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琼;陈容梅;欧阳翠华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5月起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将其应用于200例老年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前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通过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制度,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远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调查分析发现,护理风险预警制度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减少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能有效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
作者:钟秋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I在混合型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接受诊治的混合型肝癌患者47例,分别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33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70.21%;MRI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诊断正确率达85.11%。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混合型肝癌的临床诊断上,CT和MRI扫描影像均具备一定的显示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衰并伴有快速房颤的患者共112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治疗24h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心率、心功能改善、房颤复律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7d后对照组死亡率达12.5%,而观察组仅为3.6%,死亡率差异对比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治疗而言,在其基础上联合采用胺碘酮药物可提升心衰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且不会造成明显额外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及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选取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7例血糖正常人为对照组。采取全部患者的血清,分别测试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观察组在TC、TG以及LDL方面的测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HDL方面的测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明显比正常人的高,其中TG、TC、LDL也随之明显提高,表明血脂检验结果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曾庆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研究笔者所在医院的1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7%(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ADL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患者ADL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陈婉琼;陈容梅;欧阳翠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危重患者常常表现为体内能量代谢紊乱,往往合并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因此,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是改善危重患者疗效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肠内营养由于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率,因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文就危重患者胃肠内置管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肌苷、维生素C、维生素B6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以及黄褐斑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黄褐斑面积、黄褐斑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褐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褐斑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观察组为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国辉;林日华;罗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干预组SAS、SDS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术后更好的康复。
作者:罗惠明;彭喜枝;张丽特;王庆;杨小甜;吴霭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究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将164例胆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经开腹手术治疗,再比较两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且镇痛泵应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赵俊立;马伟琳;宋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85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在CO2清除去肉眼可见疣体后,按患者意愿分为3组,A组28例肌肉注射干扰素注射液,B组25例以中药复方蛇百洗液外洗治疗,C组32例采用肌肉注射干扰素注射液和中药复方蛇百洗液外洗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复发率。C组复发率(9.4%)明显低于A组(28.6%)及B组(32%)。A组治愈19例,占28.6%;乙组治愈17例,占68%,C组治愈29例,占90.6%。C组复发率及治愈率与A、B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治疗,蛇百洗液外洗联合干扰素治疗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或单纯肌肉注射干扰素,中药蛇百洗液外洗与肌肉注射α-2b干扰素疗效相当。
作者:谭锦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巨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中80例巨大肠息肉患者中有68例(85.00%)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有12例(15.00%)通过手术分切除。全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7d,且在完成手术出院后都接受了3~16个月的复查随访。内镜应用在巨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着安全有效及简便可行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是临床中较为可靠的诊疗方法,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秀鹏;吴东海;丁世华;谭永港;郭海建;刘俊;熊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将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分为联合组(33例)和常规组(30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和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联合组治疗后血气及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93.9%)高于常规组(76.7%),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明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340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0例,分别采用LEEP刀和微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和阴道流液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患者为83.53%,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EEP刀治疗女性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与微波治疗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OAC)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抽取40例患者给予停用口服抗凝药+巴曲酶+维生素K治疗,为试验组;其余40例仅给予停用口服抗凝药为对照组。在给予两组积极输血补液抗休克基础上,进而进行比较两组间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结果试验组7d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微循环的乳酸、休克指数较低、以及血红蛋白较高,输血频次及血浆量较少,OAC合并骨盆骨折后抢救成功率较高。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AC伴骨盆骨折患者通过科学合理止血治疗,凝血功能及各实验参数指标变化显著,临床疗效确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祝茂盛;石敦义;王鹏;余锋;孔林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头孢曲松组,各42例,左氧氟沙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头孢曲松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头孢曲松组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曹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900例,其中46例并发病毒性脑炎,根据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特点,给予消毒隔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控制体温、配置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吸食的流质饮食等护理。46例患儿住院时间8~21d,平均住院(11.2±5.8)d。全部治愈,无后遗症发生,无1例死亡。在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康复中,精心护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护士应加强观察,制订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计划,及时发现HFMD并发脑膜脑炎,从而减少其从重症向危重症发展,降低死亡率。
作者:唐玉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比较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医院中随机选取收治的10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观察组在体重指标及平均体重方面、营养指标回复方面、并发症及护理时间方面、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中应用效果较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IMPC的病理组织学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IMPC发生率为4.7%,2年生存率为73.1%,5年生存率为42.3%(22/52);52例IMPC病理学观察肿瘤组织中均可见比例不等的典型微乳头结构,其中53.8%可见高度淋巴管侵袭,76.9%可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IMPC具有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预后极差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李胜难;杨清平;罗小红;殷清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回顾性分析肥胖剖宫产患者180例,其中采用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术口引流者110例(观察组),未进行引流者7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腹部术口脂肪液化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肥胖剖宫产患者术口脂肪液化中有明显作用,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黄金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探讨静脉护理干预应用于凝血功能不良的老年长期输液中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行长期输液治疗且凝血功能不良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护理干预应用于凝血功能不良的老年长期输液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蓉;李宝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