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彭印文;陈棉智;张志辉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腓骨近端截骨术, 鲑降钙素, 膝内翻
摘要:目的:探讨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行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术后3个月以膝关节疼痛、内翻角、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膝内翻角度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7.9%,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费用低,联合鲑降钙素既可治疗伴发的骨质疏松,又可治疗骨关节炎,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膝关节置换时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的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7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LVEF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BNP (152.1±34.4)pg/mL低于对照组(237.5±36.1)pg/mL,治疗组LVEF(52.4±8.1)水平高于对照组(43.7±8.6)%, 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改善患者心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和心脏功能。

    作者:周徐洲;苏倬杰;陈伟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根治性切除术与单纯探查短路术对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与单纯探查短路术治疗胃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胃癌术后复发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2例,B组62例,A组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B组接受单纯探查短路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与B组的22.58%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55%、58.06%,显著高于B组的80.65%、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应选择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手术安全性较高,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利于远期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曹玖见;晏勇;刘美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和危重儿串联质谱技术应用的研究

    目的:了解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和危重儿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检测方法,对13560例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以及危重儿进行45种先天性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筛查,并对可疑阳性病人进行召回确诊并治疗,预后及随访情况分析。结果疑诊病例502例,确诊9例,其中包括希特林缺陷症3例,苯丙酮尿症2例,尿素循环障碍(鸟氨酸氨甲酰磷酸转移酶缺乏症,OTC)2例,枫糖尿症1例,原发性游离肉碱缺乏症1例。所有确诊病例均进行治疗以及随访,其中1例尿素循环障碍以及枫糖尿症患者因合并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者体格发育落后,1例OTC患者存在发作性高氨血症外,其余病人均未出现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以及体格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结论遗传代谢病在茂名地区有一定的发生几率。在新生儿和危重儿开展串联质谱筛查,有利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吴雄基;柯华寿;彭锡兰;谢彦奇;黎金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行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术后3个月以膝关节疼痛、内翻角、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膝内翻角度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7.9%,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费用低,联合鲑降钙素既可治疗伴发的骨质疏松,又可治疗骨关节炎,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膝关节置换时间。

    作者:彭印文;陈棉智;张志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于发病72h内和72h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23%较B组患者的81.13%显著提高,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患者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B组患者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较B组患者32.0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确诊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在72h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PCP)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病原学检查证实的20例PCP的CT表现,其血液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均为阳性。结果20例均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0例呈双肺对称性、弥漫性分布,6例散在分布,4例局限于1-2个肺叶;16例可见条索状影、不完整网格状影,与磨玻璃密度影分布基本一致;肺气囊10例,肺内结节状实变影8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C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吕铭;张洪标;曾维余;温运雄;徐昌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清TNF-a和降钙素原与小儿脓毒血症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TNF-a和降钙素原与小儿脓毒血症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脓毒血症患儿65例,另选取普通感染患儿50例,同期正常儿童30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Elias法分别检测三组血清降钙素原和TNF-a的水平,并观察患儿在治疗6h、24h和48h后两者水平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儿心功能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压LVEDP),分析脓毒血症患儿血清TNF-a和降钙素原的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清TNF-a和降钙素原的水平分别为(55.69±6.58)pg/mL和(15.36±2.11)ng/mL,均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普通感染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在治疗48小时后血清TNF-a和降钙素原的水平降低尤为明显,与治疗后6h、24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TNF-a和降钙素原均与脓毒症患儿LAD和LVEDP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 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存在明显的血清TNF-a和降钙素原高水平,并与治疗时间及心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志松;刘金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成年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髓内钉和MIPPO技术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成年胫骨干骨折患者应用髓内钉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MIPPO)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胫骨干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38例)和B组(采用MIPPO治疗,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透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透射次数均高于B组[(94.8±16.4)min vs.(65.9±12.4)min,(8.7±1.1)次vs.(3.5±0.6)次, P<0.05]。 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低于B组[84.21%vs.97.92%, P<0.05]。 A组患者内固定松动及膝关节痛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7.89% vs.0.00%,18.42%vs.2.08%, P<0.05]。结论 MIPPO术在成年胫骨干骨折患者中治疗较髓内钉内固定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敏;刘敏强;毛吉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处方点评制度对医院门诊、急诊处方合理用药的意义

    目的:研究处方点评制度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和作用。方法电脑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门、急诊处方。其中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未系统化进行处方点评,选取门、急诊处方17821张;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实施处方点评制度,由电脑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18135张。观察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前后门、急诊处方用药准确规范性并对比分析。结果处方点评实施后,门诊处方药品通用名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抗菌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实施前, P<0.05。处方点评实施后处方不规范情况有所减少,明显低于实施前不规范情况, P<0.05。处方点评实施后门诊用药不合理情况降低,明显低于实施前处方不合理情况, P<0.05。结论实施处方点评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医师用药的合理性、准确性,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耿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所建立健康档案的辖区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制定为期6个月的全面健康教育计划,然后评估患者对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变化。结果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得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推广。

