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网膜静脉阻塞

王玉国;孔庆丰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 临床表现, 中药治疗, 预后
摘要:视网膜中央静脉及分支静脉阻塞(CRVO与BRVO)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疾病之一,也是合并症较严重、容易导至视力丧失的眼病之一.近年来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予后评估以及治疗措施等都有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但是这些新的观念和措施是否完全正确,尚有待更多的临床实践予以检验.现就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以下几个方面综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失眠原因的中西医分析

    失眠是一个复杂和难以理解的主诉,通常指患者对睡虑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睡眠潜伏期: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两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多噩梦;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h;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分类:①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②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个月;③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慢性失眠非常普遍,50岁~80岁老年人以失眠为主诉的更是日益增多,给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

    作者:张向阳;王琳;李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部外伤超声诊断分析

    多数情况患者伤势严重,临床医生一般均首先超声检查,以便迅速确认受损脏器.自1998年1月-2004年12月在外科住院治疗的部分病例,共98例.重点报告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超声诊断中的体会和经验.

    作者:吴邦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前心理分析和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而且逐渐年轻化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可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引起心理应急反应,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术前心理干预,使患者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使手术更有利于治疗.

    作者:周丹;王敏;陈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和信息服务

    在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向社会化、国际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图书馆工作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它不仅影响着医院的医疗和科研水平,而且对树立医院的形象、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出版物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加,电子阅览室的建立成为必然趋势[1].

    作者:蒋英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1876例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将异丙酚和利多卡因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妊娠5-8周(不超过8周)孕妇2136例,超声显示宫内妊娠,若未见胎芽或胎心搏动者,血HCG试验阳性.将2136例孕妇随机分为异丙酚组1530例,利多卡因组346例和对照组260例.

    作者:曾宪英;邹彩虹;王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地尔硫(艹卓)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6例

    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或猝死为基本特征.诊断尚缺乏特异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60%的病例可以通过排除其它病因引起的心脏增大与心力衰竭而确诊.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至今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且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1997年中国扩张型心肌病地尔硫(艹卓)干预试验协作组报告显示地尔硫(艹卓)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用地尔硫(艹卓)治疗DCM,旨在探索钙拮抗剂对DCM的疗效.

    作者:李秀梅;印秀敏;田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药物引发过敏性休克1例护理

    过敏性休克是致敏物质(常见的有抗生素、血清制品等)进入机体后与肥大细胞及白细胞上的IgE结合使肥大细胞释放缓激肽粒细胞趋化因子及前列腺素.这些介质扩散到组织中,造成组织受损,而引起强烈的全身过敏反应,这种反应使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浆渗出及水肿,并使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根据此反应发生部位不同,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支气管哮喘,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作者:彭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光眼护理模式观察体会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两种.如何更好的护理青光眼患者是维持治疗效果和防止复发的重要环节.

    作者:白文艳;要博;王月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发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多发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多发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切口入路共有4类:(1)右房切口;(2)右室切口;(3)左室切口;(4)右室流出道联合左室切口.分析比较不同入路的手术结果.结果:无手术死亡.发生残余分流3例,无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本组病例临床结果良好,但残余漏的发生率仍比较高,术中应常规行经食道超声检查.手术切口选择应根据室缺的位置,尽可能采用右房或右室切口,尽量避免左室切口.

    作者:马游;吴熹;李鸿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伢典化学机械去腐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应用

    目的:评价伢典化学机械去腐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名儿童龋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伢典化学机械去腐(实验组)20例,患牙20颗;传统磨牙去腐(对照组)20例,患牙22颗,对比两组患儿的感受和治疗效果.结果:伢典组的治疗较传统方法更易为患儿所接受,两者在乐于接受程度上有显著差别,而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别.结论:伢典化学机械去腐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有效且易于被接受.

    作者:高鑫鑫;姜颖;陈晓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隐蔽性鼻出血

    大多数患者鼻出血发生在前鼻镜检查能够发现的部位,如鼻中隔前下部和下鼻甲前端,治疗较简单,而对于前鼻镜检查无法发现部位的出血,通常采用鼻腔填塞和血管结扎、栓塞,患者痛苦大,疗效差.自2005年开始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隐蔽性鼻出血,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李明华;刘志慧;程兆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68例分析

    重症急性胆管炎病情凶险,尤其老年人,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及临床处理困难等特点[1].自1992年2月-2005年1月收治的68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林清华;赵国全;马晓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临床MRI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老年性痴呆(AD)与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与MRI特点,寻找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DSM-Ⅳ标准,对28例AD患者和36名VaD患者的临床和MR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D多慢性起病;VaD多急性起病,呈阶梯性病程,常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②AD认知功能减退为全面广泛性,VaD认知功能减退呈部分间歇性.③AD非认知功能障碍多,常有复杂情感异常、人格主动性减退、重复收敛行为;VaD非认知功能障碍少,可有单一情感异常、人格淡漠、攻击行为.④AD躯体生活能力明显优于VaD,AD工具使用能力明显落后于VaD.⑤头颅MRI显示AD病人以广泛皮质萎缩且以双侧海马明显萎缩为主,VaD病人多为局灶异常.结论:根据临床和MRI特点可以对AD和VaD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锋;杨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及分支静脉阻塞(CRVO与BRVO)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疾病之一,也是合并症较严重、容易导至视力丧失的眼病之一.近年来有关本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予后评估以及治疗措施等都有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但是这些新的观念和措施是否完全正确,尚有待更多的临床实践予以检验.现就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以下几个方面综述:

    作者:王玉国;孔庆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肽治疗成骨不全症20例

    笔者根据骨肽药物的作用机制,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对20例成骨不全症的病人进行了治疗,确实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庆丰;范猛;林清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纵隔增宽的弧形阴影X线诊断

    在X线日渐成为常规检查时,放射科医师经常会遇到上纵隔增宽的弧形阴影.上纵隔阴影通常是指第四胸椎间隙以上区域,侧位则指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间隙连线以上的范围.上纵隔增宽的弧形阴影是常见征象,它可见于若干疾病,现将其分述如下:

    作者:蔺田芳;武春鸿;滕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脏介入诊疗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诊疗是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护理人员的配合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顺利完成介入手术,因此心理护理与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同等作用.

    作者:刘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现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相关性盲主要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在我国已经成为致盲的四大原因之一.国内近年资料表明,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仍呈上升趋势.DR的高发病率、高致盲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已深入到微循环水平,特别强调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伴微血栓形成是造成视网膜病变的本质,即视网膜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对DR的预防和治疗,其主要原则是在控制血糖的前提下,纠正由于高血糖造成的机体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视网膜血流量.

    作者:周丽霞;李雪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巧用马铃薯保护结膜下注射部位

    结膜下注射是眼科常用的注射方法,是眼部抗感染、减少渗出、减轻水肿、改善循环等治疗的有效的给药途.保护注射部位延长其使用时间尤其重要.多年来借鉴民间偏方,在注射期间嘱患者每日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穿刺部位,经过临床观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亢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02.12到05.4间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的19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材料,方法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加用庆大霉素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在近期有明显升高,其中血小板较为持久和显著.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姚志敏;祖宏;卢睿斌;王泉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