.结果:34例AMI患者总再通率为70.58%,其中发病≤2 h、>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7.5%、81.8%、62.5%、42.85%;再通时间依次为(78±4)min、(98±3.0)min、(128±3.0)min、(190±4.0)min.比较≤2 h与>2~4 h溶栓再通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4 h、>4~6 h、>6~12 h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6例,占17.64%.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作者:王欣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阑尾坏疽穿孔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4~2008年我院78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阑尾坏疽穿孔86例.结果:除4例因阑尾根部较为严重坏疽,回盲部处理不理想而放置腹腔烟卷引流以观察有无粪漏之外,无1例因未放置腹腔引流管而并发腹腔脓肿.结论:说明急性阑尾炎穿孔只要术中脓液擦洗干净、阑尾残端处理满意、选用有效抗生素,术后无需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作者:刘茂温;宋智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转变病人对脑梗死的认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对我院2008-02~2009-03住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共166例,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分析,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激励病人自觉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和康复计划.结论:脑梗死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建红;吴秀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疾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医生支配下执行医属,完成治疗计划,是从属型医护关系.护士对病人态度是不善交流,不听取意见,让病人绝对服从医护人员,是服从型护患关系,这样发展下去,只有被社会淘汰,适应不了21世纪的社会的需要.
作者:张朝霞;申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小柴胡汤始载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所组成.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生姜补中和胃,以杜内传太阴之路.此方遣药精当,配伍有度,虽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可使枢机畅利,脾胃安和,三焦疏达,内外宣通,则半表半里之邪得解,诚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良方.笔者将其加味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经62例患者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刘卫华;张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强,发病急,有广泛的传染性,好发于春秋季节,易散发或流行于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生活场所,是眼科的常见多发性眼病,若治疗不及时或失当,极易导致眼病转化加重或传染流行.因此,尽快治愈,解除疼痛,预防传染流行非常重要.
作者:于亚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通管输血在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方法:中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输血组、三通管输血组,对比观察两组复苏后2 h内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达到早期复苏目标的例数,统计分析达标情况.结果:三通管输血组的达标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通管输血大大提高了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复苏成功率.
作者:张光发;林丽妍;董文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现将我院2002-09~2008-01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魏夫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01~2009-12收治的85例股骨颈折患者病历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8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随访时间8个月~6年,全部都骨折愈合,骨折线在2~6个月内消失,股骨头外上部密度增高者5例,轻度塌陷者l例,但均不影响行走和睡眠,全部均能正常行走,生活自理.结论:对新鲜骨折尽早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好的方法,同时适时施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后期辨证施用补益肝骨、接骨续损之方药,加速骨折的愈合,防止骨萎骨枯,明显减少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和股骨头的坏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作者:郭茂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喘乐宁在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发作的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吸氧、静脉滴注抗生素抗感染、茶碱类平喘、化痰、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溶液,每次2 mL加4 mL生理盐水,吸氧流量3 L/min,2次/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咳嗽、喘憋症状肺部干湿啰音改善(或消失)时间及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雾化吸入喘乐宁溶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临床禁忌证,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常规用药之一.
作者:孟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健康教育是传授保健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生活护理,而需要健康知识,更迫切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疾病的愈合及康复等问题,高血压病病程长,发展也不平衡,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高血压本身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积极控制可制止或逆转高血压所造成的靶器官损害,推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进行恰当的健康宣教尤为重要,进行健康宣教刻不容缓.
作者:孙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女性非特异性阴道炎、滴虫、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情况.方法:由妇科医生取阴道分泌物少量,均匀涂于玻片中央的1/3处,厚薄均匀,不宜太厚或太薄,自然干燥后,酒精灯火焰上方固定.结果:480例涂片中339例检出不同病原体,阳性率70.7%.结论:非特异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还较高,提示女性卫生保健工作仍需进一带加强.
作者:巩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及时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过积极抢救,痊愈后出院28例,痊愈率达70.0%.结论: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作者:成忠凤;徐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药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经知道了许多与中药部分疗效有关的成分和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如何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增补的质量标准,是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加强传统质量标准的现代研究,提高其客观性、可行性、权威性,保证中药饮片达到传统的质量要求.是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环节,是不可能短期超越的一个过程,应该引起充分的注意.
作者:朱秀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整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8-09~2009-01 629例(712只眼)住院的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每个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护理措施实施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如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需再次修改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建立表格式整体护理病历,每次进行评估、诊断、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效果后及时真实的书写护理病历,护士长定期检查.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手术失败及出现并发症,满意度高达95%,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生活均能自理,随访3~6个月,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住院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广大患者好评,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樊春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脑血管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因此,脑血管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的健康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加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终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作者:肖振利;霍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们选择3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12周,观察指标为血常规、尿常规、24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12周后尿蛋白完全缓解:治疗组:12例,占40.0%,对照组:6例,占20.0%;部分缓解:治疗组:15例,占50.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9例,占30.0%,总有效率为50.0%.结论:来氟米特对大部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晔;杜瑶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眼球摘除手术是指眼球的功能已全部丧失或即将全部丧失,为解除眼剧痛或威胁健眼及生命、以及改善外观等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手术.眼球摘除是眼外伤和眼科疾病中不幸的结局,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外观.而且又因受伤者的家庭、社会对位、文化修养及心理自控能力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这类病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对提高医护的社会效应都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魏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需,对蛋白质、糖、脂肪、水、电解代谢及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具有抗炎、抗休克、抗过敏等重要药理作用.由于具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若用到好处,受益非浅,若滥用,则为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而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学习内容.
作者:王伟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作者:李敏;肖春丽;申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