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便护理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严重度、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王丽亚;王富伟

关键词:排便护理, 功能性便秘, 自我效能, 生存质量
摘要:探讨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严重程度、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诊治的7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排便护理干预措施(腹部按摩、腹部锻炼和排便姿势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自我效能感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干预3w后,干预组便秘严重度评估CSI量表评分和患者便秘生存质量PAC-QOL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便秘严重程度、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广泛开展.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对妊娠剧吐应用效果的研究

    随机将120例妊娠剧吐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对照组经常规治疗第3~5d尿酮体转阴50%,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多形式的健康宣教尿酮体转阴率达9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对妊娠剧吐应用效果显著,易于推广.

    作者:胡建梅;罗凌青;谢昆;胡艺;张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 总结探讨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预测因素,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产科进行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280例临床资料,按照阴道试产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记录分娩结局,对可能影响分娩结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高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周、产前BMI、孕前BMI、子宫手术史及子宫下段厚度等一般资料,显示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等可能影响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均是影响试产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瘢痕子宫再足月妊娠进行阴道试产是可行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孕妇年龄、产前BMI、子宫下段厚度均是独立危险因素,在分娩时医师需严密观察产程及孕妇情况,以提高安全性,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苏卫兰;赖宝玲;杨静;王晨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效果比较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Schatzker Ⅳ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53例Schatzker IV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均予以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膝内侧单切口双钢板加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负重开始时间;并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对照组手术时间(101.4±16.8)min,显著低于观察组(133.5±15.6)min,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45.6±68.7)ml,术后负重开始时间(50.1±5.2)d,均显著高于观察组(284.5±55.6)ml、(47.6±5.3)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87.5%,术后HSS评分(82.63±6.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0%、(78.84±6.57)分,差异均显著(P<0.05).膝内侧单一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较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术复杂,但前者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制动时间,促进康复,且临床疗效较好,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手术.

    作者:徐启飞;林岿然;魏聪睿;赵代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效果.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中抽取66例并随机分组,研究组(n=33)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n=33)单纯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妊娠率.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0.91%(30/33),术后妊娠率是48.48%(16/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6.67%(22/33),术后妊娠率是21.21%(7/33);两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可有效提升其术后妊娠率,可借鉴.

    作者:袁翀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64层螺旋CT诊断鼻部外伤的临床观察

    观察64层螺旋CT诊断鼻部外伤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鼻部外伤患者,对其伤后1周内的头部64层螺旋CT检查和鼻骨侧位DR检查资料进行分析.80例患者CT诊断结果显示鼻骨线性骨折39例,粉碎性骨折32例,正常9例,伴邻近周围部位骨折26例.DR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患者45例,疑似骨折15例,未见骨折20例,未发现邻近周围部位骨折.在诊断阳性率方面,CT检查显著高于DR检查(P<0.05).应用64层螺旋CT检查鼻部外伤患者显著提高骨折、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以及有无合并邻近周围部位骨折诊断正确率,可以将其当成检查鼻部外伤的首选方式.

    作者:奚燕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4月间我院治疗的9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观察组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干预3个月的P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庭支持、生活感受、日常生活、健康感受、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可有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申利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研究

    分析探讨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改善对策.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血凝试验检测,且为检测结果可疑的128例患者纳入研究,针对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制定并落实有效的质量改善对策.128例进行血凝试验检测且结果为可疑的患者,主要涉及的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人为操作因素52例(40.63%)、环境因素23例(17.97%)、试验材料因素32例(25.00%)以及患者自身因素21例(16.40%).导致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诸多,需采取有针对性的质量改善对策,以此使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晁真真;张粉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出血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和安全性研究

    探讨脑出血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观察其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的脑出血患者共68例,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共35例为观察组,其余3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患者均随访3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脑卒中复发情况,随访期间完成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采用MARS评分分级,并计算患者的NIHSS评分.脑出血后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卒中预防的人数为51.47%.随访完成时,两组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人数对比无无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20.00%),多于观察组1例(3.03%),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共51例患者完成MRI-SWI检查,对照组和对照组发生MARS评分2~3级分别为4例(11.43%)和4例(12.12%),两组患者发生MARS评分2~3级人数和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不会增加恶化脑微出血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梁国良;汪绪伦;欧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ERCP麻醉效果临床观察

