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叙平
目的探讨某些自身免疫性抗体对TP-ELISA检测方法的影响.方法将100份正常标本和436份含有某些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标本用TP-ELISA(间接法、夹心法)检测,阳性标本用TPPA作确诊试验.结果某些自身免疫性抗体对TP-ELISA(间接法)的影响明显高于TP-ELISA(夹心法),两种检测方法有显著的差异(P<0.05),而对于TP-ELISA(夹心法)的灵敏度与确诊试验TPPA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心法的抗干扰能力明显强于间接法.结论某些自身免疫性抗体对TP-ELISA检测有一定的影响,而夹心法抗干扰能力明显优于间接法.
作者:孙业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就我科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使用美国宝特ELX800型酶标仪波长的选择,试验中试剂空白的设定,阴性对照孔吸光度的确定等涉及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卢建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SLE患者PRL、雌二醇(E2)、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SLE患者平均PR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尤以活动期更为显著;同时,活动期患者的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1).35例患者的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E2/T比值显著升高,血清PRL水平与E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PRL与SLE的发病率及病情活动密切相关;这可能与雌激素的分泌异常有关:而雄激素则能维护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作者:陈丽珠;李彬;应国祥;缪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症PIH)患者血清β-HCG与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0例妊高症和100例正常中、晚期妊娠妇女血清β-HCG与AFP值.结果妊高症孕妇血清β-HCG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孕中晚期妇女相比,差异显著(P<0.01),且随病情加重其数值进行升高;重度妊高症血清AFP水平与正常中、晚期孕妇和轻、中度妊高症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1);重度妊高症时β-HCG与AFP水平呈一定相关性(r=0.5315),轻、中度妊高症时β-HCG与AF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β-HCG升高可作为预测妊高症与判断病情轻重的指标,而AFP在重度妊高症的预测与判断病情轻重方面才有意义,联合检测β-HCG与AFP可增加预测与判断重度妊高症病情轻重的敏感性.
作者:邹琳;徐荣;赖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相关基因严格调控的细胞自主性死亡的复杂生理过程,是多细胞有机体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易浔飞;徐元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我们对63例CRF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脂质过氧化测定,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华;傅晓凤;刘和平;崔江龙;王四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非淋菌性的阴道炎(尿道炎)的标本中,检出由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感染不断升高.我们微生物室从1999年7月至2001年10月收集的宫颈分泌粘液、尿道拭子标本有712例,检出解脲脲原体(UU)阳性的标本有335例,占送检标本的47.05%;检出人型支原体(Mh)阳性的标本有185例,占送检标本的25.98%;从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收集的同样标本有205例,检出UU阳性的有106例,占送检标本的51.71%,检出Mh阳性的标本有44例,占送检标本的21.46%.
作者:王冬国;俞莲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纸片筛选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可靠性.方法头孢西丁纸片抑菌圈直径<18mm为可疑产AmpC酶株,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作为确证实验.结果头孢西丁纸片检测的57株产AmpC酶株中,有27株为非产酶株假阳性率为49.1%(27/57).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假阳性分别为60%(15/25)、33.3%(6/18)和50%(7/14).有1株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漏检.结论头孢西丁纸片筛选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特异性差,检测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株尚可.
