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探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及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7例血糖正常人为对照组。采取全部患者的血清,分别测试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观察组在TC、TG以及LDL方面的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HDL方面的测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明显比正常人的高,其中TG、TC、LDL也随之明显提高,表明血脂检验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曾庆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钻孔组(55例)和锥孔组(55例),分别采用传统钻孔术与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腔内积液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钻孔组和锥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73%(40/55),90.91%(50/55);锥孔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钻孔组(P<0.05);锥孔组患者术后腔内积液量显著优于钻孔组、术前(P<0.05);锥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钻孔组(P<0.05)。相较于传统钻孔术,微创锥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有效缓解症状体征,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梁武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机抽取93例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按照1: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I组、对照II组;对照I组采取三联疗法(舒筋解痉方联合捏脊、针灸治疗)、对照II组采用Bobath技术、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联合Bobath技术,对三组患儿三维步态、表面肌电值加以对比分析。观察组步速、劣势侧跨步和优势侧跨步改善情况优于对照I组、对照II组(P<0.05);均方根值、肌电积分值、平均肌电值下降以及协同收缩率提高优于对照I组、对照II组,(P<0.05)。三联疗法结合Bobath技术在步行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应用效果满意,值得肯定与推广应用。
作者:李婉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婴幼儿共6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组、七氟醚后处理组和复合处理组,每组患儿16例,均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记录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复跳情况、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体外循环后1h(T3)、体外循环后6h(T4)时间点采集患儿动脉血,测定血浆cTnⅠ、Mb、CK-MB水平。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组患儿复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T4的Mb、CK-MB、cTnI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T0,T3、T4各处理组Mb、CK-MB、cTn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及复合处理可发挥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但保护效应是否存在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88例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腹腔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且均行下腹部CT和MRI检测,比较检查后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影像表现、定位和定性。结果88例患者手术或腹腔镜下取组织病理检测,共120个病灶,良性肿瘤50例(65个病灶),恶性肿瘤38例(55个病灶),单侧肿瘤75例,双侧肿瘤13例,MRI检查准确性(96.2%)高于CT准确性(8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95.2%)稍高于CT检查(88.2%),特异性(88.9%)稍高于CT检查(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未能区分子宫和卵巢肿瘤8例,未能区分良恶性肿瘤7例,而MRI检查均准确定位和定性。CT和MRI均在卵巢肿瘤诊断中具有较明确的诊断价值,但MRI准确性更高,定位和定性更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许祥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接受诊治的混合型肝癌患者47例,分别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33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70.21%;MRI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85.11%。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诊断上,CT和MRI扫描影像均具备一定的显示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机将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服用依那普利片,观察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两组患者CIMT和Hcy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CIMT和Hcy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那普利片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获得明显疗效,应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黄焯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34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分别采用LEEP刀和微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和阴道流液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患者为83.5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EEP刀治疗女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微波治疗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纳入10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1组)、100例非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2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观察1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2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预测,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作者:梁为民;郭丽泉;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母儿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孕周使用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98例早产孕妇及出生的213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并比较不同孕周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治疗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于34周的早产儿其Apgar评分明显高于相应孕周早产儿评分(P<0.05),各孕周早产儿出生体重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产妇的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两组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以促进胎肺成熟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对34周前的早产儿尤其重要。
作者:马新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50例,入组患者住院后根据肿瘤性质进行手术或放、化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行MRI-DWI检查,分析MRI-DWI诊断宫颈癌的准确率。本组宫颈癌患者DWI图像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0.89±0.05)×10-3mm2/s,DWI及ADC序列亦可清晰显示宫颈癌结合带破坏与否。因宫旁浸润与原发灶同源,DWI亦呈不均稍高信号;淋巴结的转移除见其肿大外,DWI呈稍高或高信号;MRI-DWI诊断宫颈癌准确度明显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0.89±0.05)×10-3mm2/s、(1.26±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宫颈癌诊断率高、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指导诊断及治疗,应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真娇;梁梅芬;钟菀杞;董延江;周雁玲;余艳萍;王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对肾功能不全给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预后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对收治的106例实施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情况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7例)和正常组(69例),对比分析两组预后情况。通过30个月的随访,肾功能不全组的全因死亡率、全因死亡和由于心衰住院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通过回归分析表明: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及ACEI治疗是全因死亡及全因死亡和由于心衰住院联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肾功能不全在较大程度上会增加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率,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重视肾功能基础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雄伟;吴泽;许瑞环;李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100例后循环缺血病例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双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观察组NIHSS、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更优(P<0.05)。小牛血去蛋白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冠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高血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能量监测仪对高血脂老年患者饮食和运动进行治疗,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观察组治疗前运动量少于治疗后,膳食摄入量及能量平衡量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血脂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量化、饮食治疗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医务人员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患者病情。
作者:刘晓;莫锡尚;杨柳青;梁孙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护理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个性化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6%,个性化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贵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补液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限制性补液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3.0%)显著低于对照组(3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4.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3.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传统的常规补液方式,限制性补液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杰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外痔弧形切除缝合加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痔弧形切除缝合加PP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率、治疗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水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4.4%,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外痔弧形切除缝合加PPH治疗环状混合痔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了治愈效率,减轻了患者负担和术后疼痛,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团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研究组采用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腹部B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在诊断患者异位妊娠中的准确率。采用阴道B超进行异位妊娠诊断的研究组符合例数为145例,误诊人数为5例,误诊率为3.3%,准确率为96.7%;采用腹部B超进行异位妊娠诊断的研究组符合例数为129例,误诊人数为21例,误诊率为14.0%,准确率为86.0%;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B超检查在心管搏动、胚芽、附件包块、假孕囊、盆腔积液等方面的图像呈现明显优于腹部B超检查,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符合率更高,且显示时间更短。加上阴道B超诊断方法操作更为简单,而且不易受外界干扰,因此其临床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依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Herbert螺钉内固定联合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瓣植骨治疗手舟骨腰部骨折临床疗效。选取治疗的有完整随访记录的40例手舟骨腰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通过随访7~24(平均14.3)个月,比较两组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数据。试验组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腕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手舟骨腰部骨折,不论在新鲜骨折还是陈旧性骨折,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治疗手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的过程中,在对骨折端进行稳固内固定的同时,选用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瓣植骨,可以获得与新鲜骨折相近的治疗效果,可减少骨不连、骨坏死的发生。
作者:孔镜波;彭剑飞;钟振东;韩春梅;贾献磊;康国锋;李敬矿;王光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0~2014年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并将其列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胎盘床动脉情况,重点观察两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V)以及收缩期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PI、S/D和RI)水平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胎盘床动脉血流参数能够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罗翠娟;罗桃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