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8例小儿遗尿症相关因素分析

邹贤;曾海生

关键词:因素, 小儿, 遗尿症, 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研讨小儿遗尿症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500例小儿遗尿症患儿中抽取33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到我院接受体检健康儿童33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研讨对象病历资料,调查整体各研讨对象的基本资料,如家族疾病史、睡眠状况、隐性脊柱裂等状况,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小儿遗尿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观察组便秘率、紧张、夜尿多、家族史、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尿频、先天隐性脊柱裂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遗尿症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家族史、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尿频、先天隐性脊柱裂为影响小儿遗尿症的主要因素,OR值分别为0.659、2.315、6.561、0.365.结论 经分析后得知,引发小儿遗尿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先天隐性脊柱裂等,临床在诊治疾病时,医护人员需明确把握患儿各项信息,综合分析诊治,以便指导治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满意度评分经比较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措施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其效果显著,且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江国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运用

    目的 探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方法 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和全程健康教育.对比护理前后两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总健康、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总分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显著提升(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血糖指标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李抢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微创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探析

    目的 分析微创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股骨干骨折患儿中抽取45例纳入研究,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例接受牵引后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34例接受微创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9.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临床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可采用微创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疗效明显,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推广.

    作者:徐江龙;赵占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7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研究对象CD62P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CD62P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CD62P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高表达;经直线相关性分析,观察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CD62P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27).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参与患儿机体器官炎性损害,可作为临床干预及病情监测的重要依据.

    作者:邓忠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不同手术时机下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的效果及预后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时机下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眼外伤患者67例,根据眼外伤后至玻璃体手术时间的差异进行分组:<7d 13例为A组,7~14d 26例为B组,15~29d16例为C组,≥30d 12例为D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的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B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C组及D组(P<0.05);B组术后末次随访疗效显著高于A组、C组及D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眼外伤采取不同手术时机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疗效及预后不同,在眼外伤后7~14d实施玻璃体切割术具有更高的视力改善效果及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新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8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给予拉西地平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乙组给予氢氯噻嗪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甲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幅度和血压变异性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能有效降低血压,且血压变异性显著.

    作者:廖国杭;曾裕宏;王翠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左卡尼汀对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术后精液参数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口服左卡尼汀对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各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行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联合口服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均于3个月后复查精液,对比各参数.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精子浓度17.2±2.5%,前向运动精子27.2±2.8%,精子活率33.1±3.0%,对照组精子浓度16.3±2.4%,前向运动精子22.5±2.6%,精子活率26.6±2.8%.两组精子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向运动精子及精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进一步提高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术后精液质量.

    作者:周晓皮;刘军明;张励;熊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原及血清IgE定量检测研究

    目的 探讨过敏原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lgE)定量检测对儿童变异性哮喘(CVA)诊断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咳嗽类型分为CVA组(观察组)和非CVA组(对照组)各60例.给予所有患儿过敏原检测,并定量检测血清lgE,比较不同过敏原阳性率和两组血清lgE水平.结果 对照组总lgE水平阳性率为28.3%,观察组为85.0%(P<0.05);两组屋尘、户尘螨阳性检出率和血清l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原与儿童CVA关系密切,因此可进行过敏原检测确定发病原因,以减少误诊事件发生.

    作者:雷旭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高频振荡通气叠加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极/超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极/超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极/超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8例,采用HFOV叠加CPAP的模式治疗,采取肺保护通气策略,通过调整震荡幅度(△P)及平均气道压(MAP),使吸入氧浓度0.6以下时经皮氧饱和度90%~95%及正常动脉血气.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结果 48例患儿总有效率为97.92%,在施行HFOV+CPAP治疗6、12、24、48小时后,氧合指数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推移,患儿平均呼吸道压呈梯度下降,不同时间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6、12、24、48小时FiO2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治疗不同时间点振荡压力幅度梯度下降,数据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气的PH值及PaCO2、HR、平均动脉压各个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FOV+CPAP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更好的改善氧合,且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模式.

    作者:张文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分析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锌剂联合叶酸在小儿腹泻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锌剂和叶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和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治疗时间显著短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锌剂联合叶酸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改善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向志云;蔡康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溶栓治疗为近年来国内外公认的改善缺血脑组织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溶栓治疗时间、常用药物、溶栓后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溶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术后对帮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与肠功能恢复中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78例,通过随机划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癌手术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理念,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并比较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7.44%(38/39),对照组满意率为76.92%(30/3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外科胃癌手术患者中,对帮助患者极早下床活动与促进肠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且可助推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熊少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出血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量395.74±106.25ml、出血量189.45±36.18ml以及止血时间32.19±6.41h均明显比对照组的586.42±179.37ml、326.51±75.53ml、61.36±8.57h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14.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肖修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思维导图在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手术配合思维导图模板,使用该模板培训N1~N3级护士.护士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培训内容,记录工作笔记.利用过程监测和阶段考核的方式评估初期效果,及时修正思维导图模板再以同样方法实施培训,比较应用思维导图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7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手术医生满意度评价高于实施前(P<0.05),对教学效果评价显著好于实施前(P<0.05).结论 思维导图用于手术护士手术配合培训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手术配合质量,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认可.

    作者:曾娜芬;陈蕾;刘晓红;邓雪萍;王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实施微量胃肠喂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取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0例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鼻饲胃肠喂养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喂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每周头围及每日体重增长水平均大于对照组,达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自主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20/5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2.00%(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经口胃管微量胃肠喂养方式,能明显改善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促进患儿头围、体重增长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达到使患儿早期康复的目的.

    作者:张慧;陈创鑫;潘爱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症患者中选取90例急性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以优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入院至抢救时间、检查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明显(P<0.05).结论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急救质量,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红霞;吴绮霞;严玉兰;袁少枝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优化门诊程序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优化门诊程序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 我院在2016年1月前门诊程序未有变化,在此之后我院提出优化门诊程序等措施并于2016年1月后开始实施,选取2015年12月第一周门诊程序改变前就诊的患者5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6年4月第一周优化门诊程序后就诊的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平均候诊时间、候诊区平均候诊人数.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实践技能评分、知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候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候诊区平均候诊人数123人(24.60%),显著低于对照组171人(3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门诊程序后有利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以提高医院整体形象,该程序亦可显著降低患者候诊时间以及减少医院等待就诊人次,值得医院推广.

    作者:梁肖仪;王丹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甲泼尼龙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CRP水平、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安全有效.

    作者:肖秋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X线、薄层CT及三维重建检查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X线、薄层CT及三维重建检查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诊治的74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薄层CT及三维重建检查,观察三种方式的检查结果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薄层CT与三维重建检查的准确度与精准指数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X线检查准确度与精准指数明显低于薄层CT及三维重建(P<0.05).结论 X线、薄层CT及三维重建检查对急性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急性膝关节损伤的确诊率,有利于提高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检查,可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率.

    作者:高玉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动脉系统的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颈部血管超声(CVUS)及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动脉系统实施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颈动脉血管造影确诊的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施以CVUS、SCT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 .结果两种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保持一致(P>0.05),但S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检出率均要高于CVUS,差异显著(P<0.05).结论 CVUS及SCTA对颈动脉狭窄均具有较好的检出率,但SCTA对斑块、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能力更好.

    作者:卢敏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