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清;黄玲;张海燕
1 病历简介男,42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个月,大量呕血1天,于2000年3月5日急诊入院,急诊胃镜示胃内大量鲜红色血凝块,未发现溃疡,未见活动性出血灶,入院后予保守治疗,观察24小时,血压下降明显,抗休克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清除胃内积血,发现贲门口下5.0 cm胃底区有一直径2.0 cm浅表溃疡,溃疡及粘膜下可见一直径2.5 mm的动脉呈喷射状性出血.
作者:戴彦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某些易感因素.方法总结1979~1999年我院收治的1 374例脑出血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49例.结果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0.84%,意识状态愈差,发生率愈高,脑室出血或出血破入脑室的发生率高,约14.17%,其次为丘脑出血,为11.24%,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死率高达44.97%,预后差.结论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危重的信号之一,尤其是脑室出血或出血破入脑室时.
作者:卓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Fisher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宿小满;蒋丹峰;阮继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6年3月~1999年10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白细胞增高患者98例,报告如下.
作者:安世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CT引导纤维支气管镜经支气管肺活检(CT-TBLB)和经皮肺穿刺活检(CT-NLB)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灶处在肺野位置不同,51例选择CT-TBLB,46例采用CT-NLB.结果综合选择下两组肺活检取材总成功率达100%,阳性率87.6%,诊断符合率97.9%(其中CT-TBLB达100%),气胸和咯血等并发症明显较少.两种方法阳性率和符合率较高,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CT-TBLB和CT-NLB是肺周围性病变定性诊断可行的和理想的非开胸活检方法,适合不同位置类型病灶.若综合选用可提高肺周围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崔恩海;邱东华;刘铁;平金良;王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前,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的水平已近极限,然而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人们已从改进神经修复的显微外科技术转向探索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分子和基因改变,而且进展迅速.本综述主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雪旺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巨噬细胞、药物等外源因素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袁建新;倪立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X线、胃镜方面的表现常与胃溃疡及胃癌相似,不易区分,确诊常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我们在1986~1996年收治的1 500例胃溃疡、胃癌、胃肿瘤性疾病中发现7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盛孝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血浆白蛋白值作为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指征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血浆白蛋白值分成两组,并设血白蛋白值正常对照组,肝素治疗前后分别测凝血时间、KPTT、BPC,观察静脉穿刺点压迫出血时间及皮肤、粘膜、上下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随着血浆白蛋白值的降低.凝血时间、KPTT越来越短(P均<0.01),BPC越来越多(P<0.01).肝素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值越低,凝血时间、KPTT延长越短.在安全范围内,无出血情况.结论血浆白蛋白值作为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指征可行、安全.
作者:郭德明;周盛传;邓经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法莫替丁20 mg,静脉滴注,2次/d,思密达3 g/次,口服,3次/d,疗程7天;B组42例,单用法莫替丁20 mg,静脉滴注,2次/d,用至7天,C组38例,单用西米替丁400 mg,静脉滴注,2次/d,用至7天.结果 A组、B组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71.4%和57.9%.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5天疼痛缓解率A组、B组和C组分别为83.3%、59.5%和52.6%.A组和B组、A组和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镜下A组胃糜烂修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P<0.01).结论法莫替丁联合思密达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疗效肯定,明显好于单用法莫替丁和单用西米替丁.
作者:左素兰;胡益民;唐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们近2年来应用双腔带气囊导尿管作胸腔排液治疗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合并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42例,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青春;冀广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4年3月~2000年5月,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残胃患者共186例,对有关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胃切除术式、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互关系.
作者:安锋;盛延文;刘宪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变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且此阶段是可逆的病理过程.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1995~1999年我们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旨在探讨干扰素α-2b抗纤维化的远期疗效.
作者:李象霖;李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3~1995年我院收治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尚建中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气管狭窄是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其诊断和治疗要求及时准确.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狭窄段气管环,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再次并发狭窄的发生率高,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方法,我院1998~2000年收治气管狭窄患者9例,均施行了气管支架植入方法,效果可靠.
作者:刘慧林;刘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糖链抗源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 19-9)目前主要作为胰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1].为探讨其应用价值,我院从1998年1月~2000年7月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38例患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东;何燕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复发已成为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主要死因,是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中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约80%,小肝癌亦达60%左右,使肝癌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不理想.因此,研究肝癌术后复发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罗时敏;梁力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包囊内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3例包囊内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B型超声、消化道钡餐造影对诊断有重要价值,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行包膜松解,解除脏器禁锢,切除全部或部分包囊壁,松解囊内肠间粘连、解除梗阻和(或)作肠排列术.结论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确诊率,了解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成功率的
作者:刘伟峰;刘书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脑心综合征是指因急性脑病,主要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急性颅脑外伤而引起的症状,类似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的损害.现将急性脑血管病出现脑心综合征的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卞绍华;魏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小剂量双氢克尿噻与苯那普利联合使用的降压效果及对高血压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02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双氢克尿噻6.25 mg、12.5 mg、25 mg与苯那普利5 mg/d联用,观察降压效果及副作用,为期4周.对其中25例伴左室肥厚者,继续治疗6个月,观察其左室肥厚及肾脏蛋白尿变化.结果三种剂量的双氢克尿噻与苯那普利联合使用均可使血压明显下降(P<0.01),且三组间降压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双氢克尿噻与苯那普利联合使用降压效果明显.联合用药中,双氢克尿噻剂量可减至6.25 mg.长期治疗对高血压靶器官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平;陈卫红;梁明明;陶平;郭向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抗菌素问世以来,许多细菌性疾病得到了控制,而病毒成为人类疾病中突出的病原体[1].人们同病毒的斗争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发展疫苗,即将灭活的或活的无致病力的病毒或病毒的成份注射于健康人体,使之产生抗体,预防病毒性疾病.另一是寻找和发展抗病毒药物,即通过抑制感染机体内病毒繁殖的某个环节而治疗病毒病.由于病毒缺乏自身的代谢系统,对细胞具有寄生性,抗病毒药在对病毒作用的同时又杀伤了正常细胞,所以,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种常用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张维江;于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