作者:贾坤如;余方友;胡龙华;谭立明;傅颖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S2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92例标本进行HBVM和PreS2-Ag及PreS2-Ab检测,将其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PreS2-Ag在HBsAg阳性组、HBeAg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4.71%、96.97%,均明显高于其在对应阴性组中的检出率(P<0.01);PreS2Ag与HBsAg、HBeAg的符合率分别为73.91%、85.87%,PreS2-Ag的阳性率低于HBsAg的阳性率但高于HBeAg的阳性率,PreS2-Ag与HBsAg、HBeAg的总体检出率间均关联显著(P<0.01),PreS2-Ag与HBeAg的不一致部分相差显著(P<0.01),表明PreS2-Ag与HBsAg、HBeAg均高度相关,PreS2-Ag优于HBeAg.PreS2-Ab在HBeAb阳性组中的检出率(72.22%)明显高于在HBeAb阴性组中的检出率(23.21%)(P<0.01),PreS2-Ab与HBeAb符合率为75%,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PreS2-Ab与HBeAb总体上具有一定平行关系.结论PreS2-Ag是HBV感染、复制的敏感指标,且优于HBeAg;PreS2-Ag与PreS2-Ab的连续监测对HBV感染与复制的判断和抗病毒疗效及病情预后的动态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乐爱平;万腊根;郭萌萌;鞠北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为了使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安全快速、稳定可靠,对Pereira碘化钾MPO染色方法做了进一步改进.方法采用Wright-Giemsa染料为显色剂取代Pereira原法中的Leishman's染料,并采用人工预先氧化Wright-Giemsa染色液的新方法,使其一步到位氧化成熟,以后每次配MPO染色工作液时不必再加H2O2.结果本法(氧化WG-KI法)MPO阳性产物呈棕红色至蓝黑色颗粒状,在显示MPO的同时细胞核也能很好的着色,便于对细胞的辨认.本法与Washburn联苯胺法比较,两者阳性率十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法所显示的髓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对比鲜明、易于判断,试剂安全、稳定可靠,并简化了操作、缩短了染色时间,是理想的MPO染色方法.
作者:陈万新;丁飞;李毅;刘军;樊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2001~2003年头孢匹肟、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以了解头孢匹肟、亚胺培南两种抗生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S-120药敏卡测定头孢匹肟、亚胺培南等10种抗生素对699株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结果三年中,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体外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活性较为稳定.2001~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0.9~36.8%,上升较快,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7%~28.8%.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匹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对ESBLs阳性菌抑菌浓度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而亚胺培南对两组的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相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稳定性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交叉耐药明显,且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喻华;刘华;蹇启政;颜英俊;周忠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评价其敏感度与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探针蛋白特异性地捕获样品中的靶蛋白,经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作比较.结果蛋白芯片的检测敏感度CA125为80.9%、CA153为71%、CA199为80.6%,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比较,三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分别为62.5%、66.7%、56.7%,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比较,除CA199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CA125的ROC曲线非常接近、CA153的ROC曲线也非常接近,CA199的ROC曲线分离.结论蛋白芯片技术适合于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的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但CA199特异性尚需提高.
作者:陈电容;张更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淋巴细胞CD40及CD40L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LE患者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CD40L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0在淋巴细胞及CD3-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0-CD40L共刺激分子途径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以CD40L表达上调为重要特点.
作者:黄爱军;陈军浩;欧阳建;夏永泉;张葵;李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及血清学的多项指标对慢性病贫血(ACD)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TKS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铁蛋白、叶酸及维生素B12,骨髓常规计数粒红比例及骨髓幼红细胞数.并以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难治性贫血为对照.结果ACD的MCH、MCV,MCHC与其它各组贫血(除HA外)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CD的RDW在治疗前后的结果变化小;ACD的骨髓粒红比例较高,总幼红细胞值较其它各组低;ACD的铁蛋白明显高于IDA组(P<0.01),其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测无明显临床价值.结论多项指标的评价对A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发病机理的探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茅;曹亚红;应奇峰;夏爱华;皇甫梅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不同凝血试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临床病人标本,使用两种进口凝血试剂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测定(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三个项目的比对实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PT:r2=0.9758、APTT r2=0.8118、FIB r2=0.8278;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试剂的测定结果可有差异.结论更换试剂前要作比较试验,注意现行的方法与替代方法之间的差别,必要时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谷小林;彭明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血液细胞分析仪现已普及,但仪器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仅是粗筛,存在形态假性异常或假性正常可能性,当仪器有白细胞形态异常提示时,镜检复核十分重要[1].
作者:沈迎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制作组织芯片并初步应用,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优缺点.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制成120例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中13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bipuitin、p16、p21、p27、p53、p57、cyclinA、cyclinB、cyclinD1、cyclinE、CDK2、CDK4、CDK6)的表达.结果胃粘膜疾病组织芯片包含了慢性浅表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4种病变,每张组织芯片上120个样品,排列整齐,外形为圆形.仅用13张芯片即完成了全部实验,获得了胃粘膜疾病中13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Ubipuitin、p16、p21、p27、p53、p57、cyclinA、cyclinB、cyclinD1、cyclinE、CDK2、CDK4、CDK6)表达的数据.结论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组织芯片技术与传统的病理学技术方法相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勇;路名芝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