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胺培南不同输注时间治疗ICU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朱志德

关键词:安全性, ICU, 感染, 疗效, 亚胺培南, 不同输注时间
摘要:为有效对ICU严重病原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探究不同亚胺培南输注时间疾病治疗效果的差异.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2月期间96例ICU患者经诊断为严重病原菌感染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行亚胺培南延长输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感染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观察组病菌治疗效果为91.7%,对照组为79.2%,观察组较对照组病菌控制效果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16.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临床在对ICU严重病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亚胺培南延长输注不仅能达到理想抗菌效果,患者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分析经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IL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100例医院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MIS-TILF),对照组采取开放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ILF).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改良Macnab评价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经微创通道辅助下应用MIS-TILF手术在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战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压氧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探讨高压氧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SBI)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例SBI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高压氧,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评分(NIHSS).研究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SBI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评分.

    作者:张艳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创环切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效果和美学价值

    分析在口腔种植中应用微创环切术治疗的效果和美学价值.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口腔种植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翻瓣种植,观察组选择微创环切术进行种植,比较两组效果.观察组种植所需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肿胀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学效果评分为11.24±2.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71±1.64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牙龈乳头高度为3度的患者占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槽嵴的骨吸收量为0.14±0.02mm,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18±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环切术用于口腔种植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美学效果良好,促进术后康复,有推广可行性.

    作者:黎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血清指标联合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α1-微球蛋白(α1-MG)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4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血清Hcy、CysC、α1-MG及β2-MG检测,并统计各指标检测阳性率.观察组血清Hcy、CysC、α1-MG、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MG、Hcy、α1-MG及CysC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24%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α1-微球蛋白联合尿β2-微球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秦新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米非司酮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

    了解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处理,剂量为12.5mg/d,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贫血状况改善明显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缩小明显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可改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贫血情况,减少肌瘤直径,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术前心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1~2016年12月之间我院行无痛人流的早期孕妇12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麻醉,麻醉方案一致,对照组术前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进行术前心理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1h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并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TAI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1h研究组ST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抑制、体动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心理状态会影响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丽贞;覃凤菊;袁静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腹股沟区包块患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腹股沟区包块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包块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结果如下:腹股沟疝38例,占比95%,鞘膜积液9例,占比90%,隐睾6例,占比100%,淋巴结肿大4例,占比10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股沟区包块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地判断鞘膜积液、淋巴结肿大严重程度、隐睾和腹股沟疝,为临床鉴别不同的腹股沟区包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周东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不同给药途径米索前列醇对人流术前扩宫效果的临床观察

    分析不同给药途径米索前列醇对人流术前扩宫效果.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人流术者92例,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均予以米索前列醇扩宫,对照组口服给药,研究组阴道给药,比较两组扩宫效果及扩宫时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研究组扩宫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扩宫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术前米索前列醇经阴道给药的扩宫效果优于口服给药,能减少扩宫时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分析

    分析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舒洛地特治疗,观察组给予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纤维蛋白原(F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变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水平.

    作者:张海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治疗,研究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另选取同期健康患者90例,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IL-4和IL-2水平.结果 干预3周时,研究组显效率为85.55%,对照组为81.1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0周时,研究组显效率为9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清IL-4和IL-2水平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血清IL-4和IL-2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健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中选择咪唑斯汀联合赛庚啶递减疗治疗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合城;陈了斐;罗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补液速度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研究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处理时严格掌握补液速度的应用效果.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3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普通组65例与干预组65例,普通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急救处理及护理措施,采用常规补液速度进行治疗,干预组根据休克指数计算公式结果,做好补液依据,严格掌握补液速度,观察两组患者经干预后休克症状恢复情况.普通组患者休克症状有效恢复为52例、效果一般为13例,干预组分别为62例、3例,干预组有效恢复例数较多,普通组较少(P<0.05).普通组患者满意度为78.46%,干预组为95.38%,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急性病之一,针对此类患者应及时提供紧急处理措施,计算休克指数,遵医嘱进行输液治疗,调整补液速度,大部分患者休克症状得到有效恢复,患者满意度较高.

    作者:张郁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检测对急性阑尾炎患儿病情判断及预后意义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检测对诊治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价值.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20例,并回顾分析这12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另再选择3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急性阑尾炎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和坏疽性组的CRP与WBC计数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术后CRP与WBC计数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并发症组相比无并发症组的CRP与WBC计数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对病情判断及预后有临床价值.

    作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周围性面瘫择期针灸治疗的临床分析

    分析了采用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选取自2014年的10月~2016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治疗后的面瘫评分更高;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患者在面瘫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可见明显差异(P<0.05).周围性面瘫采用择期针灸治疗可起到满意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廖柏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康复路径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探讨护理康复路径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护理中的效果.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HIE患儿108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护理康复路径.通过CDCC婴幼儿发育检测中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对比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与6个月时运动功能与智力功能的变化;观察对比两组患儿1年内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组治疗3个月与6个月时MDI与PDI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遗症的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康复路径能够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运动与智力发育效果,强化康复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丽;张林霞;梁晓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分析与评定

    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分析与评定.方法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皮肤科救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咪唑斯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同期的治疗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明显提高,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干、头晕头痛、嗜睡、困倦、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DLQ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改善症状效果迅速,且服用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坚池;卢秀仪;唐增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行急诊抢救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入院后均立即施以常规基础治疗,参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抢救的临床效果.经通气结束后,两组HR、RR、SaO2、PaO2、PaCO2、BNP等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用于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中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

    作者:曾慧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脓毒血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

    分析丙氨酰谷氨酰胺在脓毒血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脓毒血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B、PA、T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M、IgA、Ig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血症患者营养支持中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预后.

    作者:赵威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选取2013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LVEF水平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冯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及管理技巧分析

    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情况及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归纳手术室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并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技巧,规范手术室护理行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高效、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

    作者:陈保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3D打印技术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探析在修骨损缺的手术当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选取收治的30例创伤性四肢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3D打印技术.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要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需要进行修复骨缺损手术的创伤性四肢缺损,使用3D打印技术进行治疗比常规方法的效果好,使用3D打印技术能有效对疾病情况进行明确的了解和判断,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汉晖;刘永裕;林晓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