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咯血的临床研究

刘建德;金海珠;刘秀芳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局部注射, 无水乙醇治疗, 大咯血, 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 药物保守治疗, 呼吸内科, 对象与方法, 动脉栓塞术, 治疗对象, 粘膜结核, 人工气腹, 疗效, 扩张症, 创伤性, 止血, 硬质, 女性, 年龄
摘要:咯血在呼吸内科为常见急症,以往多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止血,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多年来对于顽固性咯血,人们不断地寻求各种治疗方法,例如:人工气腹、激素疗法[1]、硬质气管镜冰水灌洗及支气管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等,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创伤性大,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故限制了临床应用.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几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咯血22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治疗对象:本组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4-72岁,平均43岁.支气管扩张症10例,肺癌5例,肺结核4例(其中支气管粘膜结核1例),咯血原因不明者3例.咯血量<100ml/天16例,<100~500ml/天5例,>500ml/天1例.其中4例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量较多的情况下应用此方法治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善得定、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研究

    目的:研究善得定(生长抑素八肽)与国产垂体后叶素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同时观察了再出血率,病死率和副反应.方法:对102例病例根据经济情况,有无心血管病史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推0.1mg善得定后给36ug/h速度持续静点,垂体后叶素组给垂体后叶素0.4u/min持续静点.结果:善得定治疗组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完全止血率依次为16.67%、25%、61.15%和80.56%,垂体后叶素组依次为10%、20%、40%、50%.结论:持续静脉点滴善得定在相同时限止血疗效均较垂体后叶素效果明显,而且副作用少,再出血和存活率两组病例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德志;邓炳修;董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咯血的临床研究

    咯血在呼吸内科为常见急症,以往多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止血,但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多年来对于顽固性咯血,人们不断地寻求各种治疗方法,例如:人工气腹、激素疗法[1]、硬质气管镜冰水灌洗及支气管肋间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等,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创伤性大,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故限制了临床应用.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几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咯血22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治疗对象:本组2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24-72岁,平均43岁.支气管扩张症10例,肺癌5例,肺结核4例(其中支气管粘膜结核1例),咯血原因不明者3例.咯血量<100ml/天16例,<100~500ml/天5例,>500ml/天1例.其中4例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量较多的情况下应用此方法治疗.

    作者:刘建德;金海珠;刘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9例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当前的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了我市近10年来收治的2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儿.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占住院病儿的0.23%,男女比例为2:1.10例患儿年龄小于2岁,19例年龄大于2岁,绝大多数为青少年.两组患儿在病原学和预后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先天性心脏病是22例患儿的易患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和草绿色链球菌(6例)是常见的病原.有9例为继发感染,其中6例病变存在于修复后的辩膜上.结论:在小儿中,尽管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它仍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病死率高达24例.年龄小于2岁、致病菌为金葡菌、经历辩膜手术是预示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文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例重度妊高征合并再障的护理体会

    在产科中,重度妊娠中毒征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是极为少见的疑难病症,此种病人只占分娩总数的0.08%.1998年我科收治2例,经过治疗、抢救、护理,产妇病情好转,婴儿均成活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高某,女,21岁,重度贫血外观,周身浮肿,HGB:44g/h,RBC:1.1310'/L,PLT:36 0'/L,PRO:+4,血压:22.0/16.0pa.例2:赵某某,女,21岁,颜面及四肢高度水种,血压:23.0/19.0kpa,重度贫血外观,头晕,头痛,尿蛋白+4,HGB:38g/L,RBC:1.20 10'/L,PLT:20 10'/L

    作者:任玉玲;哈尔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在眼科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逐年提高,特别是玻璃体切割术中行长效气体充填及硅油注入者,白内障的发生率几乎近100%.再次为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提高患者的视功能,改善其生存价值,已成为眼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因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眼压普遍偏低,术中操作较常规手术难度增加,术后视力影响因素多.玻璃体腔内硅油未取出情况下是否能行人工晶体植入,也存在争议.我院自98年1月至99年3月采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19例19眼.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章明;王玉国;李志坚;蔡晓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Bisoprolol)对充血性心力衰竭(XHF)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商品名:博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85例,并与对照组79例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左室射学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W/A)、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CHF时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能提高疗效.

    作者:杨丽梅;吴茂红;魏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静点5%碳酸氢钠纠正胎儿宫内窘迫--附200例分析

    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临床表现,系因胎儿宫内缺氧及酸中毒所致.过去,解救胎儿宫内窘迫的方法是尽快娩出胎儿.现在有了各种监测手段及处理方法,常需先进行治疗,再促进胎儿速娩,这种方法对胎儿有利.近五年我科采用静点5%碳酸氢钠的方法救治胎儿窘迫收到满意的效果.兹将200例临床观察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4年2月至1998年12月静点5%碳酸氢钠纠正胎儿官内窘迫200例.其中,从年龄上看小的21岁,大32岁,22至31岁的186例,占93%.从胎次上看第三胎3例,第二胎14例,第一胎183例,占91.5%.从发生时期上看,发生于临产时5例,第一产程67例,第二产程128例,占64%.

