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鑫;郑宇琼;陈淑贞
在非淋菌性的阴道炎(尿道炎)的标本中,检出由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感染不断升高.我们微生物室从1999年7月至2001年10月收集的宫颈分泌粘液、尿道拭子标本有712例,检出解脲脲原体(UU)阳性的标本有335例,占送检标本的47.05%;检出人型支原体(Mh)阳性的标本有185例,占送检标本的25.98%;从2002年5月至2003年1月收集的同样标本有205例,检出UU阳性的有106例,占送检标本的51.71%,检出Mh阳性的标本有44例,占送检标本的21.46%.
作者:王冬国;俞莲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铜兰蛋白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兰蛋白进行测定,并进行回顾性结果分析.结果1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血清铜兰蛋白结果8.2±11.4mg/dl,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17例全部降低阳性率达100%.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检测血清铜兰蛋白可使患者得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谭立明;李华;秦和昌;王外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抗环化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相对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存在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RF测定采用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果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2例抗CCP抗体阳性,其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6%;RF 44例阳性,敏感性80%,特异性为84%.57例其它风湿性疾病患者只有3例抗CCP抗体阳性,且均为低滴度.而CCP阳性者有14例,30例正常对照二种抗体均阴性.抗CCP抗体的含量与RF含量之间无相关性(t=0.132,P>0.05).结论抗CCP抗体具有RF相近的敏感性,而特异性明显高于RF,抗CCP抗体阳性患者比抗CCP阴性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可通过放射性方法检测到的关节损伤,抗CCP抗体是RA的一个高度特异的新指标,如能与RF联合测定,能提高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郭品娥;秦琴;吴淑梅;沈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吸样针携带性能,编写分析参数时考虑携带特性,尽可能减小携带.并希望用本文提供的思路针对自己的仪器调查吸样针携带,量化吸样量与吸样针携带的关系,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小携带.
作者:卢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调查2001~2003年头孢匹肟、亚胺培南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以了解头孢匹肟、亚胺培南两种抗生素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GNS-120药敏卡测定头孢匹肟、亚胺培南等10种抗生素对699株临床分离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检出率.结果三年中,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体外抗菌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活性较为稳定.2001~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0.9~36.8%,上升较快,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7%~28.8%.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匹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对ESBLs阳性菌抑菌浓度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而亚胺培南对两组的抑菌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肠杆菌属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亚胺培南、头孢匹肟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相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稳定性高,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交叉耐药明显,且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喻华;刘华;蹇启政;颜英俊;周忠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近年来,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问题日益为广大医患所重视,因输血感染疾病所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这不但给患者增加痛苦,也使医院的声誉受到影响.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本院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HBsAg、抗-HBV、抗HIV、梅毒的检测.现将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对1852名受血者的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严建新;林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相关基因严格调控的细胞自主性死亡的复杂生理过程,是多细胞有机体调控机体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易浔飞;徐元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及其界限值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腺苷脱氨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连续检测法测定胸水及血清ADA,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胸水ADA有显著差别(P<0.01),而血清ADA则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胸水ADA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和非结核性胸膜炎上具有鉴别价值,而血清ADA则无意义.
作者:杨建鑫;郑宇琼;陈淑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不同凝血试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临床病人标本,使用两种进口凝血试剂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测定(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三个项目的比对实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别为PT:r2=0.9758、APTT r2=0.8118、FIB r2=0.8278;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试剂的测定结果可有差异.结论更换试剂前要作比较试验,注意现行的方法与替代方法之间的差别,必要时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作者:谷小林;彭明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u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治疗因严重少弱、畸精子症及梗阻性无精子症、免疫不孕或多次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未受精者等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患者并获成功,在国内外己有不少报道[1~3].
作者:徐宜宜;唐海勋;冯亮;黄筱金;柳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对ABX PENTR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类结果进行评估.方法(1)随机选取仪器分类后的100份标本再手工分类,观察其差异;(2)随机选取仪器分类N、L、M、E、B、LIC、ALY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标本各60份再手工分类,观察其符合率.结果方法(1)中除M有差异外,其它差异均不显著;方法(2)中B、ALY、M的符合率较低,E的符合率高,N、L、LIC的符合率也较高.结论ABX PENTRA-120分类的结果除M、ALY有一定的误差外,其它分类结果均可接受.
作者:聂益军;万腊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在脑脊液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应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142例脑脊液,并与普通光镜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家成;朱网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细胞缺血和缺血后再灌流的损伤机制.方法用中国仓鼠肺细胞株为材料,置于无糖条件下培养12h后,重换含糖培养基继续培养,建立细胞缺血后再灌流的体外模型.结果MTT测定显示:重新灌洗后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无糖培养20h细胞(P<0.05).grp75过表达的细胞均比对照细胞有更高的细胞活力(P<0.01).结论grp75能增加线粒体内相关酶分子的数量和活性,减少受损蛋白毒性,增强细胞对损伤的抵御能力.并对缺糖细胞再灌流有保护作用.
作者:姚滢;高明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骨及钙化组织的石蜡切片,组织在充分固定后,应进行脱钙处理,一般先经有机酸或无机酸稀溶液浸渍脱钙,再用流水冲洗24h,除去组织内的酸,然后才能按常规脱水、浸蜡、切片、HE染色.
作者:刘涵;况春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鄢盛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严重精液异常的冻融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受精比较.方法采用甘油-卵黄作为精子保护剂对15份再次取出的精液标本进行冻存.应用ICSI技术治疗,观察其受精、卵裂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扫描,观察冷冻前后精子的超微结构及其改变.结果冻融精子的受精率为62.7%,卵裂率为93.6%,新鲜精子的受精率为62.2%,卵裂率为94.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扫描显示,新鲜精子头部结构完整,质膜、顶体及尾部均未见明显变化.冻融精子的改变,主要局限在其头部的质膜与顶体膜变皱,破裂甚至丢失,中段线粒体肿胀或破坏,基质密度降低等.结论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后的受精率和卵裂率.
作者:徐宜宜;黄筱金;唐海勋;罗殊儿;熊芳;柳鸣;易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40-CD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淋巴细胞CD40及CD40L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SLE患者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CD40L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0在淋巴细胞及CD3-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0-CD40L共刺激分子途径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以CD40L表达上调为重要特点.
作者:黄爱军;陈军浩;欧阳建;夏永泉;张葵;李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5种真空采血促凝管在常规临床免疫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健康体检者及自愿者血液标本100例,选用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与美国BD公司生产的无添加剂的血清管进行采血质量和免疫检测对比评价.结果5个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与BD公司生产的无添加剂血清管在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体及酶免法测定乙肝病毒6种血清标志物结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有3个国内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在标本采集质量、分离效果上存在明显不足,且在血清IgG、IgA、IgM、RF、C3、C4的检测上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r<0.9%).结论进口或合资生产的真空采血管质量明显优于目前国内部分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管.
作者:邹麟;程大林;王晓江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