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祖红;姚虞蓉;刘志遐;吴江平
目的评价CT引导纤维支气管镜经支气管肺活检(CT-TBLB)和经皮肺穿刺活检(CT-NLB)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灶处在肺野位置不同,51例选择CT-TBLB,46例采用CT-NLB.结果综合选择下两组肺活检取材总成功率达100%,阳性率87.6%,诊断符合率97.9%(其中CT-TBLB达100%),气胸和咯血等并发症明显较少.两种方法阳性率和符合率较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CT-TBLB和CT-NLB是肺周围性病变定性诊断可行的和理想的非开胸活检方法,适合不同位置类型病灶.若综合选用可提高肺周围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崔恩海;邱东华;刘铁;平金良;王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t induced hypertension,PIH)仍为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妊娠中、晚期孕妇行预测性诊断试验,如平均动脉压、翻身试验、血流动力学试验等,虽然各种方法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仍具局限性.本文通过对1997年9月~1998年9月第1次来我院行产前检查的296例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随访至分娩结束,对其血尿中钙(Ca2+)、镁(Mg2+)、尿酸(UA)、肌酐(Cr)进行测定,探讨其在PIH方面的预测价值.
作者:于红;郑惠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例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中6例及时诊断,15例被误诊,误诊率达76%.治疗则以溶栓、抗凝为主.14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掌握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易患因素,认真仔细查体,综合分析临床资料,以期及早确诊.治疗则以溶栓、抗凝为主,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改善肺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功能.
作者:孙晓平;于丽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针剂(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盐酸氨溴索针剂治疗49例早产儿肺炎患儿.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8%,对照组总有效率66.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为(7.9±3.2)天,对照组为(12.4±2.5)天,两组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针治疗早产儿肺炎疗效满意,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探索应用.
作者:庄婉珠;卓志强;陈冬梅;施燕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1992年8月~1998年10月共诊治伪膜性肠炎62例,误诊2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3~71岁,平均52岁.原发病绒毛膜上皮癌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肝硬变腹水2例,外科术后5例,骨科术后6例.2例为院外感染,18例为院内感染.
作者:朱代生;刘玉花;陈建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人们逐渐认识了一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此征发病率高,治疗相当困难,远期预后不良.因此,对肝肺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对本征做一综述.
作者:谢文媛;金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头孢吡肟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头孢吡肟治疗重症COPD继发感染52例,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头孢吡肟临床总有效率为90.4%,细菌清除率为91.2%,无明显临床副作用.结论头孢吡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一代抗生素,可作为重症COPD继发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徐子平;王晓丽;霍建民;刘晓民;张金凤;代小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Fisher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宿小满;蒋丹峰;阮继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和时机.方法选择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24例,除1例外,均先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骨牵引,髋臼骨折于受伤后平均12天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有:弧形髋臼钢板、松质骨螺丝钉、交叉克氏针、记忆合金骑缝钉等,术中要求骨折块解剖复位.结果髋臼骨折块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疗效评定优良率79.2%.1例术后髋臼骨折块被吸收出现髋关节再脱位,2例晚期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早期进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伤后2周内进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骨折块解剖复位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和防止远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永利;王维;张世清;邵世坤;王晓;刘洋;张永乐;张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肺纤维化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病因复杂,预后极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许多治疗方法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其5年生存率仅50%[1].近年来随着对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使之在治疗上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现将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学军;崔社怀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气管狭窄是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其诊断和治疗要求及时准确.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狭窄段气管环,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再次并发狭窄的发生率高,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方法,我院1998~2000年收治气管狭窄患者9例,均施行了气管支架植入方法,效果可靠.
作者:刘慧林;刘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脏改变--胰心综合征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近年所遇2例报告如下.
作者:郭金武;刘玉海;王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肠道器质性疾病引起,但多数属于单纯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也有药物引起的便秘(如吗啡).便秘可引起腹痛、腹胀、头痛、头晕、耳鸣,也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近年我们对普瑞博思口服或肥皂水灌肠连续7天,效果不佳,而后又复发的顽固性便秘,给予纳络酮治疗,疗效甚佳.
作者:罗秀清;黄玲;张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内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常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以及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1997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多巴胺治疗22例,疗效满意.
作者:熊超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血浆白蛋白值作为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指征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血浆白蛋白值分成两组,并设血白蛋白值正常对照组,肝素治疗前后分别测凝血时间、KPTT、BPC,观察静脉穿刺点压迫出血时间及皮肤、粘膜、上下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随着血浆白蛋白值的降低.凝血时间、KPTT越来越短(P均<0.01),BPC越来越多(P<0.01).肝素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值越低,凝血时间、KPTT延长越短.在安全范围内,无出血情况.结论血浆白蛋白值作为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指征可行、安全.
作者:郭德明;周盛传;邓经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不同类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佳处理方法.方法 8例不同类型的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采用下腔静脉不完全阻断法2例、体外循环法2例、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4例,摘取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结果 8例均顺利切除患肾,取出瘤栓,术后恢复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完全阻断下腔静脉摘取较长的瘤栓,具有操作简单,回心血流量较大,不需特殊设备,术后并发症较少之优点.
作者:任君凯;张长江;吴健明;毛书明;任潇毅;韩晓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前,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的水平已近极限,然而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人们已从改进神经修复的显微外科技术转向探索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分子和基因改变,而且进展迅速.本综述主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雪旺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巨噬细胞、药物等外源因素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袁建新;倪立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包囊内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3例包囊内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B型超声、消化道钡餐造影对诊断有重要价值,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行包膜松解,解除脏器禁锢,切除全部或部分包囊壁,松解囊内肠间粘连、解除梗阻和(或)作肠排列术.结论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确诊率,了解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成功率的
作者:刘伟峰;刘书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30年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现就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景弟;吴祥振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们近2年来应用双腔带气囊导尿管作胸腔排液治疗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合并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42例,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青春;冀广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