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应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辨证应用西药

赵雁华

关键词:老年人, 中医药学理论, 辨证应用, 用药安全, 西药, 毒副作用, 人口的老龄化, 老龄化社会, 研究课题, 选择应用, 生理, 临床应用, 功能减退, 病理特点, 辨证论治, 患病率, 中药, 特性, 疗效, 功效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患病率高,由于其固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常需终身服用多种西药,随之产生的毒副作用也较多。临床应用中发现,西药也表现出中药的一些特性和功效,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选择应用,可以提高西药的疗效、避免或减轻毒副作用[1]。因此,对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老年人的西药应用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有效。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战区作训人员力竭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力竭性运动致心脏损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发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测指标,对其临床分型、诊断标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某战区6家总医院及中心部队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力竭性运动入住心内科的88例作训人员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指标,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力竭性运动可引起胸闷、心悸、胸痛、头晕、气短、乏力、晕厥等症状,心脏听诊异常;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20.34±6.33比35.43±25.25〕、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U/L):130.47±9.04比168.93±62.69〕、乳酸脱氢酶〔LDH(μmol?s-1?L-1):2.48±0.62比3.58±1.34〕、肌酸激酶〔CK(U/L):125.58±67.56比556.42±381.89〕、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U/L):11.20±4.08比23.09±15.6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5例患者检测了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μg/L:0.07±0.05比1.26±0.78,P<0.0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16例)、窦性心律不齐(13例)、室性期前收缩(早搏,11例)。心脏超声发现异常者18例,主要表现为瓣膜反流、心功能减低、心脏增大等,其中以瓣膜反流为常见,均为少量反流。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将力竭性心脏损伤初步分为普通型(20例)、心律失常型(56例)、心力衰竭型(2例)、猝死型(10例)。结论力竭性心脏损伤可以表现为不同临床类型,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的异常变化是其有力的证据,对其防治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王晓伟;曹雪滨;侯聪聪;张刚;崔英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证误诊2例的思考

    2例厥证血证的病例辨别疾病机制及治则正确,但辨病失误,分别误诊为便血、吐血,后修正诊断为臁疮伴出血、鼻衄。报告如下。

    作者:王毅力;蒋斌;潘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酢浆草总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疗效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酢浆草总提取物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8)、酢浆草中剂量组(n=8)、酢浆草高剂量组(n=8)和泼尼松组(n=8)。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制模12周后,酢浆草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分别给予酢浆草总提取物3.5 g·kg-1·d-1、7 g·kg-1·d-1或醋酸泼尼松0.9 mg·kg-1·d-1,其余两组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6周。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组织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MDA 含量均明显升高,SOD、ADH 和ALDH 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AST、ALT、AKP、GGT、MDA 含量均明显降低,SOD、ADH 和ALDH 均明显升高,AST、ALT、AKP、GGT、SOD、ADH 以酢浆草高剂组变化更显著〔 AST(U/L):117.38±22.75比201.62±17.95,ALT(U/L):33.51±11.64比59.14±9.52,AKP(U/L):95.19±24.85比169.39±37.21,GGT (U/L):46.54±14.55比89.37±12.49,SOD(U/mg):137.03±12.03比80.64±13.45,ADH(U/L):3.48±0.71比2.05±0.91,P<0.05或P<0.01〕,MDA、ALDH 以酢浆草中剂组变化更显著〔 MDA(mmol/mg):2.05±0.64比3.17±0.61,ALDH(U/L):7.59±1.95比5.71±1.33,均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病变;模型组肝细胞以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酢浆草中、高剂量组大泡性脂肪变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酢浆草中、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TNF-α在肝组织中巨噬细胞胞质及部分细胞膜的表达。结论酢浆草总提取物对酒精性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丁良;张丽娜;党志勇;史建红;郭辉;杨慧;侯英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表),每幅图表应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人应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辨证应用西药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患病率高,由于其固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常需终身服用多种西药,随之产生的毒副作用也较多。临床应用中发现,西药也表现出中药的一些特性和功效,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选择应用,可以提高西药的疗效、避免或减轻毒副作用[1]。因此,对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老年人的西药应用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雁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后蛋白激酶B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大鼠蛋白激酶B1(AKT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大鼠于术后2h起灌服补阳还五汤(主要由生黄芪120g、当归6g、赤芍4.5g、川芎3g、西红花3g、桃仁3g、广地龙3g组成)14.2 g/kg,每日1次,连续7 d。其他各组动物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第7日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AKT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JNK1/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KT1 mRNA表达量〔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0.48±0.08比0.63±0.11、0.61±0.09,均P<0.05),JNK1/2阳性细胞数(个/mm2)明显增多(34.13±4.57比16.15±1.09、16.23±2.05,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脑组织中AKT1 mRNA表达(0.93±0.11)和JNK1/2阳性细胞数(45.04±5.68)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上调缺血脑组织AKT1 mRNA和JNK1/2阳性细胞数表达,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芳;尹天雷;戴飞跃;廖亮英;蔡光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医学论文的种类和写作要求

