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留勋
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00名健康人员为例,随机平均分为四组,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机行颅脑非螺旋扫描,其中,第一组采用常规剂量(120 kW,颅顶部200mAs、颅底部240mAs)扫描,而第2~4组采用低剂量(120 kW,200mAs、160mAs、100mAs)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运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扫描剂量的关系,记录各组DLP与CTDI vol值,并计算相对第一组,第2~4组DLP与CTDI vol值下降的比例.结果经研究发现:(1)两名放射科医师评分一致性好(K=0.860,P=0.017).(2)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扫描剂量关系呈正相关性(r=0.512,P<0.05).(3)相比于第一组,第2~4组的DLP与CTDI vol值都有所下降,各组的DLP值与第一组相比,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四组图像质量下降明显,与第一组相比图像质量下降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成人颅脑进行16层螺旋CT机行颅脑非螺旋扫描时,采用100mAs的管电流,可以有效降低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对成人颅脑解剖结构的观察与诊断不会造成影响.
作者:吴云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呼吸内科未实施药学干预271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呼吸内科实施药学干预患者2819例为研究组.比较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实施后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药学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姚运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将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60例在我院急诊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试验组则给予急救绿色通道干预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清醒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急救成功率与常规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给予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相对较显著,缩短其救治时间和清醒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焕耀;袁敏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80例来自我院社康中心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以家庭医生制管理的观察组和以常规方式管理的对照组.在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12个月后对80例T2DM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依从性调查,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效果.结果施行家庭医生制的观察组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管理的依从率均显著高正常管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的FPG,2hPBG,LDL-C,HDL-C,mA1b,TC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改善.在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显著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顾铭;吕盛广;刘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4例类风湿性疾病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的双膝关节,获得超声参数;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心脏病的心脏各节段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膝关节的滑膜厚度、大积液深度、血流信息丰富程度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心脏各个阶段舒展功能: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能用来做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评价治疗效果,心脏各节段舒张功能改善,可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
作者:张永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本文谈论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发展概况、概念和原则,以及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推行在儿童患者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提供借鉴.
作者:许士海;单爱军;管穗丽;谢曼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本研究选取急诊科1234例患者就诊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尚存不足.经过研究发现,在急诊患者中,虽然有62.24%的患者对急诊护理表示了满意,但是仍然有37.76%的并不满意急诊护理.在进一步研究了解中本研究发现,态度不好、急救能力差与记录不规范及操作不科学是急诊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了解隐患拟定相应解决策略,借助落实人本、优化教育、落实规范等方法,以便解决急诊护理开展中存在的隐患.
作者:黄燕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不同HCG值的妊娠结局和佳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术后14天血清T-HCG>1 IU/L的接受IVF/ICSI助孕的患者共1374周期的临床资料,按不同血清T-HCG值分为四组:A组:1IU/L200 IU/L.比较各组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终的妊娠结局.结果四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的生化妊娠构成比较其他三组均高(P<0.05);C组的异位妊娠发生构成比和早期流产构成比均较A组和D组高(P<0.05);B组的异位妊娠发生构成比较A组和D组高(P<0.05),早期流产构成比高于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的分娩构成比较其他三组均高(P<0.05).胚胎移植术后14天血清T-HCG≤30 IU/L时仍需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30IU/L
作者:李真;刘艳丽;张彩桦;管一春;王兴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全部是出生时间不超过25天的新生儿.体表温度在37.4℃~39.9℃间,将所选的试验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观察组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宝宝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95%,而对照组的整体的治疗有效率为65%,两组数据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新生儿呼吸道疾病治疗的有效率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中均得到了明显的效果,使新生儿的生命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作者:乐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68例无明显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我基层医院的设备采用C臂X光引导穿刺与B超穿刺探头引导,两组患者均为34例,比较两组换的穿刺1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效果.结果纳入研究患者均成功建立了通道,无穿刺失败病例;1次性成功率:B超穿刺探头引导组穿刺次数,明显高于X光引导组穿刺次数;穿刺效果:B超穿刺探头引导组明显优于X光引导组(P<0.05).基层医院开展经皮肾通道采用B超穿刺探头可取的更为良好的穿刺效果,成功率更高,且操作方便.
作者:孔维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疑似或确诊的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阳性率及排除率情况及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以不同血浆(1,3)-β-D-葡聚糖作为阳性诊断标准,其含量>80pg/ml,阳性检测率为78.05%,其含量>60pg/ml,阳性检测率为85.37%,不同诊断标准,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IFD患者,确诊率高、安全系数高,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8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分析其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过询问患者家属以及调查后总结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有脑血管疾病38.8%(31/80),严重创伤27.5%(22/80),代谢性脑病12.5%(10/80),乙醇中毒10.0%(8/80),糖尿病6.2%(5/80),药物中毒5.0%(4/80).影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有发病情况、昏迷程度以及入院时间,各因素之间的病死率相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需要分析病因并针对性给予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吴艳朋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G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情况整体优于对照组,其中次重要及轻微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冠脉血流,提高梗死心肌的灌注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奇峰;杨敏;蓝新平;丘睿业;蔡裕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探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呼吸功能的影响.将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7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8例.对照组采取SIMV联合PSV通气模式,观察组则给予ASV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SpO2、PaO2、PaCO2、P(A-a)O2及PH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流量、呼吸比及气道闭合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吸氧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SIMV+PSV模式,对COPD患者采用ASV通气模式能够维持患者呼吸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
作者:李振宇;薛会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4月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0d的NIHSS、mRS评分进行记录,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30d对照组的NIHSS和m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并能改善患者预后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张华雄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急性肾脏损害患者31例,均实施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化验结果.结果治疗后,患者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肌酐(CRE)、血钾、血钠、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2h尿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急性肾脏损害患者肾功能,清除细胞因子,降低颅内压.
作者:王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饮食设计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标准化饮食设计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饮食知识以及饮食行为,并且对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的变化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饮食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把标准化饮食设计及护理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保证患者良好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秋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导航穿刺引流术术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疗效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出更适于临床应用的理想治疗手段.方法 于2015年5月~2017年4月到笔者医院就医并确诊患有高血压性脑出血的98例病人中随机平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导航穿刺引流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A、B两组成员性别、年龄、脑出血量及脑出血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神经系统方面,A组在治疗病人偏瘫和失语的治愈及好转人数上明显多过B组,且症状加重的人数不足B组加重人数的一半;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GOS评分分值差异不大,但是在治疗后1、2、3天A组的分值均高于B组的且差异较明显(P值小于0.05);A组患者死亡率(2.04%)较B组(12.24%)低且A组术后并发症在发生种类和数量上都明显不及B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导航穿刺引流术的患者相对于常规内科治疗的效率高、病人好转或治愈速度快,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加以提倡.
作者:卢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无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以及并未对CT对比剂检查过敏,并排除各种有腹部占位性疾病的患者.根据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比较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相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的CT值,以及相同注射速度不同浓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CT值.结果C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CT对比剂采取高浓度以及高注射速度能有效提高肾脏增强CT扫描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义蔓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