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匹肟和亚胺培南对肠杆菌属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稳定性的研究

喻华;刘华;蹇启政;颜英俊;周忠华

关键词:头孢匹肟, 亚胺培南, ESBLs, 最低抑菌浓度
摘要:目的调查2001~2003年头孢匹肟、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以了解头孢匹肟、亚胺培南两种抗生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S-120药敏卡测定头孢匹肟、亚胺培南等10种抗生素对699株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结果三年中,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体外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活性较为稳定.2001~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0.9~36.8%,上升较快,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7%~28.8%.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匹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对ESBLs阳性菌抑菌浓度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而亚胺培南对两组的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相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稳定性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交叉耐药明显,且有上升的趋势.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LISA法检测血清HBcAg对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cAg,观察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以双抗体夹心法与FQPCR法进行比较.结果HBsAg阴性和FQ-PCR阴性的符合率达100%;与FQ-PCR阳性符合率为90.3%.结论HBcAg检测可以真实地反映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基本上可替代FQ-PCR法.对乙肝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较好地应用价值.

    作者:张国强;饶丽华;张菁;王艳琴;万金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阴道加特纳菌(GV)和厌氧菌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

    细菌性阴道病(BV),也称非特异性阴道炎,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并有典型的鱼腥味,这种鱼腥味在月经后或性交后尤为明显.

    作者:车国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氮与血肌酐的相关性探讨

    为了解尿毒症患者作血液透析后血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情况,探讨血透前后此两种反映肾小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我室测定了14例52次透析前、后血标本的BUN与Cr数值,并作统计学处理.现将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曾斯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温度、抗凝剂(EDTA-K2)对血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双位点酶放大化学发光法,分别对22例健康体检者在两种不同温度(25℃和37℃)的血清标本,以及在相同温度(37℃)下,加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的血标本进行ECP水平测定.结果25℃组和37℃组血清ECP水平分别为8.92±6.45μg/L(x±s)和19.87±12.16μg/L(x±s),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7℃温度下加抗凝剂和不加抗凝剂血标本的ECP水平分别为5.26±2.60rgg/L(x±s)和19.87±12.16μg/L(x±s),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温度和抗凝剂(EDTA-K2)对血标本的ECP水平测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温怀凯;阮逸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头孢匹肟和亚胺培南对肠杆菌属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调查2001~2003年头孢匹肟、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以了解头孢匹肟、亚胺培南两种抗生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S-120药敏卡测定头孢匹肟、亚胺培南等10种抗生素对699株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结果三年中,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体外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活性较为稳定.2001~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0.9~36.8%,上升较快,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7%~28.8%.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匹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对ESBLs阳性菌抑菌浓度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而亚胺培南对两组的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相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稳定性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交叉耐药明显,且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喻华;刘华;蹇启政;颜英俊;周忠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凝血试验检测试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评价不同凝血试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临床病人标本,使用两种进口凝血试剂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测定(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三个项目的比对实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PT:r2=0.9758、APTT r2=0.8118、FIB r2=0.8278;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试剂的测定结果可有差异.结论更换试剂前要作比较试验,注意现行的方法与替代方法之间的差别,必要时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谷小林;彭明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头孢西丁纸片筛选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纸片筛选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可靠性.方法头孢西丁纸片抑菌圈直径<18mm为可疑产AmpC酶株,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作为确证实验.结果头孢西丁纸片检测的57株产AmpC酶株中,有27株为非产酶株假阳性率为49.1%(27/57).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假阳性分别为60%(15/25)、33.3%(6/18)和50%(7/14).有1株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漏检.结论头孢西丁纸片筛选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特异性差,检测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株尚可.

    作者:贾坤如;余方友;胡龙华;谭立明;傅颖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我们对63例CRF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脂质过氧化测定,现将我们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华;傅晓凤;刘和平;崔江龙;王四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腺苷脱氨酶检测对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意义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及其界限值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腺苷脱氨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连续检测法测定胸水及血清ADA,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胸水ADA有显著差别(P<0.01),而血清ADA则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胸水ADA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上具有鉴别价值,而血清ADA则无意义.

