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稳
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余6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后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心肺功能FEV1、左室射血分数与6MWD各项指标差异明显( P<0.05);两组护理后心理抑郁、心理焦虑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大,且观察组评分更理想( P<0.05)。结论临床加强对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生活质量,该法疗效确切,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开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大学生权益保障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权益保障意识、权益保障机制、实习期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且对象多为实习期学生或在校大学生。对于医学院全程教学班大学生这一新群体的学生权益保障研究基本空白。文章研究在全程教学实践运行过程中,因学生对自身身份认知不明确、医院硬件、经验、人员缺乏、学校筹建过程中的疏忽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基本权益的缺失,客观总结了全程教学实践中学生受教育权益及参加活动权益的体现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作者:周艳红;李春平;窦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筛选、剔除,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61例纳入腹腔镜组,以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41例纳入开腹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后卧床时间低于开腹组,复发率、残留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率、症状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手术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但就肌瘤剔除效果、抑制复发效果来看,开腹手术效果更好,若仅以改善症状、减少创伤为主要目的,腹腔镜手术更理想。
作者:唐月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于初产妇分娩和母乳喂养的相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13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责任制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和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内心活动维度、技能维度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于初产妇分娩价值显著,能有效减少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雷圣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女医科大学生抑郁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对抑郁进行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接纳问卷和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1135名女医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芜湖市女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30.1%;不同的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关系、要好朋友的个数和是否饮酒的抑郁状况的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抑郁情绪的学生自我接纳得分比没有抑郁情绪的学生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医科大学生的抑郁问题不容乐观,自我接纳是影响抑郁情绪的重要内部心理因素,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余结根;鲁玮;常微微;聂淼;金岳龙;贺连平;徐朋辉;姚应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仙人掌多糖( Opuntia dillenii Haw polysaccharide,OPS)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重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影响,探讨仙人掌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高钙饮食构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30天后,开始同时给与仙人掌多糖腹腔注射,低剂量为0.2g/kg· d,高剂量为0.4g/kg· d,连续治疗60天。治疗结束后称重、采集血液,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浆HDL的含量。结果低、高剂量仙人掌多糖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百分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高剂量组仙人掌多糖组大鼠血浆HDL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高( P值均<0.01),但低剂量仙人掌多糖组血浆HDL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仙人掌多糖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重增加,可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HDL含量,后者为仙人掌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玉春;齐占朋;刘振中;李涛;崔红霞;王宝庆;迟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随着人们对口腔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诊疗效率,在四手操作的基础上六手操作治疗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六手操作即在四手操作上增设一名巡回护士,两名护士共同配合医师诊疗的操作模式。本文对口腔六手操作的概念、优势以及临床基本操作模式进行逐一的论述,使六手操作的理念能够更多地为人们所了解。
作者:徐娟;胡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颈前路经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术作为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已半个世纪,但临椎病变问题及保留颈椎整体活动度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多方面的重视,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这个非融合技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该文就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历史、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对于其是否能保留颈椎整体的活动度,防止临椎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福嘉欣;夏英鹏;江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及常规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9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n=49),观察组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预后评价。结果观察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恢复良好率明显较高,重残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确切,使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显著改善预后,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潘仁高;谢溢升;梁青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系统规范的医用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程。方法利用现有设备对医用直线加速器进行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系统全面的检测与维护。结果依据规程对医用直线加速器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证放射治疗的安全实施。结论医用直线加速器结构复杂,是大型的精密医疗设备,做好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是放射治疗精确安全执行的关键。
作者:林珠;黄宝添;彭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无特殊临床症状,体征及大体检查。光镜下组织学特征为:细胞呈桑椹、微乳头或小腺管样排列,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管泡状细胞簇在胶原纤维性间质分隔形成的间隙中浸润,不伴有促纤维增生。免疫组化染色EMA线样阳性表达在癌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部位,雌激素受体ER及CK7(+),CD44v6及LN-R呈高表达。结论 IMPC较为少见,且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其侵袭力强,易形成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相结合可以正确诊断该病。