    医学论文是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医学发展的重要信息来源传播方式,承载了医学进步的历史。医学杂志已成为传播学术成果、进行医学交流的重要平台。医学期刊的服务主体是读者,有了读者,期刊才有生命力;而作者是期刊的源头,为期刊提供了基本素材。所以,只有懂得和熟悉医学论文的种类及撰写规范,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者。1医学论文的分类:医学论文主要有述评、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专题论谈、会议纪要、学术活动预告等。

    作者:邸美仙;孙茜;保健媛;杨程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自制压疮贴在脓毒症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本科对脓毒症患者的压疮采用自制压疮贴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42例压疮患者,脓毒症诊断符合文献[1-3]标准,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45~86岁,平均64.3岁;并发重症肺炎8例,感染性休克7例,大手术后4例,烧伤2例;Ⅱ期压疮12处,Ⅲ期压疮共14处,面积1.56~48.60 cm2,平均23.52 cm2。试验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55~92岁,平均65.4岁;并发重症肺炎8例,感染性休克6例,创伤7例;Ⅱ期压疮10处,Ⅲ期压疮共15处,面积1.56~48.60 cm2,平均23.52 cm2。两组性别、年龄、压疮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作者:陈圆圆;孙谋;赵叶;凡仑旭;张小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1975年由Caswell首次报道,其显著的特征是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性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1]。1984年TNF-α基因工程产品开始试用于临床,但到目前为止,天然TNF-α全身用药存在难以克服的严重不良反应[2]。通过不断的探索,TNF抗肿瘤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TNF-α基因工程产品应用于临床抗肿瘤的前景愈加光明。

    作者:马杰;李银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ACS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3例为治疗组,同期住院ACS 患者32例为对照组,将治疗组再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阴虚型(15例)、气虚型(11例)、血瘀型(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30~60 mL 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10~100 mL/h 微量泵持续静滴,血压恢复正常后生脉注射液5 mL/h 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7%(23例)比46.9%(15例)〕、总有效率〔90.9%(30例)比62.5%(20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48 h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胸痛:2例(6.1%)比10例(31.3%),汗出:3例(9.1%)比13例(40.6%),气短:4例(12.1%)比12例(37.5%),均P<0.05;心悸:5例(15.2%)比9例(28.1%),恶心:3例(9.1%)比4例(12.5%),但P>0.05〕,治疗组阴虚型患者的MAP(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较气虚型、血瘀型明显(105.00±8.53比91.00±9.53和89.00±3.53,均P<0.05)。结论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ACS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杜景柏;李俊江;徐莺;胡增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衰系列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积分的影响

