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永威
了解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处理,剂量为12.5mg/d,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贫血状况改善明显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缩小明显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可改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贫血情况,减少肌瘤直径,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讨包皮吻合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包皮环切术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包皮环切术,观察组术中加用包皮吻合器.比较两组手术失血量、疼痛程度、治疗费用等观察指标,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除手术费用外,其他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应用包皮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耗时短,疗效佳,止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同时可明显改善切缘美观度,值得应用.
作者:肖超;曾庆取;郭爱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研究感染性疾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的诊断作用.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共90例,收治时间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分为3个小组,即局部感染组(30例患者)、重症感染组(29例患者)和病毒感染组(31例患者),另外同期选取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健康人群实施血清半定量免疫色谱法的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比较研究对象及对照组的PCT水平差异.与对照组(0.25±0.12ug.L-1)相比,所有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水平(局部感染组0.91±1.02ug.L-1,重症感染32.21±80.09 ug.L-1,病毒感染0.59±1.01ug.L-1)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感染组(0.91±1.02ug.L-1)、重症感染组(32.21±80.09 ug.L-1)和病毒感染组(0.59±1.01ug.L-1)(3组)之间的PCT水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可以有效鉴别感染性疾病类型(局部感染、重症感染、病毒感染),有巨大的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价值,可以为临床诊疗感染性疾病工作提供可靠的治疗方向,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钟伟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单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及优越性.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单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愈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复发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愈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与随访3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相比双孔冲洗引流术而言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随访期间复发率,值得借鉴.
作者:冯圣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分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外孕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效果.观察组成功率为96%,对照组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B超盆腔包块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效果显著,且改善β-HCG以及盆腔包块,更好的改善了女性健康生活质量.
作者:焦娜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FTA-ABS)三种检测方法临床上诊断梅毒可行性.选取我中心性病艾滋病科2011年3月~2016年3月门诊就诊的1865名患者.对1865名就诊者进行ELISA检测,选出阳性394名.394名阳性患者分别采用TPPA、FTA-ABS二种法对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分析二种方法的检出率.TPPA法阳性检出率为79.70%,FTA-ABS法阳性检出率为90.36%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检测梅毒可将三种检测方法联用,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实际操作中应选用ELISA进行筛选,再用TPPA确证,终用FTA-ABS确诊.
作者:贠赟;付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讨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Ⅲ型腹股沟斜疝疝囊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术中选择.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26例男性单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的临床资料,按疝囊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横断处理疝囊(横断组)66例,完全剥离疝囊(剥离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横断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4±1.3)ml、(42.6±7.7)t/min和(3.1±0.8)t/d均少于剥离组(3.6±1.2)ml、(32.4±6.2)t/min和(3.3±0.9)t/d(P<0.05);横断组术后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均为1.7%低于剥离组13.3%、11.7%(P<0.05).治疗Ⅲ型腹股沟斜疝行腔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横断或疝囊完全剥离这两种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其中使用疝囊横断方法处理疝囊可以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血清肿和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李世清;张栋军;刘跟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讨分析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术后复发预测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3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癌旁组织3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患者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MACC1和c-Met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后病情复发关系.实验组的MACC1和c-Met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5.26%、68.42%,对照组两者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5.71%、31.4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CC1和c-Met蛋白表达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MACC1和c-Met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TNM分期有关,属于复发转移危险因素.
作者:黄美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分析不同给药途径米索前列醇对人流术前扩宫效果.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人流术者92例,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均予以米索前列醇扩宫,对照组口服给药,研究组阴道给药,比较两组扩宫效果及扩宫时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研究组扩宫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扩宫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前米索前列醇经阴道给药的扩宫效果优于口服给药,能减少扩宫时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凝聚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脂水平和安全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TC、LDL-C较治疗前有所降低,HD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治疗组TG、TC、HDL-C、LDL-C等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翟永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讨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67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单纯开颅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就两组患者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手术恢复良好21例、轻残7例、重残5例,死亡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恢复良好15例、轻残8例、重残4例,死亡5例.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高血压性脑溢血合并脑疝患者可实施大骨窗开颅联合显微镜下手术,不但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任光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行为神经评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设置为观察组,其中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为观察A组,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且<342μmol/L的为观察B组,另选择同时间段的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设置为常规组,同时对观察组患儿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监测,比较NBNA评分.结果 当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时,显示NBNA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相比常规组新生儿的评分明显较低,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取NBNA评分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发的神经行为能力异常现象,利于对患儿进行早期疾病治疗,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邝奇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讨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沙丁胺醇+阿斯美,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我院中医自拟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时间,比较疗效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研究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自拟方联合阿斯美对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提高临床疗效,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路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研究规范性护理管理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共1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2月之前的儿童共560例为对照组,自2015年1月之后的儿童共64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不采用护理管理方法,按照常规的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预防接种.研究组儿童则采用规范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接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记录,并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和记录.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儿童预防接种流程采用规范性护理管理之后,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有所降低,满意度有所升高,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杨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行急诊抢救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入院后均立即施以常规基础治疗,参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抢救的临床效果.经通气结束后,两组HR、RR、SaO2、PaO2、PaCO2、BNP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者:曾慧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究西医三联疗法结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Hp(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慢性胃炎Hp感染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予以西医三联疗法治疗,于此基础上,联合组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Hp根除率对比,联合组95.2%明显高于单一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联合组97.6%明显高于单一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明显低于单一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慢性胃炎Hp感染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Hp根除率及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华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分析了采用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选取自2014年的10月~2016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治疗后的面瘫评分更高;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患者在面瘫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周围性面瘫采用择期针灸治疗可起到满意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廖柏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探究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各项指数.治疗后,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段髓内钉对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势,且手术切口小,可快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泽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分析在口腔种植中应用微创环切术治疗的效果和美学价值.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口腔种植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翻瓣种植,观察组选择微创环切术进行种植,比较两组效果.观察组种植所需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肿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学效果评分为11.24±2.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71±1.64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牙龈乳头高度为3度的患者占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槽嵴的骨吸收量为0.14±0.02mm,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18±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环切术用于口腔种植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美学效果良好,促进术后康复,有推广可行性.
作者:黎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研究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时严格掌握补液速度的应用效果.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3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普通组65例与干预组65例,普通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急救处理及护理措施,采用常规补液速度进行治疗,干预组根据休克指数计算公式结果,做好补液依据,严格掌握补液速度,观察两组患者经干预后休克症状恢复情况.普通组患者休克症状有效恢复为52例、效果一般为13例,干预组分别为62例、3例,干预组有效恢复例数较多,普通组较少(P<0.05).普通组患者满意度为78.46%,干预组为95.38%,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急性病之一,针对此类患者应及时提供紧急处理措施,计算休克指数,遵医嘱进行输液治疗,调整补液速度,大部分患者休克症状得到有效恢复,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张郁秋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