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GT1-7细胞株是转入了猴病毒-40的T抗原(SV40T)癌基因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内分泌细胞株。本实验观察补肾方二仙汤及其“温肾”、“滋阴”两个拆方对GT1-7细胞株释放GnRH的影响。方法:(1)3个月龄的SD雄性大鼠予成人每公斤体重的10倍剂量灌服中药4日,于末次给药后1或2小时腹主动脉取血,制备成药物血清。(2)氯胺T法标记GnRH,建立稳定可靠的放免标准曲线。(3)GT1-7细胞用含10%、30%或50%药物血清的培养液孵育24或48小时,收集上清液做放射免疫测定。结果:(1)末次给药后1、2小时取血的二仙汤药物血清均能刺激GnRH释放,以1小时给药血清效果好。(2)10%浓度的药物血清为有效剂量。(3)二仙汤全方及其两个拆方均能促进GnRH释放,以全方效果显著。结论:中医“肾主生殖”的功能似涉及下丘脑GnRH神经元及其调控性腺轴的功能,二仙汤及其全方能够直接调节GnRH的分泌。
作者:杨颖;陈名道;李凤英;唐金凤;高国锋;陈家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5~1997年,我院采用三黄液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2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21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5~43岁。其中5例有轻、中度发热(37.1~38.0 ℃),16例体温正常;17例有下腹持续性胀痛或隐痛,偶有阵发性加剧;12例下腹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或腹泻。有下腹压痛者17例,有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症状者3例。18例内诊可触及盆腔一侧或两侧有囊性质韧包块,有触痛,5例具有宫颈举痛或后穹窿触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4~12.6)×109/L,中性粒细胞0.53~0.78。B超检查盆腔包块大小在4 cm×5 cm×4 cm~10 cm×10 cm×7 cm,呈不均匀性包块,光点、光带分布杂乱,部分包块内有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内有不均质性散在回声,积液腔的边缘不规则。
作者:赵冬妮;陈海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泻克脐膜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便腹泻的疗效。方法:应用泻克脐膜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便腹泻,并与十香暖脐膏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止泻及消除呕吐、腹胀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或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泻克脐膜具有抗腹泻、抑制肠蠕动亢进、缓解腹痛、抗炎等作用。结论:泻克脐膜是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便腹泻的中药新型制剂。
作者:胡义保;孙轶秋;隆红艳;周干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4年4月~2000年12月,用CT发现上颌骨额突骨折13例,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1~65岁,平均30.6岁;拳击伤9例,自行车撞伤3例,摔伤1例;伴鼻出血10例。患者均有外伤侧鼻通气不良,8例外伤侧鼻背部下塌并触及骨擦感,5例因肿胀仅能触及疼痛,2例鼻梁偏斜伴鼻背下塌。13例均行X线鼻骨侧位摄片,仅2例发现鼻骨骨折,CT扫描后全部发现上颌骨额突骨折线。1.2 治疗:2%地卡因表面麻醉,将鼻骨复位器插入鼻腔骨折处下方,向上平行抬起,将两侧鼻背复位对称,检查鼻腔通气改善后,将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固定。对于撤出复位器后鼻背仍下塌的患者,在填塞凡士林纱条时,用鼻骨复位器插入鼻腔连同纱条向上抬起骨折部,以达到复位固定作用。全部患者均一次手术复位成功。术后3~6个月复查外观及鼻腔通气良好,无任何并发症。
作者:张劲;李超;张彤;谢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不同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甲基氢化泼尼松(MP)冲击组:15例患者采用MP 1.0 g+5%葡萄糖250 ml静滴,每日1次,连用3日,以后根据病情可连续应用2~3个疗程。环磷酰胺(CTX)冲击组:15例患者采用CTX 0.8~1.0 g/1.73 m2静滴,每月1次,连续6~8个月。其他16例患者采用MP联合CTX冲击治疗(MP+CTX冲击组):方法同上。每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泼尼松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3、C4、抗核抗体(ANA)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MP组、CTX组及MP+CTX组对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分别为80.0%、81.3%、和93.3%。各组尿蛋白24小时定量、血肌酐、C3、C4升高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MP+CTX组较MP组和CTX组差异更明显(P均<0.05)。结论:MP与CTX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肯定,而两者联合冲击的疗效更好。
作者:马景春;张春梅;杨焕东;杨焕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8年起,我们应用黄芪注射液合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35例患者诊断均符合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的标准》,并有明显的门静脉高压征象;男26例,女9例;年龄42~70岁;慢性肝炎病程2~15年。其中活动性肝硬化27例,静止性肝硬化8例;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例,B级23例,C级9例。
