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镜波;彭剑飞;钟振东;韩春梅;贾献磊;康国锋;李敬矿;王光耀
2013年5月~2014年12月,鹤山市妇幼保健院参与HPV筛查适龄妇女6500名接受HPV感染筛查,并根据终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及宫颈癌患者219例,根据宫颈细胞学分为宫颈上皮低度病变组(LSIL组,CIN1,43例)、宫颈上皮高度病变组(HSIL组,CIN2、3,128例)以及浸润性宫颈癌组(ICC组,48例)。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宫颈细胞HPV-DNA,同时对其进行基因型分型,比较各组的HPV感染情况以及基因型检出情况。HPV整体阳性检出率为4.25%。其中,阳性检出人群主要集于40~49岁(5.10%),其次为50~59岁(4.62%),30~39岁(4.34%)位居第三;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升高而呈现显著提高趋势(P<0.05);LSIL组的高危型HPV及总HPV感染率为51.16%、65.12%,显著低于HSIL组的79.69%、82.03%及ICC组的87.50%、91.67%(P<0.05),HSIL组与IC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基因型多为高危型,且随着病变的加重,优势亚型以HPV-16或HPV-18为主,其与宫颈病变的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钟丽群;李凤葵;陆丽屏;徐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衰并伴有快速房颤的患者共112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治疗24h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心率、心功能改善、房颤复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7d后对照组死亡率达12.5%,而观察组仅为3.6%,死亡率差异对比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治疗而言,在其基础上联合采用胺碘酮药物可提升心衰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且不会造成明显额外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9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饮食禁忌、生活习惯和充分休息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苯溴马隆片50mg口服,1次/日,痛风定胶囊4粒口服,3次/日。对照组单纯采用苯溴马隆片50mg口服,1次/日,两组患者共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BUA等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发现,治疗组Scr、BUN及BUA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r和BUA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UN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Scr、BUN及BUA等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溴马隆联合痛风定胶囊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可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朱戊冲;陈文亮;蔡浩;强苏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单用拉莫三嗪,治疗组以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丙戊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代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何学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的1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ADL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ADL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陈婉琼;陈容梅;欧阳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0~2014年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120例正常妊娠孕妇并将其列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胎盘床动脉情况,重点观察两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V)以及收缩期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PI、S/D和RI)水平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以及妊娠高血压患者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床小动脉阻力指标明显较高,而其TAV则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胎盘床动脉血流参数能够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罗翠娟;罗桃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ASAⅠ~Ⅱ级,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A、B组均为60例。A组为对照组,采用非分娩镇痛;B组为研究组,采用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观察、记录产妇镇痛后30min疼痛评分(VAS)、下肢运动能力评分(Bromage评价)、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以及使用催产素情况。B组产妇在镇痛后30minVAS评分、Bromage评分、第二产程时间、剖功产率以及使用催产素情况方面显著优于A组(P<0.01)。但在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用于产妇分娩镇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的减轻产妇的疼痛,产妇可自由行走,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利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的2hPG水平(6.25±1.03)mmol、FBG水平(4.09±1.24)mmol、HbA1c水平(6.00±1.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1.16)mmol、(5.67±1.35)mmol、HbA1(7.45±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胎儿窘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荔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实施治疗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8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预后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静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接受诊治的混合型肝癌患者47例,分别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33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70.21%;MRI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85.11%。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诊断上,CT和MRI扫描影像均具备一定的显示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随机将本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服用依那普利片,观察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两组患者CIMT和Hcy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CIMT和Hcy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那普利片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获得明显疗效,应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黄焯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患有肺癌的患者分成研究组70例,另外选取在同一时间所收治的肺部为良性病变的患者70例分成对照组,实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其血清CA153与CA125的水平。研究组在血清CA153、CA125的检测水平中异常率为48.58%和87.14%,比对照组在8.57%和18.57%高(P<0.05);CA153配合CA125的检查在正确指数和灵敏度上都比单独的CA153、CA125的检测要高(P<0.05);而鳞癌患者在血清CA125的水准上也比小细胞癌以及腺癌要高,并且腺癌的患者比小细胞癌要高些(P<0.05)。对肺癌实行肿瘤标志物CA153配合CA125,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何克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发现乳腺肿物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92例。将99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恶性组,93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分为良性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CA15-3、CA125以及CEA的检测,对比三组受试者的检测结果以及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恶性组的CA15-3、CA125、CEA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6.77%,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CA15-3、CA125和CEA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且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率,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其IL-1、IL-10、TNF-α的影响。选择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用碳酸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有效率,并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1、IL-10、TNF-α的变化。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IL-10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L-1、IL-10、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喹硫平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疗效与碳酸锂接近,同碳酸锂一样能显著改善患者IL-1、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建高;朱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本院住院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作为治疗组,正常成年人76例做为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唑来膦酸钠治疗,对照组不做处理,比较两组血清中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01);唑来膦酸治疗后30天,全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髋部骨密度有明显的升高(P<0.001),血清瘦素水平与治疗前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效果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瘦素有关。
作者:唐久阳;胡益雄;吴元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喉炎并呼吸困难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平均分成布地奈德组与地塞米松组各44例,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地塞米松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1.8%,布地奈德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5%,布地奈德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1%,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炎并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优于地塞米松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疝气手术的患儿,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加快、呼吸加快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时间、麻醉用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小儿疝气手术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邱翠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研究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根据自愿入组、随机分组原则,将186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在出院时进行简单教育及指导,观察组制定个性化家庭跟进式护理计划,出院后跟进式护理3个月,出院时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测评,3个月跟进式护理结束后再次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并用抑郁症自测(EPDS)量表测评产后抑郁(PPD)发生情况。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测评时,观察组在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八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跟进式护理3个月后PPD发生率为5.38%,对照组为15.05%,观察组PP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4.2164,P<0.05)。跟进式护理模式可从生理、心理、新生儿养育多方面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初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对预防PPD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孙舒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48例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35例结肠息肉为疾病对照组,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48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三组受检者D-二聚体水平,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诊断结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为0.929±0.433,与疾病对照组0.140±0.064,健康对照组0.136±0.0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ROC曲线下面积(AUC)=0.983,与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佳诊断分界点为0.24,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98.8%。结论 D-二聚体含量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用于结肠癌的辅助诊断。
作者:钟碧莹;张国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观察耳穴压豆疗法对值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将本院值夜班患有睡眠障碍的护士100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人采用耳穴压豆治疗,10d为1疗程,治疗3疗程;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静安眠类药物或干预措施,观察30d。根据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价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程度及治疗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在10项评分中治疗组治疗后有9项评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有9项评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基本上均低于对照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耳穴压豆疗法有明显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的作用。
作者:唐建华;唐荣德;莫桂英;沈慧;李应时;谭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