    探讨小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ERCP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选取120例在我院行ERCP手术患者,根据地佐辛用量分为D组、D1组D2组各40例.D组静注生理盐水1ml,D1组静注地佐辛2.5mg,D2组静注地佐辛5.0mg..比较三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均能够完成ERCP手术.D1和D2组丙泊酚用量(480.10±120.30)mg和(450.20±160.40)mg少于D组(650.10±150.20)mg,(P<0.05).D1和D2组苏醒时间(8.80±2.80)min和(9.50±2.20)min少于D组(12.50±3.20)min,(P<0.05).D1和D2组诱导后MAP、HR高于D组,(P<0.05).D1和D2组呼吸抑制率少于D组,差异显著(P<0.05),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D组,差异显著(P<0.05).ERCP手术临床上采用小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好,且地佐辛在小剂量(2.5mg左右)麻醉安全性高,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权安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47例,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73例,观察组74例,对照组予以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mPCNL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水平(Scr)]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肾盏多发性结石清除率93.33%高于对照组70.97%,单纯肾盂结石清除率66.67%低于对照组9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鹿角形结石清除率90.00%与对照组84.2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Scr、BUN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Scr、BUN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对肾盏多发性结石及鹿角形结石清除率较高,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渠武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临床对比研究

    对比评价CAD/CAM氧化锆全瓷冠、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的整体疗效.对照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从2013年2月开始收集患者,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43例,合计55颗全冠修复,纳入A组,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治疗患者40例,合计43颗全冠修复,纳入B组,对比末次随访牙周健康、患者满意率、口腔问题发生情况.平均随访(12.3±5.4)个月;A组PLI、BI、PD、CAL、牙龈缘及龈乳头高度低于B组,A组随访满意率高于B组,口腔问题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短期内,修复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但前者长期疗效更好,口腔问题发生率更低,有助于维持牙周健康.

    作者:张松涛;赵西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胃溃疡伴抑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探析对胃溃疡伴抑郁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的临床效果.于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伴抑郁中选取89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常规疗法,而观察组则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合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参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77.27%、15.92%,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胃溃疡伴抑郁患者合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不仅能促进其治疗效果的提高,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振声;刘韶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

    研究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68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活动义齿修复方法;新技术组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就两组患者修复牙齿稳定性、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自我舒适感、修复牙美观评分、满意评分和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比较修复前后牙槽骨骨吸收量.新技术组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技术组患者修复牙齿稳定性、牙齿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自我舒适感、修复牙美观评分、满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牙槽骨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修复后新技术组跟对照组比较,牙槽骨骨吸收量变化更小(P<0.05).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应用种植牙技术修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提高稳固性,改善语言和牙齿咀嚼功能,美观度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侯玉一;侯玉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探讨采用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的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发展及控制的影响效果.从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当中遵循随机、自愿的原则挑选100名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系统的慢性病护理管理的措施,分析社区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状况、用药情况、自我检测意识的改变.社区干预之前,患者收缩压(167.5±22.6)mmHg,舒张压(108.3±13.5)mmHg,进行长达一年的健康教育之后,收缩压下降至(153.8±20.2)mmHg,舒张压下降至(104±12.2)mmHg,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干预之后,100名患者的饮食、运动习惯等方面也均有所改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以及系统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高血压症状,并且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有利于疾病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肖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辅助内分泌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荟萃分析

    对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效果进行荟萃分析,以探讨二者的疗效差异.以电子文献检索方式对2016年1月之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取得相关文献及数据,对其进行独立评价,并对其中肿瘤缓解率(RR)、保乳率(BCS)等进行统计分析.10篇文献中均含有肿瘤临床缓解率(RR),其中3篇RR存在统计学差异,7篇显示两种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并无显著差异;3篇文献分析显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保乳率较新辅助化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次荟萃分析显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和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均是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方式,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保留乳房的优势

    作者:雷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观察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抽取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干预组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干预组用药后MMSE评分(26.35±6.3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87±6.28)分,ADL评分(25.46±4.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2±4.79)分(P<0.05);干预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7.89%)与对照组(13.15%)无明显差异(P>0.05).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盐酸多奈哌齐胶囊联合方案在老年痴呆治疗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行为障碍,且毒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方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整取抽样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半月板损伤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单号为对照组39例,采取传统开放性切除术,双号为观察组39例,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优良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对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卢宏涛;李红静;焦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探讨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收集我院接受胸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研究组(接受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和对照组(接受双腔支气管导管),每组50例.对比两组双肺隔离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两组患者肺萎陷情况;两组气道峰值压力、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术后咽喉疼发生率.结果(1)两组双肺隔离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患者肺萎陷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气道峰值压力、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术后咽喉疼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盲探下支气管封堵器具有气道堵塞满意,操作简单,对气道损伤小的优点.

    作者:姜蕊;梅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氯霉素滴眼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分析氯霉素滴眼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将治疗的4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及研究组(氯霉素滴眼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各2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听力改善程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霉素滴眼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慢性中耳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研究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危险因素.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93例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对比新生儿在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清胆红素、血常规、血气分析及电解质、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治疗的效果.换血前、后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未见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前、后PH值、Ca2+、K+、Na+、微量血糖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白细胞、血小板有了显著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的危险因素突出表现为血小板下降,治疗7d内多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并未出现血栓、继发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应用在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中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健崧;江栋昌;何娴娴;陈宏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