作者:李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技术测量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左心功能的应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氏评分标准分为两组:重度窒息组30例、轻度窒息组30例。另选取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于出生后24~48小时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二尖瓣E/A比值及组织多普勒成像( TDI)技术测量左室等容收缩时间( ICT)、等容舒张时间( IRT)及射血时间( ET)、计算Tei指数。比较三组新生儿上述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三组间左心室EF、二尖瓣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i指数轻、重度窒息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TDI-Tei指数是一项反映心脏整体做功指数的客观指标,能克服传统超声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评价心功能状况和诊断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华娟;陈清华;柏桂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膀胱穿刺造瘘应用肾盂气囊导管对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膀胱造瘘或需更换膀胱造瘘管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7例,应用F16硅胶肾盂气囊型导管,对照组26例,应用F16硅胶双腔气囊尿管,气囊均为3 ml。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每日发生膀胱痉挛、漏尿的次数,膀胱痉挛持续的天数。结果实验组每日膀胱痉挛次数、造瘘口漏尿次数及膀胱痉挛持续的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穿刺造瘘应用肾盂气囊型导管可明显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减少造漏口漏尿的机会,提高带管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志君;张春红;仇兰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溃疡中幽门螺旋杆菌( HP )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30例HP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阴性组,以5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阳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临床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特点及理化检查特征。结果两组间职业及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阴性组年龄>60岁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两组临床症状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胃镜下溃疡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阴性组平均溃疡数目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且病理学检查中,阴性组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阳性组( P<0.05)。结论 HP阴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临床可将其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作者:胡德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自身提高与表现、评价与讨论等五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满意度。结果对微格教学法施行表示满意者103人(占84.43%),一般者14人(占11.48%),不满意者5人(占4.08%),其中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得分高。结论实施微格教学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及时纠错,加深学生对教育活动的感受,提高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张海丽;杨立群;孙双滨;刘红敏;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机制及意义。方法收集214例乳腺癌,根据ER、PR、HER-2、Ki -67的表达情况进行分子分型,即 LuminalA 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并进行β-catenin、GSK -3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阐述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结果214例乳腺癌中LuminalA型32例(14.95%),LuminalB型104例(48.60%),HER-2过表达型27例(12.62%),三阴型51例(23.83%),β-catenin在四种亚型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分别为:LuminalA型(7/32,21.88%),LuminalB型(24/104,23.08%),HER-2过表达型(13/27,48.15%),三阴型(29/51,56.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SK-3β在四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LuminalA 型(22/32,68.75%),LuminalB 型(22/104,59.62%),HER-2过表达型(10/27,37.04%),三阴型(12/51,23.5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与GSK-3β相关性分析显示,在Luminal型、LuminalB型、三阴型中两者呈负相关,在HER-2过表达型中两者无相关性。结论β-catenin、GSK-3β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性,并且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及调控密切相关。
作者:宫国良;陈静宁;刘晓雨;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氧动力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A组)34例,对照组( B组)34例。 A组为震动排痰仪加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B组单纯氨溴索氧动力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后每日排痰量、肺部啰音、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记录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第7天胸部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5天A组排痰量多于B组;第6~8天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A组肺部啰音、PaO2改善情况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胸部影像学改变情况及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B组(分别P<0.05及P<0.01)。结论氧动力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组。
作者:陈光影;韦继政;李康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不但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卓越人才。
作者:李徽徽;柴继侠;孙美群;贺文欣;齐琦;王元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普通外科治疗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122例。结果122例病人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随访2~108(42.26±12.28)个月,痊愈后无1例因为肠梗阻而手术治疗;22例(18.03%)病人又发生肠梗阻,其中8例(6.56%)因为病情较重而入院治疗。结论非手术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喆;李志华;髙卫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构建一种药物递送系统,使其能够跨越血脑屏障,并且在脑中特异性的靶向脑缺血再管注损伤灶,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游离葛根素和葛根素脂质体做为甘露糖衍生物修饰的葛根素脂质体的对照制剂,通过脂质体理化表征、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体内活体成像技术、CT、脑电图、病理切片、免疫组化进行评价靶向性葛根素脂质体的靶向性和治疗性效果。结果(1)靶向性葛根素脂质体能够增加所包载的药物跨越BBB并向梗死区富集。(2)MAN修饰的隐形脂质体可以增强药物跨越BBB。(3)靶向性脂质体内体外靶向性作用及治疗效果一致。结论利用纳米载药方法应用甘露糖修饰脂质体通过血脑屏障上的GLUT 1受体介导提高跨越血脑屏障的转运能力,在脑缺血灶中同样高表达GLUT1这样同时靶向了缺血再灌注区域,达到了一种脑部的双重靶向,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宿鹏飞;单强;牛运祺;姚欣哲;张丽虹;曲辉;蒋传路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