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辉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进行电切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能够在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欧阳小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站检验科收检的80例健康患者进行研究,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并用离心机分离血清,采集后的1、6、12、24h应用上海科华卓越3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糖、肌酐、谷丙转氨酶等生化项目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健康患者空腹静脉采血1h的测定血糖(GLU)、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5.02±1.14)μom/L、(64.8±5.97)μom/L、(27.02±2.01)U/L,以健康空腹静脉采血1h的测定结果为标准,患者采血后的6h测定血糖(GLU)、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4.81±1.20)μom/L、(65.62±5.91)μom/L、(30.32±2.07)U/L;12h测定血糖(GLU)、肌酐、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4.11±1.31)μom/L、(65.51±5.82)μom/L、(32.82±2.71)U/L;24h测定血糖(GLU)、肌酐、谷丙转氨酶(ALT)指标结果分别为(3.62±1.11)μom/L、(66.21±6.22)μom/L、(38.62±1.85)U/L,血液标本放置6h,血糖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液标本放置12h,血糖和谷丙转氨酶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肌酐放置24h后与1h测定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大部分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及时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减少误差的发生。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6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资料,均单胎。按照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具体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3.33%)比对照组(70.00%)高,并且胎儿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积极影响,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谷秀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将我院妇科住院部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宫外孕患者参照治疗方案的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41例单纯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予以宫外孕II号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治疗1w后,观察组在给予宫外孕II号治疗后,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腹痛、腹部包块、阴道流血各临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在治愈率及临床病症改善方面均较理想。给予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II号治疗宫外孕,疗效确切、快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郑若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2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联合1组采用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联合2组除联合1组所用的两种药物外,另加以尼莫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联合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较之于联合1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联合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2组副反应发生率为6.0%,联合1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通联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可促进神经功能与病灶范围的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利用。
作者:王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手术及预后指标。观察组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及预后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手术和预后指标,可首选及推广。
作者:唐俊;徐晓忠;姚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PaO2、PaCO2等血气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0%,常规组的为64.0%,说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
作者:赵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分析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效果,总结应用经验。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椎体前房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0.0%,但未见症状体征;术后末次随访(6.8±2.1)个月,再骨折1例;术后、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平均高度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度低于术前,末次随访前缘高度低于术后、后凸Cobb角度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射量与前缘高度(r=0.346)、中部高度(r=0.675)、平均高度术后高度(r=0.471)增长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末次随访VAS与ODI低于术前,末次随访VAS高于出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粘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疗效较好,有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椎体高度丢失、再骨折。
作者:陈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急性脑血管病人58例,其中脑出血患者26例,脑梗死患者32例。患者进行轴位T1WI、T2WI以及DWI、SW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检出情况以及ADC、PW值。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均不一样,两组患者磁共振一般检查查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WI梗死组检出率100%, SWI出血组检出率100%,两组患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ADC值((0.54±0.22)×103)低于梗死组((0.64±0.11)×103),出血组PW值(-0.72±0.02)明显低于脑梗死(-0.22±0.12)(P<0.05)。SWI诊断脑出血更为敏感,DWI诊断脑梗死更为准确,只有将SWI和DWI联合起来,才可有效诊断出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作出有效参考。
作者:陈俊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TST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术)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术)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愈合时间、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狭窄、水肿、脱垂、肛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痔患者进行TST联合壳聚糖痔疮抗菌凝胶治疗可以减少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满意度比较高。
作者:李国华;王剑光;覃正国;宋建忠;谢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前来我院就诊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联合阴道栓剂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8.8%,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均无变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4%,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联合阴道栓剂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对各种类型的感染患者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楠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入院的16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共16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牙采取常规断牙修复术,试验组患牙加施牙体牙髓正畸术,比较两组患牙整体治疗效果与不良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牙治疗成功率(51.25%)与总有效率(96.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30%,82.5%),无效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牙疼痛、牙冠移位与牙周炎单独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牙治疗后不良并发症总发生率(3.7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3.75%),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作者:孙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择2014年1~6月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6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7~12月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6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 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分别为(22.4±3.8)d和(8320.6±680.4)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Barthel指数、满意度分别为(64.3±12.4)分、(73.6±2.8)、95.4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路径模式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患者自我康复意识和服务满意度。
作者:钟桂香;钟丽霞;林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探究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氨水平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8例慢性丙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的4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丙型肝硬化患者作为阳性组,30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的丙型肝硬化患者作为阴性组,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阳性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0.02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左氧氟沙星(0.2g,2次/d)治疗。检测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血氨水平,比较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不同患者血氨水平的情况并观察阳性组和对照组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肝硬化患者中不同的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阳性组患者的血氨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P<0.05),而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使慢性丙型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升高,而幽门螺杆菌的根治性治疗有利于降低慢性丙型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水平,可应用于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徐旭;钟丽梅;孙延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麻醉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于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魏长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中药沐浴配合五行音乐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确诊的4000例黄疸新生儿,根据患儿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2000例)与观察组(200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光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沐浴配合五行音乐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第3、5d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疗效为96.10%(1922/2000),明显高于照组的84.05%(1681/2000),同时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沐浴配合五行音乐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起效快等优势,可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胃肠道症状,减轻胆红素的重吸收,促进身体快速康复。
作者:韦瑶;朱带娣;郭利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就诊并且有RSA病史的孕妇中随机抽取70例纳入研究组,从同时期于我科就诊的健康孕妇中随机抽取50例纳入对照组,以美国唯美血液技术公司HAEMONETICS TEG5000血栓弹力图仪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TEG检测,对比血栓弹力图中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α)、大振幅(MA)以及综合凝血指数(CI)等参数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在研究组中流产孕妇与未流产孕妇之间的变化情况。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R值、K值、α角、MA值以CI值等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孕妇后有47例再次发生流产,23例未流产,流产孕妇与未流产孕妇的TEG各项参数除R值与CI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TEG指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孕妇复发性流产情况,并较为敏感地早期反映孕妇复发性流产的倾向,对复发性流产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悦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分别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与经皮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优良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FDP、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FDP及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临床优良率较佳,可能是通过显著降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血浆FDP及DD水平而发挥作用,应加以推广。
作者:苗瑞瑞;张文龙;邱南海;苗戍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回顾分析收治的120例年龄大于70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资料,分为干预组(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及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术明确存在冠脉显著病变,其中干预组60例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药物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1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及种类。1个月后发现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3%。1年后发现干预组心脑血管死亡率低于对照组(10%VS 18.3%),干预组1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6% VS 36.7%)。经皮冠脉介入术对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以降低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陆志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视觉模拟评估值超过7分的患者6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2例,试验组患者予以羟考酮注射液5mg稀释至5ml后静脉给药,对照组患者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5ml静脉给药,应用视觉模拟评估法分析患者疼痛情况。并统计用药前后每间隔5min的NT评分,同时密切关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用药5min后VAS分数明显降低,于20min后降低至0分;对照组患者在用药10min后VAS分数升高到10分,并维持至离开麻醉恢复室;试验组患者在给药10min后出现NT值得一过性降低,但很快就恢复到原先水平;实验患者生命体征在用药后未出现明显改变,未延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且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多。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PACU使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效果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明显增多,能够在PACU的镇痛管理中广泛开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黄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