    作者:杨志娟;沈虹;高美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低值PLT计数在血液分析仪复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XN-2000血液分析仪制定低值PLT计数复检规则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采集的570例血液标本,用XN-2000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得出荧光PLT计数、电阻抗PLT计数、光学PLT计数,评估三种通道的精密度,重新制定原有的低值PLT计数复检规则。结果荧光PLT计数变异系数低于电阻抗PLT计数和光学PLT计数;荧光PLT计数检测低值PLT的准确性高于电阻抗PLT计数和光学PLT计数;重新制定低值PLT复检规则后,人工复检率显著降低。结论相较于电阻抗PLT计数和光学PLT计数,低值荧光PLT计数检测精密度、准确性更高,重新制定复检规则,能够大幅度降低低值PLT人工复检的发生率。

    作者:陈奕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趋势变化及成功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近五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进行阴道试产( TOLAC)分娩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查找VBAC成功因素。方法对我院五年内TOLAC孕妇4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五年内我院成功阴道分娩孕妇(VBAC)272例(56.43%),阴道试产失败急诊剖宫产孕妇210例(43.57%)。各年产后出血率、子宫破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VBAC组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阴道试产失败急诊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子宫破裂率VBAC组与阴道试产失败急诊剖宫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VBAC成功因素:年龄<35岁,BMI<25,分娩孕周37~40周,有阴道分娩史,距前次剖宫产手术完成时间在2~10a,入院宫口扩张( P<0.05);而疤痕厚度、新生儿出生体重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进行产前筛选,针对符合条件TOLAC孕妇进行产前指导,树立阴道分娩信心,鼓励阴道试产,提高VBAC成功率,降低以“疤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旭菲;钟梅;莫丽芳;林彬;周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胎儿心脏节段分析法与常规切面联合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优势

    目的:深入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过程中采用胎儿心脏节段分析法与常规切面联合应用的临床比较优势,从而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孕妇910例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常规切面检查,针对常规切面检查结果异常情况给予节段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910例孕妇的胎儿中,共计检出异常胎儿18例,异常胎儿检出率为1.98%。结论胎儿心脏节段分析法与常规切面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是用于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有效方式。

    作者:陈恩;王敬;邓渊升;李土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以病毒灭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对其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常规采集的新鲜血液130袋为材料,经离心后分离血浆,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袋,观察组制备为病毒灭活血浆,对照组制备为新鲜冰冻血浆,提取两组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对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两组血浆Fg水平、ALB水平、TP水平、PT及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浆FⅡ、FⅤ、FⅦ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浆APTT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浆G水平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病毒灭活的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会对有效成分产生损伤,但其质量仍符合国家标准,因此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具有可行性。

    作者:吴琼;王颖;黄文娟;李一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 )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50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NT-proBNP水平分为两组,>500 pg/mL组206例和≤500 pg/mL组144例;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218例和危重症组132例;将危重症组患儿根据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56例和死亡组7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各实验室指标、NT-proBNP水平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PCIS)。结果>500 pg/mL组患儿的PCIS评分明显低于≤500 pg/mL组, WBC、CK-MB、尿素氮、ALT、AST均明显高于≤500 pg/mL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症组患儿的PCIS评分明显高于危重症组,WBC、NT-proBNP明显低于危重症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存活组患儿的WBC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存活组患儿的PCIS明显高于死亡组、NT-proBNP水平低于死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T-proBNP可反映重症手足口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对预后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邹文舟;巩彦民;郭晓军;丁庆雄;宁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orem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应用

    目的:探究基于orem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髋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orem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两个月的Harris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患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两个月Harris评分均比手术前明显提高,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及总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化、恐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敌对、偏执和强迫症状等因子得分与入院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于orem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建丽;邓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皮离子导入技术给药的研究进展

    根据近几年的文献,综述离子导入技术领域的新进展,包括设备,水凝胶制剂,临床意义和未来前景进行了讨论。经皮离子导入技术比普通被动经皮给药系统有更多的优点,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电压和pH等多方面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经皮离子导入给药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较理想的给药技术。

    作者:张志勇;孙延斌;杨金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LK程式按摩在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K程式按摩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待产的18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各9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LK程式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待产,观察组采用常规体位待产,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产妇轻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中度、重度疼痛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LK程式按摩在临床分娩中具有缓解疼痛,提高产妇舒适度以及缩短产程等优点,值得临床长期借鉴应用。

    作者:何芳;卢志兰;李丁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在儿科的应用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在儿科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之间我院儿科收治的288例婴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应用电脑随机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空针采血法穿刺静脉采集血液标本;观察组患儿则应用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采集血液标本。对比两种方法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液标本质量以及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质量优于对照组,且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采集患儿的血液标本能够显著减少穿刺次数、提高血液标本质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2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56.14±11.20)分,社会支持得分为(34.87±5.74)分。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 r =0.452, 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弹性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进而提高其心理弹性。

    作者:梁慧婷;招宝婷;梁小敏;尹玉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