    作者:潘洪云;吕艳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胸骨穿刺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大多数病例骨髓增生异常活跃,并伴有病态造血,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但临床有时会遇到常规髂骨穿刺提示增生低下性贫血者,往往确诊困难.为此,我们对此类患者同时做了胸骨穿刺,分析其细胞形态,从而确定了MDS的诊断.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7例均为1997、1998两年间住院的髂骨穿刺提示低增生性贫血的初诊病人,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41岁,均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或感染,肝脾肿大不明显.血象示全血细胞减少,不见或偶见幼红幼粒细胞,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偏低,溶血象阴性.髂骨穿刺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可见非造血细胞团,原始细胞<5%,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增高,尤其是病态造血不明显,仅表现有:3例偶见炭核及花瓣样核晚幼红细胞,2例偶见双核中幼红细胞,4例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2例粒系明显增多,故骨髓分析只能报告低增生性贫血.临床疑诊AA.

    作者:董家啬;李福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加热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近年来,加热治疗的效果在医学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射频消融术即是通过热量使旁路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治愈一些心律失常性疾病.但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尚未有加热治疗的报道.本研究探讨加热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为体外加热已植入的支架治疗再狭窄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采用原代平滑肌细胞培养的方法,对培养的平滑肌细胞进行加热,温度为37℃~54℃,加热10min,继续培养,光镜观察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形态改变,台盼蓝鉴定细胞是否失去活力.结果:在温度小于44℃时,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相比基本无变化,培养液中也无脱落细胞,细胞生长也未受抑制.在46℃、48℃、50℃时,在随后培养10小时后,细胞开始呈圆形或椭圆型回缩,细胞浆呈串珠样改变,培养24小时,培养的细胞全部呈圆形回缩,培养液中也见大量脱落的圆形细胞;在52℃、54℃时,细胞不回缩,培养10小时后,部分培养的细胞可见边缘翘起并呈碎片状脱落,12~24小时碎片状脱落达到高峰,脱落到培养液中的细胞形态也为片状,无呈圆形回缩样改变.在46℃以上的温度,培养液中脱落细胞的总数比44℃时急剧增多,而脱落细胞中被台盼蓝着色的细胞数,则在50℃时急剧增加,说明在44℃~50℃的温度范围内,脱落的细胞尚未失去活力,结合形态学改变可能为细胞凋亡,而>50℃的温度,则细胞均被台盼蓝染色,且形态学上不再发生改变,为细胞坏死,相关的检测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加热会导致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改变,平滑肌细胞对热的反应采取三种形式,在<45℃时,细胞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在4℃~50℃之间时,细胞以圆形或椭圆型回缩,细胞浆呈串珠样改变为主,脱落的细胞也未失去活力;>50℃细胞呈边缘翘起并以片状脱落,脱落的细胞均失去活力.可以设想在44℃~50℃的温度范围,细胞是以凋亡形式出现的,该温度范围允许我们以电磁场来体外加热已植入的支架,促进支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凋亡,防治支架后的再狭窄.

    作者:李春江;王士雯;李耀平;刘健;王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促细菌快速生长繁殖因子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促细菌快速生长繁殖因子即细菌培养基成分进行科学配比研究,促使细菌能快速生长繁殖,并在同一体系内同时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教试验作了初步探讨.方法:采用V型板体系内培养,并同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鉴定报告时间缩短至4-8小时,与常规方法对比其中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临床分离株符合率为98%.结论:初步建立了细菌检验的快速常规程序,使临床细菌学检验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正确,及时的诊断依据.

    作者:郭微媛;李振祥;齐桂云;张和光;王悦;孙琪;马清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00例颅内病变接受伽玛刀治疗的心理调查及护理

    伽玛刀是用钻/60放射源发射的高能伽玛射线经准直器引导,用立体定位系统把射线焦点精确汇聚在预选病灶上进行大剂量照射摧毁病灶组织,而周围健康脑组织不受损害,此治疗技术广泛涉及脑神经外科,放射影像学,核物理学等领域,其特点为手术安全、精确、效果好,实现了无创伤手术理想,有传统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为了更好的认识伽玛刀治疗全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我们对本治疗中心的200例颅内病变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也针对其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心理护理的探讨,希望能对伽玛刀治疗技术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提高.

    作者:庞晓霞;袁树斌;雷进;唐轶;吕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

    青光眼是以病理性眼压升高伴视力视野视神经损害的主要致盲眼病,约有10%~21%的盲人由青光眼所致,我科从1998年6月起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中,通过对428例青光眼病人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28例病例中,男187例,女241例,大年龄80岁,小年龄7岁,平均年龄45岁,大专以上学历130例,高中以下学历298例.1.2 方法健康教育方法采取一对一交谈,书面和黑板报等形式.对于文化程度高,对医学知识接受能力强的病人进行计划教育;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则根据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反复教育,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示范教育;对病人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的疾病知识或信息提出的疑点,护士给予应答进行随机教育.