作者:杜恩伟;王继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醒脑静注射液在急症抢救中应用广泛,诸如对昏迷、中毒、脑血管病、高热等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1 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如心搏骤停复苏后,严重休克纠正后,脑梗死再通后等,常常存在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而它则是引起脑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王万铁等〔1〕通过动物研究,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CIRI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实验动物血浆和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P均<0.05),内皮素(ET)及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均<0.05),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故认为醒脑静注射液对CIRI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机体NO水平、降低ET及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作者:杨俊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8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预防组在常规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大黄浸液。观察2组患者胃肠黏膜出血、中毒性肠麻痹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大黄治疗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结果:常规组胃肠黏膜出血发生率(42.1%)、中毒性肠麻痹发生率(31.6%)和MODS发生率(21.1%)均明显高于预防组(P<0.05或P<0.01)。大黄对常规组胃肠黏膜出血治疗的有效率达62.5%,对中毒性肠麻痹治疗的有效率达66.7%。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HFRS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
作者:杨开强;田斌;周德甫;陈龙泉;谢长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症状性低血压(SH)是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血透 )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左右,预防血透中SH的发生是保证充分透析和坚持透析的关键所在。1997年6月~1999年6月,我们对18例血透时曾多次发生SH的尿毒症患者在血透前预防性静滴参麦注射液,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18例血透尿毒症患者均在近4周内血透过程中发生SH 4次以上,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4~81岁,平均(46.5±9.2)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2例。血透时间0.2~7.5年,平均(1.6±1.1)年,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每周2~3次,每次4小时。
作者:曾德珍;程世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检测其表皮生长因子(E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其中以甘补组(人参、炙甘草、大枣)的效果为显著。结论:扶正药物在半夏泻心汤中的抗溃疡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王庆国;李宇航;牛欣;赵琰;周冠芬;贾玉森;张冬梅;钟相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肾降压方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轻、中度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功能代偿、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26例应用益肾降压方治疗,西药组20例应用依那普利治疗,4周为1个疗程。另外对有重度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的18例采用中西药并用。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4.6%,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中西药合用组为88.9%。中药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好转,尿蛋白减少,尿钠增加,血内皮素减少。结论:益肾降压方可通过改善肾功能、减少血容量、增加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血压较高、肾功能较差者采用中西药合用治疗效果好。
作者:刘文军;戴希文;饶向荣;李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冲剂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造血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电镜观察CAA患者骨髓组织造血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补髓生血冲剂治疗前后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结果:电镜下易见C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现象;治疗前C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阳性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结论:补髓生血冲剂有一定的抑制CAA骨髓造血细胞凋亡作用,这可能是补髓生血冲剂的疗效机制之一。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可作为监测CAA疗效和预后的一个方法。
作者:孙伟正;于壮;田静;徐萍;孙劲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老年肺炎时小肠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与中药毒素清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大肠杆菌肺炎模型,分为老龄对照组、模型组、毒素清高低剂量组和氟哌酸组5组。主要观察肺脏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及其含水量,小肠组织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含量,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肺炎时肺、小肠组织损伤明显,含水量增高。老龄模型组SOD活性、6-keto-PGF1α含量的降低和NO、MDA、TXB2含量的增高均较老龄对照组显著。与老龄模型组比较,毒素清用药各组MDA和NO含量降低,SOD活性和6-keto-PGF1α含量提高。结论:前列腺素及自由基介导的损伤参与肺炎时小肠组织损伤的发生、发展。毒素清对老龄大鼠肺炎的小肠损伤改善作用明显,其机制与其拮抗自由基损伤和调节前列腺素代谢平衡有关。
