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浮针疗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廖志英;顾红;陈婉

关键词:浮针疗法, 中药,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效果
摘要:观察浮针疗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中医骨伤针灸推拿科门诊和神经内科病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100例,同时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浮针结合中药湿热敷目标组、传统针刺加电针传统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传统组治疗总疗效为80.00%,目标组治疗总疗效为92.00%。目标组治疗总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但目标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传统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浮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医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者几乎不感疼痛,疗程短,无副作用,可有效治疗面神经麻痹,让患者早日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分析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例因下颌骨角化囊肿、下颌骨造釉细胞瘤、下颌骨放射性骨髓炎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通过CT扫描下颌骨获得数据,制作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并在模型上同期弯制手术重建所需钛板,并模拟手术,术中利用已弯制的钛板及下颌骨模型进行手术。结果这12例患者均按照术前设计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时间约4~7 h。术后大部分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为Ⅰ期愈合,3例放射性骨髓炎患者伤口开裂,经换药II期愈合。术前三维模拟技术确实能提高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的准确性。

    作者:郑军;丘仿松;谢远鸿;洪劲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患者行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效果观察

    选择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实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病情控制时间、治疗的总时间及护理的满意度。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高于常规组,且病情控制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比常规组更低,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杨波;王玉梅;周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护理干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的2hPG水平(6.25±1.03)mmol、FBG水平(4.09±1.24)mmol、HbA1c水平(6.00±1.4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1.16)mmol、(5.67±1.35)mmol、HbA1(7.45±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胎儿窘迫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的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荔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与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老年患者120例,均在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记录开腹组患者及腹腔镜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淋巴结清除量,并评价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量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腹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能缩短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推荐临床应用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田清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延伸服务对尿路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效的影响

    探究护理延伸服务对尿路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疗效的影响。选取收治的80例尿路结石需进行冲击波碎石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的均分为A、B两组,两组经冲击波碎石后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A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出院后给予护理延伸服务。观察两组结石排净时间、疼痛完全缓解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A组结石排净时间为(10.5±1.5)d、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7.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躯体健康评分为(88.65±5.32)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9.87±6.25)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延伸服务能显著提高尿路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疗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戴文艺;吴学东;郭静;毛婷;李亚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前瞻性记忆两种测量方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探讨前瞻性记忆(PM)两种测量方法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评估差异。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非精神疾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任务前瞻性记忆实验室范式和中文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CAMPROMPT)量表对两者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种测量方法得分,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诊疗价值。治疗前,双重任务实验室范式和C-CAMPROMPT测量均显示: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重任务实验室范式测量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C-CAMPROMPT测量得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老年精神分裂症前瞻性记忆损害评估中,实验室范式和C-CAMPROMPT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是C-CAMPROMPT灵敏性更高。

    作者:杨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舒适护理效果分析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疝气手术的患儿,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加快、呼吸加快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时间、麻醉用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舒适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小儿疝气手术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邱翠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探究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将164例胆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经开腹手术治疗,再比较两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出院时间,且镇痛泵应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赵俊立;马伟琳;宋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清开灵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将本院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指标变化情况。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组间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下降较常规组明显,P<0.05。采用清开灵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法治疗甲状腺炎具有突出临床效果,可缩短疗程,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宝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终关怀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以近年在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临终关怀的169例癌症晚期患者为对象,分析对比169例癌症患者临终关怀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其中50例癌症晚期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结果169例癌症晚期患者经临终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50例癌症晚期患者干预后的疼痛分级要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范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则选择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23%,而对照组的83.02%,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癜风病症的临床治疗上,选择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效果,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西替利嗪联合多塞平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慢性荨麻疹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用西替利嗪联合多塞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西替利嗪联合多塞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祖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颅咽管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颅咽管瘤术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生长指标。对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身高、身高SDS、GV、IGF-1、骨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原发疾病的病情稳定,复查MRI均未无新发肿瘤及复发迹象,无糖代谢改变、特发性良性颅内压升高、股骨头滑脱等并发症,无第二性征发育进展表现,5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颅咽管瘤患者在准确评估的前提下,合理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纳入10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1组)、100例非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观察2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观察1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高于观察2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2组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预测,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作者:梁为民;郭丽泉;张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联合奈达铂75mg/m2”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不良反应。通过新辅助化疗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率至少达85.7%(36/42),疗效评价CR达26.2%(11/42),CR+PR达76.2%(32/42),CR+PR+SD达95.2%(40/42),术后病理及分期、肿瘤细胞G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未对往后的治疗产生影响。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控制肿瘤病灶的发展、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手术切除率,还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雷叶青;李海涛;许金凤;陈桂宝;王海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观察组患者麻醉后FVC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FEV1及FVC/FEV1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3%与对照组2.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均会影响患者肺功能,但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肖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抽取接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进行研究,作为研究组,而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测定血清瘦素水平,所用测定方法为ELISA法,同时对两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并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营养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补体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清瘦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较高,且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应加强重视。

    作者:夏郁彬;卢娟娟;蔡迎蕾;马于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12例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临床对比分析

    将本院收治的112例拟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急症剖宫产手术治疗,试验组56例采用择期剖宫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住院及不良事件的差异;试验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显著低于对照组28.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择期剖宫产较急症剖宫产创伤小、费用低及恢复快,并发症也较少,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增加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根据自愿入组、随机分组原则,将186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在出院时进行简单教育及指导,观察组制定个性化家庭跟进式护理计划,出院后跟进式护理3个月,出院时生存质量量表(SF-36)进行测评,3个月跟进式护理结束后再次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并用抑郁症自测(EPDS)量表测评产后抑郁(PPD)发生情况。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测评时,观察组在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八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跟进式护理3个月后PPD发生率为5.38%,对照组为15.05%,观察组PP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4.2164,P<0.05)。跟进式护理模式可从生理、心理、新生儿养育多方面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初产妇尽快适应角色转换,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对预防PPD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孙舒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危重患者胃肠内置管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

    危重患者常常表现为体内能量代谢紊乱,往往合并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因此,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是改善危重患者疗效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肠内营养由于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率,因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文就危重患者胃肠内置管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