    作者:杨建鑫;郑宇琼;陈淑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路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及其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本院引起尿路感染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及耐药趋势.方法取中段洁尿标准培养24小时后阳性标本挑取典型菌落用美国德林的MICROSCAN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256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有155例,其中病房115例,门诊40例,阳性球菌66例,霉菌35例.对数量多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药敏着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尿路感染主要的革兰阴性病原菌仍为大肠埃希菌67.7%(105/155),其次为其它肠杆菌科细菌12.9%(20/155)和绿脓假单胞菌6.5%(10/15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病房标本中占53%(35/66),在门诊标本中占15.4%(6/39).大肠杆菌耐药率高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Ampicillin)占87.1%和哌啦西林(Piperacillin)占82,9%,其次为复方新诺明(SXT)占81.8%和环丙沙星(Ciproflloxacin)占60%,耐药率低的是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头孢西丁(Cefoxitin),和哌啦西林-他唑巴坦(Pip/tazo),分别为12.9%,11.4%,和4.3%.亚胺培南(Imipenem)未出现耐药现象.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的耐药率的检测,定期总结分析,观察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

    作者:孙海芬;金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微量蛋白的条件探讨

    目的探讨测定微量蛋白的佳方法.方法用考马斯亮蓝试验,不同浓度的定值样本吸取不同的量,以不同波长测定吸光度值,且选择不同浓度作标准液计算测定值进行分析.结果590nm波长时,样本吸光度变化大;10μl样本量,以1.0g/L作标准液时,测定值与定值相近,直线回归方程:Y=0.9549X+0.0386,r=0.9989,t=0.134,P>0.1.测定值与定值无差别.结论考马斯亮蓝试验测定微量蛋白,用试剂2.0ml,样本量10μl,以1.0g/L作标准及选590nm波长测定,是一种可行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杰伟;温少磊;蔡早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若干问题探讨

    现就我科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使用美国宝特ELX800型酶标仪波长的选择,试验中试剂空白的设定,阴性对照孔吸光度的确定等涉及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卢建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852名受血者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检测结果

    近年来,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问题日益为广大医患所重视,因输血感染疾病所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这不但给患者增加痛苦,也使医院的声誉受到影响.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本院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BV、抗HIV、梅毒的检测.现将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对1852名受血者的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严建新;林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欢迎订阅《检验医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5种真空采血促凝管在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5种真空采血促凝管在常规临床免疫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健康体检者及自愿者血液标本100例,选用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与美国BD公司生产的无添加剂的血清管进行采血质量和免疫检测对比评价.结果5个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与BD公司生产的无添加剂血清管在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体及酶免法测定乙肝病毒6种血清标志物结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有3个国内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在标本采集质量、分离效果上存在明显不足,且在血清IgG、IgA、IgM、RF、C3、C4的检测上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r<0.9%).结论进口或合资生产的真空采血管质量明显优于目前国内部分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管.

    作者:邹麟;程大林;王晓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0-CD40L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淋巴细胞CD40及CD40L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LE患者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CD40L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0在淋巴细胞及CD3-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0-CD40L共刺激分子途径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以CD40L表达上调为重要特点.

    作者:黄爱军;陈军浩;欧阳建;夏永泉;张葵;李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应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显微受精技术治疗射精障碍-附二例报告

    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u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治疗因严重少弱、畸精子症及梗阻性无精子症、免疫不孕或多次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未受精者等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患者并获成功,在国内外己有不少报道[1~3].

    作者:徐宜宜;唐海勋;冯亮;黄筱金;柳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184份前列腺液α溶血链球菌分离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生殖外科的多发病,国内文献报道多是由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感染所致[1],由链球菌感染情况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对1184份前列腺液标本中链球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瑜珍;李忠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65例巨幼贫患者中发现8例伴有缺铁

    巨幼贫患者由于缺乏叶酸、ViB12,骨髓检查不缺铁,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易引起忽视.作者在65例巨幼贫患者中,发现8例伴有缺铁,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朱秋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血清铜兰蛋白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铜兰蛋白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兰蛋白进行测定,并进行回顾性结果分析.结果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血清铜兰蛋白结果8.2±11.4mg/dl,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17例全部降低阳性率达100%.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血清铜兰蛋白可使患者得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谭立明;李华;秦和昌;王外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