    作者:张秀娟;孙丽萍;姚庆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肾病综合征目前仍以醋酸泼尼松为传统而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在泼尼松中--长程疗法过程中,疗效缓慢,不良反应多,对肾功能不全者效果不佳,且影响脂肪代谢,使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在近四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泼尼松联用黄芪注射液取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为同期住院患者,符合1992年第三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通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了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6~50岁,平均25岁;对照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54岁,平均26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就诊前病情程度及临床检验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明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直视下锐性分离钳扎法预防骶前大出血探讨

    目前,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仍采用经典的Miles术式的切除范围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术式为患者实行根治手术,来提高病人术后五年生存率和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由于直肠在较狭窄的骨盆腔内,加之直肠位置深,而且周围组织血运丰富,特别是直肠有恶性肿瘤浸润时,使血管扩张,组织脆弱,周围组织水肿,粘连严重,在游离直肠段时术中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伤骶前静脉丛,造成大出血的危险,是直肠癌施行根治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易造成病人死亡,因而是广大外科医师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者:郭维佳;潘福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性三氟三嗪中毒1例报告

    患者男,30岁,于2000年6月19日10时维修泄漏的装有三氟三嗪的管道,因所戴的防毒面具漏气,嗅到气味后,又坚持工作10分钟左右,出现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后停止.4小时后自觉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加重,于19时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8.6℃,脉搏118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16.0/10.7KPa.神情表现为急性病容,颜面潮红,呼吸急促,双眼结膜明显充血,无羞明、流泪症状.口唇发绀,咽红.双肺底闻及湿罗音.心、肝、脾、神经系统均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正常项目略)WBC:23.0X10,S:0.92,L:0.08.尿常规:Pro:++,RBC:3~/HP,WBC:1~2HP,颗粒管型4/10个视野,红细胞管型1/10个视野,血BUN:8.0mmo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1.18umols+/L,尿氟:9mg/L,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代酸,中度低氧血症.ECG:窦性心动过速,I AVB.胸片:颈部皮下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抢救过程:给予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大剂量激素、抗菌素、能量合剂、654-2、钙剂、保肝药物等.

    作者:刘恩义;张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3例出血性脑梗塞的CT与临床观察

    出血性脑梗塞(HI)是指缺血性中风病人由于梗塞区血流再通而发生了出血.本文对1994~1999年经CT证实320例脑梗塞患者中的23例HI的CT,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3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43~70岁,平均58.5岁.既往史: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者10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其中3例伴心律失常(房颤)心肌梗塞1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3例,存活19例,死亡4例.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为突然起病,21例于活动中,2例于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回顾分析及追踪观察表明,HI病后1~2周发病率高,其中第二周内发病率更高,本组HI发生时间在梗塞1~2日,5例,3~7日5例,7~20日为13例,主要症状体征为:恶心呕吐16例,头痛、头晕、嗜瞳11例,意识障碍4例,其中1例入院24小时后逐渐昏迷,四肢瘫1例,双侧病理征阳性,双瞳孔不等大2例,颈强伴抽搐发作1例,1例出现中枢性高热及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作者:崔杰;王秀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静脉曲张硬化疗法的围术期护理

    我院自1995年以来,我院应用硬化疗法选择性治疗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的病人,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本文着重对硬化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时的操作要领、及对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作以总结性报道

    作者:刘红军;皮爱春;袁训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某航校1991年-199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以某航运学校1991-1999年入校新生为对象,试图为以农村学生为主要生源的学校,提供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控制的一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结果:航校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全国乙肝现患病率,乙肝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尤其是1999年乙肝的发病率下降比较显著.结论:本调查认为:应严格体检制度,发现具有HBV感染者,及时予以隔离,对于易感人群应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作者:温朝辉;徐惠新;张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二尖瓣脱垂病人左房侧收缩期前向性血流观察

    目的:观察二尖瓣脱垂病人超声心动图左房侧血流.方法: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21例二尖辩脱垂患者.结果:在现察到二尖瓣口左房侧负向血流的同时,在其左房的相对面可测到前向性血流.结论:二尖瓣严重闭锁不全可导致超声心动图可测到的左房收缩期前向性血流.

    作者:孙辉;刘红;邹玉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盆骨折并发ARDS的整体护理

    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多种肺外或肺部疾病过程中发生的渗透性肺水肿和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近年来复苏水平的提高,好发ARDS的许多基础疾患,如创伤、休克等早期病死率降低.发生呼吸衰竭机会增加,使ARDS发病率有升高趋势.随着血气分析的广泛应用,报告率增加,死亡率高达25~60%.2000年收治1例因骨盆多发性骨折、失血性休克,引起ARDS的病人.经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病员康复出院,现将整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闫春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