    目前我国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7万人正在接受透析治疗,占全球的7.4%,而血透治疗价格昂贵,且存在相当多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营养不良、便秘、贫血、心律失常、口干咽燥、皮肤瘙痒、失眠[1]、抑郁和焦虑等[2],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如何减少透析次数,延长透析时间,减轻透析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本科将肾衰系列方药应用于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其在减轻血透副作用、延长血透间隔时间方面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均;孙岚云;车树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烟雾吸入性损伤是热力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及肺实质的损害,多发生于大面积烧伤,尤其是伴发头面颈部烧伤时,由于患者吸入大量烟雾、有害气体或处于高热空气或蒸汽等,从而引起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统计表明,单纯吸入性损伤这一独立因素就使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增加了20%左右[1],而75%的烧伤死亡患者中合并不同程度的烟雾吸入性损伤[2]。虽然现代医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对烧伤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气道管理、创面修复、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但目前针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治疗,除了机械通气、肺泡灌洗及药物治疗等方式外,仍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本研究就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吴施曼;樊毫军;侯世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读者·作者·编者

    同时具备以下3项条件者方可署名为作者: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研究项目资金的获得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在投稿时向编辑部提供相应证明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稿,在题名下列出署名单位,并于文末列出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负责人,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作者的具体排序应在投稿前即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氧化应激与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其特点为病变易累及骶髂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常发生钙化,若不及时诊治,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关节严重畸形[1]。AS常累及髋关节,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我国AS髋关节受累率在60%左右,髋关节严重畸形患者将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因此,积极探索AS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感染、遗传和免疫等因素与AS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就近年来氧化应激在A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齐亚军;刘健;曹云祥;万磊;刘磊;叶文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治疗次数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后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次数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82例重度AOPP患者根据HP治疗次数分为3组:非HP组(2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HP1组(27例)于中毒12 h内给予1次HP;HP2组(30例)给予2次及以上HP,每次间隔24 h。比较3组患者临床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随HP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阿托品和氯解磷定总用量明显减少,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时间、恢复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入院48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HP1组比较,HP2组阿托品总用量(mg:164.57±68.82比256.81±97.06)、氯解磷定总用量(mg:6.95±1.40比8.76±1.64)明显减少,ChE活性恢复时间(d:9.23±2.46比10.96±3.44)、恢复清醒时间(h:23.83±6.29比39.93±8.24)、住院时间(h:9.57±2.39比11.52±3.02)、机械通气时间(h:40.50±16.55比65.74±18.88)明显缩短,入院48 h APACHEⅡ评分(分:11.97±3.47比14.26±2.88)明显下降,并发中间综合征(10.0%比18.5%)、反跳现象(3.3%比25.9%)、心律失常(13.3%比44.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6.7%比29.6%)和病死率(6.7%比18.5%)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早期反复多次HP结合常规治疗可提高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杜宇;牟奕;赵立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急救及护理体会

    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24例,现将临床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AOPP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19~57岁,平均(39.2+3.6)岁。中毒农药种类:敌敌畏9例,乐果7例,对硫磷(1605)5例,甲胺磷2例,敌百虫1例。其中经口服中毒22例(服量约10~250 ml),经皮肤接触中毒2例。就诊时间为毒物接触后0.5~3 h。根据临床表现和胆碱酯酶(ChE)活力指标评估,轻度中毒8例,中度中毒11例,重度中毒5例。

    作者:黄桂梅;兰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前羊水栓塞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1例

    该患者共输入红细胞14 U,血浆2200 mL,冷沉淀800 U,去白细胞全血400 mL,血小板16 U,白蛋白50 g。盆腔共间断引流出250 mL淡红色血性液体。3 d后患者意识转清,可配合点头、握手动作,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血管活性药物渐减量至停用。4d后脱机拔管,6d后转普通病房。

    作者:张铄;解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本刊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基本参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如西文加“,et al”,日文加“,他”)。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为联机文献必须著录的项目。书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者)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者)。出版项中的期刊名称,中文期刊用全称;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召开。大会收到全国各地的稿件161篇。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分享国内外急危重症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共同探讨我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发展之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敏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柴艳芬教授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葛文华秘书长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领导出席开幕式。

    作者:郭力恒;寿松涛;王军;张敏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