作者:李建生;孔桂莲;郭盛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各期的影响。方法:将36例HFRS患者分为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17例)。分别于发热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或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越低血压休克期(94.74%)、越少尿期率(94.74%),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4.71%和58.82%,P均<0.05);治疗组多尿期、尿素氮、蛋白尿持续时间〔分别为(4.14±3.11)日,(6.17±3.45)日和(5.14±3.45)日〕与对照组〔分别为(7.15±2.81)日,(10.13±4.19)日和(9.56±4.43)日〕比较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可加强HFRS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休克期、少尿期发生率,缩短其它各期发病时间,终缩短病程。
作者:翟学文;綦秀丽;牛玉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机体在遭受感染、创伤、缺血、缺氧等外来打击下,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MOF常被视为疾病发展的严重并发症和终结局。 肠道作为宿主防御由防护变为损伤的一个研究模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以其在体内独特的生理环境积极参与了危重病的病理生理过程:①肠道是除体表以外隔绝外环境的主要屏障,又是体内大的细菌储源,肠道细菌或内毒素易位进入淋巴或直接引流入肝而成为炎症反应的启动者。因此在MODS的发生中,肠道既是受损的“靶”器官,又是损伤的“激发”器官。②在严重创伤接受重大手术的患者中,肠道的主要生理活动如蠕动、分泌、消化可以暂时停止,为细菌及毒素易位创造了条件,而其后果是内环境稳定失衡,使肠道从正常时的屏障防护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的启动者。③肠道不仅是一个活跃的代谢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它是胸腺外大的免疫器官,起着免疫防御、免疫监视的作用。同时又是淋巴因子的重要产生地,因而是宿主防御的主要参加者,全身炎症反应的调节者〔1〕。
作者:张英谦;田利远;胡皓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风急症患者的证候分布。方法:对249例中风急症始发状态患者进行了中风辨证量化诊断调查。结果:本病急性期证候分布概率以血瘀证高(64.66%),其次为风证(62.25%)、痰湿证(47.79%)、火热证(30.12%)、气虚证(25.70%)及阴虚阳亢证(18.88%)。证型组合形式复杂,计54个类型。脑出血者以3证组合居首,2证次之;脑梗死则与之相反。证候组合规律以风瘀同时存在多(40.56%),其次为风痰(35.34%)、痰瘀(31.73%)及风火(16.47%);3证组合依次为风痰瘀(19.68%)、风火痰(8.03%)和风火瘀(7.23%);4证与5证组合以风火痰瘀高,两者共占7.23%。证候得分均值与疾病性质、病灶大小关系密切。结论:用统一中医辨证量化诊断标准探讨中风急症病理病机,并对重视早期量化诊断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处理办法。
作者:谌剑飞;关少侠;丁萍;李创鹏;梁浩荣;马雅玲;奚玉风;杨慧珊;蔡绍华;张艳玲;徐进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钩虫病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我国多流行于黄、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北方多见十二指肠钩虫,南方多见美洲钩虫。根据流行地区典型的皮肤损害、消化道症状、钩虫所致的贫血,粪便中找到钩虫卵,即可确诊本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如患者的症状表现特殊,仍可发生误诊误治。下面是值得汲取经验教训的1例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薛素贞;刘明德;马世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1993~2000年收治7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按阶段分型加以辨证论治,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71例患者中男49例,女22例;年龄15~30岁13例,31~60岁33例,60岁以上25例。患者均于饱餐或酗酒后出现中上腹剧烈疼痛、反跳痛,多数有中度发热,少数达39 ℃以上,有5例年老体弱者体温不高。均经B超检查,提示胰腺肿大而予以确诊,部分病例经CT检查而确诊。按文献〔1〕标准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4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27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部分患者血沉加快,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者有明显的贫血。血清淀粉酶超过512~1 024 U,尿淀粉酶升高较血淀粉酶为晚,但重症急性出血坏死型病例血、尿淀粉酶可以不高,少数病例经腹穿后检查腹腔渗出液的淀粉酶超过正常值而确诊。合并胆道感染24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15例,黄疸14例。
作者:吴福宁;巩延忠;姚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透析指征和病因1.1 急性血液透析(HD)临床指征的掌握,目前倾向早期透析治疗即用透析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并发症发生。这样可减少心力衰竭(心衰)、高血钾、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还有利于原发病的康复和治疗,主要适用于以下方面〔1〕:①急性肾功能衰竭(ARF);②中毒;③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抢救;⑤重症肝炎与肝昏迷的抢救。1982年全国急救学术会议同样提倡早期进行预防性透析,拟定ARF时HD指征有〔2〕:①确立ARF诊断2日内属高分解代谢型〔血尿素氮(BUN)每日增高>8.9 mmol/L〕应即行透析治疗。②属高分解代谢型有下列病情之一者应立即透析:○ a尿毒症症状明显,如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者;○ b有水、钠潴留或充血性心衰者;○ c严重高钾血症(血K+>6.5 mmol/L),心电图明显高钾表现者;○ d血肌酐(SCr)>580.4~707.2 μmol/L,BUN>28.6 mmol/L;○ e严重代谢性酸中毒(HCO3-持续<10 mmol/L),补碱难予以纠正。
作者:施锦治;陈卡斌;林培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常用中药,用于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历史,被喻为治疗病之“要药”。近年来,对大黄进行了深入研究,用于防治危重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目前在大黄研究领域的某些进展和危重病防治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袁正强;曹建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