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血浆白蛋白值作为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指征的可行性探讨

郭德明;周盛传;邓经德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白蛋白, 肝素
摘要:目的探讨以血浆白蛋白值作为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指征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血浆白蛋白值分成两组,并设血白蛋白值正常对照组,肝素治疗前后分别测凝血时间、KPTT、BPC,观察静脉穿刺点压迫出血时间及皮肤、粘膜、上下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随着血浆白蛋白值的降低.凝血时间、KPTT越来越短(P均<0.01),BPC越来越多(P<0.01).肝素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值越低,凝血时间、KPTT延长越短.在安全范围内,无出血情况.结论血浆白蛋白值作为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指征可行、安全.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Dieulafoy病合并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漏诊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男,42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个月,大量呕血1天,于2000年3月5日急诊入院,急诊胃镜示胃内大量鲜红色血凝块,未发现溃疡,未见活动性出血灶,入院后予保守治疗,观察24小时,血压下降明显,抗休克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清除胃内积血,发现贲门口下5.0 cm胃底区有一直径2.0 cm浅表溃疡,溃疡及粘膜下可见一直径2.5 mm的动脉呈喷射状性出血.

    作者:戴彦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包囊内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

    目的总结包囊内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3例包囊内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B型超声、消化道钡餐造影对诊断有重要价值,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行包膜松解,解除脏器禁锢,切除全部或部分包囊壁,松解囊内肠间粘连、解除梗阻和(或)作肠排列术.结论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确诊率,了解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成功率的

    作者:刘伟峰;刘书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肝肺综合征

    近年人们逐渐认识了一种肝病的严重并发症--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此征发病率高,治疗相当困难,远期预后不良.因此,对肝肺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对本征做一综述.

    作者:谢文媛;金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8例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病例.结果多以青年女性发病,均有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符合典型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病理特征,强的松治疗疗效好.结论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发热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要考虑本病之可能,其确诊有赖于淋巴结活检,强的松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傅祖红;姚虞蓉;刘志遐;吴江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治疗体会(附8例报告)

    目的探讨对不同类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佳处理方法.方法 8例不同类型的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采用下腔静脉不完全阻断法2例、体外循环法2例、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4例,摘取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结果 8例均顺利切除患肾,取出瘤栓,术后恢复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完全阻断下腔静脉摘取较长的瘤栓,具有操作简单,回心血流量较大,不需特殊设备,术后并发症较少之优点.

    作者:任君凯;张长江;吴健明;毛书明;任潇毅;韩晓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早产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针剂(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盐酸氨溴索针剂治疗49例早产儿肺炎患儿.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8%,对照组总有效率66.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为(7.9±3.2)天,对照组为(12.4±2.5)天,两组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针治疗早产儿肺炎疗效满意,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探索应用.

    作者:庄婉珠;卓志强;陈冬梅;施燕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闭合性肾损伤10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0~1999年106例肾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血尿102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10例,B超、CT检查可快速明确诊断.非手术治疗82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4例,手术治疗24例,治愈104例,死亡2例.结论 B超检查安全快速,CT检查准确率高,两者可同时了解胸腹脏器伤情,可作首选.治疗以非手术为主,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疗效较好,但对伤重者应把握好手术时机.

    作者:王守学;周小庆;钱宏亮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是一项较危险的手术,其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达11.4%~20%,大量心包积液常需多次心包穿刺抽液、注药治疗存在风险大、积液难以抽尽、治疗不彻底的缺陷[1].本文采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治疗30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黎明;左逸夫;周新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和时机.方法选择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24例,除1例外,均先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骨牵引,髋臼骨折于受伤后平均12天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有:弧形髋臼钢板、松质骨螺丝钉、交叉克氏针、记忆合金骑缝钉等,术中要求骨折块解剖复位.结果髋臼骨折块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疗效评定优良率79.2%.1例术后髋臼骨折块被吸收出现髋关节再脱位,2例晚期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髋臼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早期进行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伤后2周内进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骨折块解剖复位是恢复髋关节功能和防止远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永利;王维;张世清;邵世坤;王晓;刘洋;张永乐;张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50例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

    脑心综合征是指因急性脑病,主要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急性颅脑外伤而引起的症状,类似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紊乱或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的损害.现将急性脑血管病出现脑心综合征的5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卞绍华;魏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胃嗜酸性肉芽肿7例误诊分析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X线、胃镜方面的表现常与胃溃疡及胃癌相似,不易区分,确诊常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诊断.我们在1986~1996年收治的1 500例胃溃疡、胃癌、胃肿瘤性疾病中发现7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盛孝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硫酸锌治疗肝豆状核变性34例远期随访

    1985~1995年我们用硫酸锌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34例,随访5~10年,报告如下.

    作者:刘一平;郑丽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周围神经再生的有关影响因素

    目前,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的水平已近极限,然而神经修复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人们已从改进神经修复的显微外科技术转向探索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细胞、分子和基因改变,而且进展迅速.本综述主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雪旺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巨噬细胞、药物等外源因素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袁建新;倪立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心脏综合征10例报告

    1987年~2000年,我们对有心悸与呼吸道疾病的部分患者摄X线胸片等观察,发现小心脏综合征10例,现就其发病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平;陆婉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内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常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以及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1997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多巴胺治疗22例,疗效满意.

    作者:熊超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硬膜外阻滞治疗哮喘2例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疗效及患者的依从性仍不理想.本文介绍2例硬膜外阻滞治疗的病例并加以分析,探讨其实用性.

    作者:刘俊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半胃切除加改良性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除术治疗溃疡病96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半胃切除加改良性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施行半胃切除加改良性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除术获得随访的96例与同期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范围随访的87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半胃切除加改良性SV降酸肯定.按Visik分级法评定疗效,半胃切除加改良性SV组优良率为优于胃大部切除术组.两组术后一年复查血清胃泌素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半胃切除加改良性SV既能有效控制胃酸分泌,又使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符合生理.该研究为手术方法改进及评价手术疗效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王慕秀;李如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纳络酮治疗顽固性便秘6例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肠道器质性疾病引起,但多数属于单纯性便秘(功能性便秘),也有药物引起的便秘(如吗啡).便秘可引起腹痛、腹胀、头痛、头晕、耳鸣,也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近年我们对普瑞博思口服或肥皂水灌肠连续7天,效果不佳,而后又复发的顽固性便秘,给予纳络酮治疗,疗效甚佳.

    作者:罗秀清;黄玲;张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例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中6例及时诊断,15例被误诊,误诊率达76%.治疗则以溶栓、抗凝为主.14例治愈,7例死亡.结论掌握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的易患因素,认真仔细查体,综合分析临床资料,以期及早确诊.治疗则以溶栓、抗凝为主,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改善肺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功能.

    作者:孙晓平;于丽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副作用

    自抗菌素问世以来,许多细菌性疾病得到了控制,而病毒成为人类疾病中突出的病原体[1].人们同病毒的斗争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是发展疫苗,即将灭活的或活的无致病力的病毒或病毒的成份注射于健康人体,使之产生抗体,预防病毒性疾病.另一是寻找和发展抗病毒药物,即通过抑制感染机体内病毒繁殖的某个环节而治疗病毒病.由于病毒缺乏自身的代谢系统,对细胞具有寄生性,抗病毒药在对病毒作用的同时又杀伤了正常细胞,所以,在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种常用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张维江;于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